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擴大了選舉權,但工人沒有獲得選舉權。1834年,議會通過了新的濟貧法,規定要救濟就要進濟貧院,實際上剝奪了失業者和窮人獲得社會救濟的權利。因為,在濟貧院,妳必須接受監獄般的管教,從事繁重的非生產性勞動,拆散家庭,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這種做法的目的是迫使失業工人以低價找到工作。工人覺得這是工人在議會沒有發言權的結果,所以認為沒有投票權就無法改善自己的處境。他們發起了新的選舉改革的群眾運動,並要求根據民主原則改革議會下院。當時工人的訴求被寫進了人民憲章,這場運動以“憲章運動”的名義載入史冊。1836年7月,倫敦工人協會起草了人民憲章,並以議會法案的形式提出。它要求:(1)成年男性享有普遍投票權;(2)議會每年改選壹次;(3)議員領取薪水;(四)選舉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5)建立平等選區,確保平等代表性;(6)取消考生財產資格限制。實現人民憲章的宣傳始於倫敦,並迅速傳遍英國。各地都舉行盛大的群眾大會,參加會議的人往往有幾萬人。從65438年到0839年,憲章運動達到了第壹次高潮。7月,由654.38+25萬人簽名的要求執行《人民憲章》的請願書被提交給議會,但被駁回。許多地區爆發了罷工和起義,但都被鎮壓了。1840年,英國成立了國家憲章協會。1842期間,英國憲法運動第二次高潮出現。憲章派向議會遞交了第二份請願書,有300萬人簽名。這次除了實行人民憲章,還要求實行10小時工作日制度,保護工人免受資本家迫害,實現合理工資。後來在1848年,英國憲法運動又達到了壹個高潮,之後憲章運動就消沈了。雖然憲章運動最終失敗了,但在英國和國際工人運動史上仍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世界上工人階級第壹次獨立的全國性政治運動;它的經驗教訓在以後的國際工人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面對憲章運動中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英國政府不得不讓步。1847年,強制實行女職工男青年十小時勞動日法案。成千上萬的憲章運動參與者移居到美國、澳大利亞和世界其他地方,帶來了民主思想,促進了當地民主運動的發展。
教材《約章運動中的群眾大會》中的插圖是當時的素描,描繪的是約章運動中群眾大會的場景。憲章運動的領袖站在馬車上,向群眾宣講憲章的規定和請願書中的要求。人群聚集在廣場周圍聽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