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於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完美、豐富,如何鑒別和欣賞這壹門世界陶瓷門類中獨樹壹幟的紫砂陶藝術,即對於紫砂陶藝術應持怎樣的審美觀點,直接影響了制作者的創作構思。所以,有必要談談紫砂藝術的審美問題。
砂壺之美可歸納為:造型美、材質美、適用美、工藝美、品位美之五類。
編輯本段紫砂的造型美
紫砂壺造型千姿百態,方非壹式,圓無壹相,可說是壹座壺藝造型的藝術寶庫。從形而言,有取材於自然,這裏主要指動物和植物兩個內容。動物,有飛禽、遊魚、走獸和人體。植物,有樹木、藤草、花卉和蔬菜。這些都是壺藝造型、裝飾的題材。從形而言,有借形改裝,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銅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生產、生活用器具,如包、帽、秤砣、樂器等實物之形改裝成壺等。從形而言,有幾何形體、運用點線面的結合構成的壺體造型,有正方、長方、錐形、菱形、梯形、懸膽、張臂、扁長形、方圓組合等造型。從形而言,有自體伸縮,其中有整體的伸縮和局部的伸縮兩種,這和造型的放大縮小概念又有不同,而是指構成造型的輪廓,整體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壓縮和擴張,達到效果。從形而言,還有抽象啟示,天上雲紋的變幻、煙的縈繞、紋亂線組合、奇石山川的花紋,給人以偶爾壹得的啟迪。以上這些都是紫砂壺傳統的、創新的壺體造型的源和家。
其次,造型有造型的神態,紫砂壺形制取裁確定以後,以工藝藝術的手法表現神態,其中壹個是采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壹個是以變化的方法來處理。寫實則力求形象逼真,變化經藝術手法的處置表現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濃郁的回味,或給人有動與靜的感受。
另外,壹個造型還有壹個造型的氣度,作品的氣度,亦包含著作者個性的表現和作者風格的體現、氣質的體現,有的壺造型清秀飄逸,有的古樸敦厚,有的輕快明朗,有的粗獷簡雅,有的對造型氣度的欣賞幹脆擬人化,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神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縱觀造型的型、氣,構成造型美,給人以先入為主的選擇。
編輯本段紫砂壺的材質美
紫砂礦土,是壹種自然特殊的礦土,即含鐵質粘土質粉砂巖,除紫泥外還有綠泥、紅泥,這三種泥統稱紫砂泥。由三種基泥單獨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溫度氣氛燒成,呈現出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鐵如石,胡金胡玉,備正文於壹器,具百美於三停,遠而望之,黑幼若君鐘鼎陳明庭,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盡致的體現,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調、鋪缸砂則谷皺周身,珠粒隱現,更自奪目。
編輯本段紫砂壺的適用美
由於紫砂材質的獨特,給紫砂壺增添了更為理想的使用美。宜興茗壺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用紫砂壺泡茶,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陶瓷工藝工程師和食品工程工程師曾做過聯合實驗,用三個月的時間對宜興紫砂茶具實用功能作研究,應用TC-PⅡG全自動型測色、色差計等檢測手段,選用宜興紫砂壺、宜興朱砂壺、白瓷壺、玻璃杯四種茶具,沖泡綠茶、紅茶、烏龍茶,來測定茶湯中的色、香、味,水浸出物,即茶湯、茶色、茶多酚、咖啡堿、還原糖、茶氨酸、茶乳酪等項目含量的測定。兩種紫砂壺優於瓷壺、玻璃杯,對維生素C、微生物檢測,以定量的方法確定,紫砂壺的實用功能最為理想。暑天泡茶,不易變味。
其壹:壺宿雜氣,去茶渣,倒滿開水鼓蕩卸出,即沒冷水中,急出除之,元氣復已。
其二,砂壺砂質傳熱緩慢,保溫性強,提握撫摸不感炙手,且有健身作用。
其三:紫砂壺胎具雙重氣孔結構,冷熱急變性好,寒天註入沸水,不會脹裂,溫水燉燒、烹蒸無需擔心開裂。
其四:紫砂壺使用經久,滌拭日加,自發暗然之光,入手可鑒,真是久且色澤光明。
其五:紫砂壺易吸茶汁,內壁不刷而無異味,壺經用久,增積茶銹,定量註入沸水也有茶香,茶銹經生物化驗內含灰黃黴素成份,有消炎清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壺形制又有高矮之分,按茶沏泡之理,高壺宜泡紅茶,紅茶在焙制中是經發酵,不避深悶,高壺沏泡更香濃。矮壺宜泡綠茶,綠茶在焙制中未經發酵,不宜深悶,故扁壺泡綠茶則保持澄碧新鮮的色、香、味。
其七:用壺、養壺、壺面不可塗油,用壺不可用口直接對壺嘴去吮,這樣保持自然光,保護茶壺泡茶不失原味。
編輯本段紫砂壺的品位美
紫砂壺有商品壺、工藝壺之分,商品壺有細貨、粗貨之分,工藝壺有工藝品壺、特藝品壺、藝術品之分,工藝品壺應按藝人的成就,作品比值比價的藝術價值來言。在歷史的文獻中記述名藝人的工藝傑作,贊譽為"貴重如珩璜"(佩玉)、"珍重比流黃"(黃繭織的絹)、"賦於雕漆"、"價凝(王傍加寥的下半部)琳"(美玉),周樹"臺陽百詠"曰"供春小壺壹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壹笏"。明朝熊飛曰"景陵銅鼎半百清,荊溪瓦註十千余",說的是景陵銅鼎五十錢可以買到,荊溪的砂壺可價值壹萬多。"茗壺圖錄"記述"明制壹壺,值抵中人壹家產"。這可見歷史已對砂壺估了價。文人的參與,提高了紫砂藝術的身價,歷來紫砂壺對社會有影響,吸引了不少文人,已步入高層次文化人收藏、欣賞的殿堂,它不僅保值、增值並體現了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地位,同時也包含了紫砂壺藝的文化、文物的價值,名人佳作不僅"價埒金玉,而且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盡。"
紫砂壺的雕刻裝飾藝術集詩詞、書畫、文學、篆刻、金石藝術於壺體,今又創造了題詞、題跋,更進壹步的把紫砂藝壺推向高層次文化層,銘、鐫的內容有與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詞句,有哲學、倫理、道德、知識性的等等詞句,提高了裝飾層次,深蘊文化內涵,工藝品特藝品不如了藝術品的品位,成為賞品、藏品。砂壺之賞品、藏品,有的具有歷史價值,有的具有藝術價值,有的還具有示範後世的作品價值和科學價值,收藏,是壹種美學,而不是"玩物喪誌",目的是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積累知識,增添生活意趣,啟迪愛國情懷。每個砂壺研制者和收藏者,都必須有壹個端正的人生觀、創造意識和收藏意識觀。為此,意識、實力、弘揚是要求收藏者認真對待的三個方面。有誌者事竟成,紫砂壺藝從現在起會有壹個更廣闊、更美好的珍藏天地,得以健康發展的美好前景,這是必然的 .。
國粹紫砂和二十世紀國寶級大師
毛大步與邵家聲《世紀畫傑提梁壺》市美協主席邵家聲老師與紫砂學家毛大步把國粹紫砂和二十世紀國寶級大師的肖像“結合”在壹起“互相映輝”。壺界與藝壇相互輝映,上世紀十四位公推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家陶刻於壺上。這十四位美術家中,以徐悲鴻居中而畫,左有齊白石、張大千,右有吳昌碩、黃賓虹,這十四位中,三位是畫壇“美髯公”銀須飄飄,略下右也刻了吳冠中像,把家鄉宜興籍的兩大畫家聚在壹起;另壹面刻有劉海粟、林風眠、潘天壽、陸儼少、傅抱石和他青年時畫友陳逸飛。
十四位國贊大師像皆鐫刻,筆下蒼勁有力,更掌握各畫家簽名的韻味,栩栩如生、躍然壺上,托出壺風的奔放及思想的活力。這些大師正是中國上世紀的藝壇脊梁,而這把同國畫《中國美術家》同名的《世紀提梁壺》也將是壹件不可多得的充滿人文情懷的藝術品,真可謂是壹壺道盡藝壇事,“世紀名家壺壁載,盡顯紫砂乃國粹。”
編輯本段收藏鑒定
泥料胎土
色象、顆粒度及光澤肌理。不同年代的不同礦脈各有特點,清後期的"天青泥"就與歷代泥料不同。
造型風格
各個時代對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標準,造型風格,整體的比例,嘴、把、鈕的配制存在著差異。
工藝手法
工藝手法即使是同壹師傅傳授也會有不同的風格
氣質神韻
最重要的標準,名家之作,由於獨具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專業技巧,以及對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窯溫的把握,其佳作自有壹股不可模仿的神韻。
印章款式
印章款式是判斷真假的壹個因素,但現代造假技術可以以假亂真,不可全信。
分辨新舊
流傳至今的真舊紫砂器不多,完美而又古樸雅拙的紫砂珍罕品,更難得到,舊的若屬真舊紫砂器,往往器表有壹層自然的光澤,是由於久經盤玩,慢慢地透出來的溫潤光澤,被稱之為"精光內蘊"新器造舊,決無此特點,分辨新與舊時,要特別謹防新器造舊術的欺騙,切勿只重器表而忽視了其內在的素質.
提防拼湊
真舊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殘損崩裂.由是出現了各種修補拼湊術,如用蠟補缺.粘合後,再塗泥作色的;以陶泥仿制,拼合後,再作舊的;加彩紫砂腿色,以顏料添補的;器物殘損,以金屬片鑲包,或以玉等嵌替的等等.鑒定時,只要留心並細致查看,就會驚異的發現修補拼湊的痕跡,而且"虛位"很多,因為經過修補.拼湊.調色後的紫砂器,其形制.色調.質地,與願器皆不可能完全相同,總有差異,並或多或少的喪失了原作的風貌和特征.
器形質地
紫砂器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時代的烙印和標誌,概要歸納有以下的主要特征:明代比較註重器形,紫砂器的造型高雅樸拙,器物較少有裝飾,故以素樸為主;清代前期,紫砂的造型豐富奇特,註重器物的裝飾.加彩.堆雕等異彩紛呈;清代後期,紫砂的造型趨向簡化,多取平面,註重雕刻詩詞書畫,器物的"文人"化味很濃.紫砂器的質地,有粗幼之分,粗糙者不受歡迎,細膩油滑者為上品.壹般講來,名家之作,精工細雕,胎質比較細膩,表面皆較平滑.
題字用印
紫砂器題銘,據現有資料最早見於龔春壺把下刻"供春"二字,其後盛行.在紫砂器的發展過程中,許多陶藝大師的題銘風格亦不相同,鑒別時,應當明察秋毫.制砂者署名.制名,是在明清之際才出現的;真正流行在器上鐫刻詩詞的,始於清代後期的陳曼生,以後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