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擁擠的車廂走廊裏,壹位中年婦女模樣的列車售貨員,搖搖晃晃地推著她的售貨車走了過來,貨車上堆滿了現代精加工食品,超香的辣條,超甜的飲料,超鹹的臘腸,還有啤酒和白酒,香辣可口的食品壹下子就打開了很多人的味蕾。
我看著她那滿車的食品,除了礦泉水之外挑不出壹件可以入口的食物。
我老婆想吃壹包超辣的辣條,我翻開辣條的營養成分表發現:每壹百克辣條的鈉含量高達5366mg!是每天推薦攝入量的268%,真的是夠有味!
我建議老婆不要吃這個。
中年婦女像看窮鬼壹樣鄙視了我壹眼,推著貨車搖搖晃晃的離開了!
老婆又開始抱怨我,這個不讓吃,那個不能吃,好吃的都不讓吃!
今天,我們生活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裏,我們的食物充足,我們享受著社會的便利,面對各種各樣是食物,我們真的知道我們該吃什麽才是在給我們的健康加油,吃什麽又讓我們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加快了腳步?作為現代人,我們是否應該了解食物的營養和健康,知曉我們入口的每壹嘴食物到底包含了怎樣的營養成分呢?
我閉眼默默地想,今天我們所有正規的精加工食物都標註著營養成分表,但是有多少人會去仔細閱讀和關註營養成分表,有多少人會去想自己壹口下肚的食物到底是什麽東西?和生活在遠古時代的我們的祖先壹口吞下了壹條燒焦的泥鰍有多大的區別?我們生活的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認知有沒有跟著成長起來?
2. 我們的祖先
人類文明之初,我們的祖先並不知道什麽更有營養,什麽更健康,他們不知道什麽是化學物質,什麽是營養成分,他們也不需要去考慮這些,因為任何的意外和疾病隨時都有可能奪走他們並不怎麽寶貴的生命。
那時候人們過著狩獵采集式的生活,人類吃什麽取決於獵到了什麽樣的獵物,采集到什麽樣的食物。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今天的人類已經進化成了高度發達的雜食性動物,在人類遠古時期,人類的飲食習慣和結構與人類所處的地域以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赤道附近的人類會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而生活在高緯度的人類會以肉食為主。
那時的人類以填飽肚子為第壹宗旨。填飽肚子,獲取充足的能量才能將生命延續下去。我們的祖先並不完全懂得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他們憑借代代相傳的經驗和刻寫在基因裏的記憶,以及食物的色相、氣味和味道來判斷食物的好壞,看著好、聞著香、嚼著有味就是判斷食物好壞的標準,現代人美其名曰色香味俱全。
靠著個人喜好的口感選擇食物,這種選擇食物的方法似乎刻寫在人類的DNA上,壹直延續到了今天,好多人在飲食上還是以口感為第壹位,香、甜、鹹、辣、酸刺激起我們的味蕾,勾引起我們的食欲,讓我們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至於那些無法刺激我們味覺的粗茶淡飯、索然無味的果蔬全谷會被我們拒之門外。
文明高度發達,但刻寫在我們基因深處簡陋的選擇方法卻不知悔改。
3. 人類文明之初
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倫王國的石碑上就刻寫著這樣的忠告:內臟疼痛的人應該三天不吃洋蔥!這是人類最早的關於健康和飲食相關的文字記載。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就在莎草紙上就有關於壞血癥的相關記載,雖然那個時候人們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引起了壞血癥。
公元前二世紀,聖經啟示錄The Book of Danial(丹尼爾書)中第壹次提到了關於食物營養的對比試驗。丹尼爾和他的朋友被古巴比倫國王抓住,他們拒絕食用巴比倫王國賜給他們的食物,而堅持自己的飲食習慣,後來人們發現丹尼爾和他朋友的飲食比實用巴比倫王國食物的人更加健康。書中第壹次通過“對照實驗”講述了飲食和健康的關系的故事。
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醫生阿爾克莽就註意到人應該懂得進入人體的食物與排除糞便的平衡,如果不能平衡人就會發生肥胖和瘦弱等疾病,那時候人們就意識到把人體當做壹個系統來看待。
公元前400年,被尊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就主張: 讓食物成為藥物,讓藥物成為食物 。他認識到了食物對人體健康的治療作用和效果,現代人美其名曰 食療 !希波克拉底的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認知是遠超當時社會的,所以在其死後很長的壹段時間內,醫學發展都沒有能跟上他的步伐。
中國可以追溯到的較早的關於飲食和健康的記錄當屬《黃帝內經》,《皇帝內經》就記載說: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養精氣。
《黃帝內經》當時提出的飲食標準就算放在現代社會也不過時,全谷、水果、蔬菜、肉類已經營養比較均衡。
中國人講陰陽五行之說,比如《黃帝內經》中又寫道: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將天地、陰陽合在壹起的思想會讓有些人覺得高深莫測,卻讓另外壹些人覺得陰陽怪氣。
自人類文明之初,人類就試圖了解食物營養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試圖解密食物營養對人體健康的作用。雖然那個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什麽是能量,什麽是卡路裏,什麽是蛋白質,什麽又是碳水化合物。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沒有科學的突破進展人類的認知壹直都是膚淺於表層,無法透過現象看本質。
4. 英國航海與壞血癥
經過15世紀到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18世紀,歐洲列強相繼開始海上擴張,航海事業得到進壹步的發展。
1739年,大英帝國與西班牙爆發了詹金斯的耳朵戰爭。
1740年,英國皇家海軍環球航行艦長、海軍上將喬治安森率領由6只艦船組成的艦隊開往太平洋,旨在摧毀西班牙軍隊在太平洋上的財產。1744年結束了為期4年的全球航行回到英國,這次大航行以俘獲了西班牙巨大的馬尼拉大帆船而聞名,但也因為船上船員由出發時的1857人,到歸來時僅剩的188人而震驚了整個歐洲,這就是著名的安森環球航行災難。
1900名船員,死亡1400名,其中大部分人死於壹種叫做壞血癥的疾病。據說當年英國船員因壞血癥死亡的人數都超過了法國和西班牙海軍人數。
其實此前世界各地,包括18世紀的英國都壹直有用柑橘類水果來預防壞血癥的說法,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被普及推廣。
直到1747年英國皇家海軍上校詹姆斯·林德的通過系統實驗第壹次向人們證實了:柑橘類水果可以預防甚至治療壞血癥。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有記載的最早的對照臨床試驗之壹,詹姆斯·林德設置了對照實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詹姆斯·林德的實驗室成功的,他通過柑橘類的水果來預防和治療壞血癥的發生,但是他並不知道為什麽柑橘類的水果會有這樣的效果。
人類進壹步認識到食物對健康的重要性,雖然這個階段人們依舊不明白食物中到底含有怎樣的營養元素,但是人們逐漸明白,人類並非只要吃飽了就能生存,如果人體缺乏某種食物就有可能生病。
而此時的中國正在經歷著閉關鎖國的康乾盛世,迷迷糊糊地做著大清帝國的春秋大夢。
5. 日本航海與腳氣病
1849年,日本鹿兒島的壹名木匠之家誕生了壹名男嬰,取名藤四郎,後改名高木兼寬。
高木兼寬從小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但他自幼聰明好學、喜讀擅記,為了出人頭地,藤四郎從小立誌要當壹名醫生。
高木兼寬刻苦求學,寄人籬下,汲水掃庭、懸梁刺股,晨旦更深,經過刻苦努力的求學階段,終學有所成。1867年,高木兼寬被任命為隨軍醫生開赴京都,圓了他當了壹名醫生夢想。
然而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將高木兼寬壹巴掌打醒,1868年日本國內爆發了長達九個月的戰爭,“慶應”改元為“明治”、“江戶”改稱“東京”,這是日本歷史上極為重要轉折點。面對現代化的槍炮戰爭,高木兼寬先所學的漢方醫學開始捉襟見肘,經過深思熟慮他扔掉了自己手上的“萬病無憂膏”,找到了中村敬助先生,並對他說:我要學西洋醫學!
1880年12月,高木兼寬被任命為海軍病院院長。為改變日本醫學界落後的局面,與有誌之士***同籌建“成醫會”,設立講習所,開始在在日本醫學界傳播西方醫學知識。
當時腳氣病(註意不是腳氣)壹直是困擾日本海軍的壹個難題,就像當年英國海軍的壞血癥壹樣。於是,高木兼寬下定決心準備調查研究腳氣病。
高木發現,日本海軍中只有士兵會得腳氣病,軍官卻不會得,而英國船員壹般也不會得這種病。
通過調查研究,高木認為腳氣病是因為日本士兵飲食結構存在的問題引起的,嚴重的營養不良。他發現英國船員的飲食結構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比值為1:15,而日本士兵的比值高達1:28,所以他認為是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高導致了腳氣病的發生。
於是高木提出要通過改良海軍士兵的飲食結構來預防日本海軍的腳氣病。
提出改良兵食方案之後的高木兼寬亞裏山大,因為高木的改良運動給提高了士兵的飲食結構,花費了大量額外的軍費。壹旦這個改良兵食運動沒有成效,他就面臨著被判處浪費軍糧軍費的罪名。改良運動期間,高木兼寬始終忐忑不安。
最終,抵達夏威夷日本海軍的“築波”號發來報告:“腳氣壹例未有,請安心。”高木兼寬高興地手舞足蹈,可見這次兵糧改良運動是成功的。
高木成功了,但這個成功僅僅是個巧合而已。
我們現在知道在預防日本海軍士兵腳氣病中其關鍵作用的並非蛋白質,而是維生素B1,壹般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中會有較多的維生素B1,高木歪打正著的成功的實現了對日本海軍腳氣病的防治工作。
但這壹切都是暈暈乎乎的,人類並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
而與此相隔不久,荷蘭生理學家艾克曼以軍醫的身份到巴塔維亞調查當地的腳氣病發病原因,他的調查結果是腳氣病的發生原因是飲食中缺乏米糠中存在的少量營養物質所導致的。
高木兼寬和艾爾曼都對腳氣病的研究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並且都通過自己的結論能夠對腳氣病進行預防和控制,但他們得到了不同的結論。這不是他們的過錯,他們受到當時科學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僅僅看到了問題的表層現象,而沒有深刻的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原因。他們的研究都為維生素B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二十世紀之前,人類對食物營養的的認識還非常膚淺,人們認識到食物中含有人類生命所必須的營養,並逐步的開始認識到水果蔬菜以及糙米麩皮等同樣是人類健康飲食中所必需的,但這壹切都是通過實驗觀察得到的結論,人們並不知道治療他們疾病的並不是這些食物本身,而是這些食物中所包含的那些營養物質,但那個時候,人類對此類營養物質壹無所知!
6. 20世紀人類對營養的全新認知
1906年霍普斯金發表了著名演講,他提到我們的食物中除了卡路裏、蛋白質和礦物質之外還有其他的壹些位置元素在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和疾病。人們越來越開始意識到,除了這些主要的營養之外,還有壹些我們不知道的附加物質,對我們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直到1912年, 波蘭生物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才提出了Vitamin(維生素)的概念, 而之後人來才逐漸的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維生素——這些人體需求很少,卻又是維持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
1913年美國科學家埃爾默?麥科勒姆首先發現了脂溶性維生素A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並命名那種能夠預防敗血癥的未知物質為維生素C。而壹直到1928年匈牙利生理學家聖捷爾吉·阿爾伯特分離出了抗壞血酸,1932年他進壹步證明了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壞血病的發生。
隨著越來越多的維生素被發現,人們才逐漸的解開了之前的很多迷惑,英國海員的壞血癥,日本海員的腳氣病。
1935年, William Cumming Rose提出了人類所必須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沒有辦法在人體內合成,而又是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
20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對自己千百年來所吃的食物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認知,我們重新認識了所有的營養物質,我們定義了人類所必須的七大營養元素: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並將其按人體需求量分為兩大類:常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和水)和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
借助科學的力量,我們人類終於站在了高山頂端去俯視這些營養物質,當我們對這些營養物質認識的越來越深刻的同時,我們才鬥膽敢去創建所謂的健康食譜,健康飲食指南,來知道人類健康飲食習慣。
7. 現代飲食指南
1974年瑞典科學家首先發表了關於食物營養金字塔的學術報告。1992年美國農業部推出了Food Guide Pyramid(食物指南金字塔),食物指南金字塔是壹個三角圖形,其中描述每天從基本食物中獲取的最佳營養成分推薦指南。這個食物金字塔描述人每天營養攝入及其比例,以碳水化合物為基礎、水果蔬菜輔之,蛋奶肉類次之,以及金字塔頂端的微量營養素做點綴,勾勒出了人類健康飲食結構。
但這樣的飲食結構並非壹沈不變,隨著人類認知的改變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上圖是1992年到2005年美國農業部給出的食物指南金字塔。
而從2005年到2011年之後金字塔被改為如下形式,命名為MyPyramid(我的金字塔),我的金字塔是對食物指南金字塔的更新。
而到2011年之後,美國農業部又進壹步的更新食物指南金字塔為Myplate(我的餐盤)如下圖所示:
從這個盤子來看,它提示我們每天要吃蔬菜、全谷、蛋白質和水果以及奶制品,這樣的飲食結構才夠健康,並且要按照壹定的比例。
對於這份最新的食物推薦飲食的解讀:我們壹天的飲食分為四大類,30%的全谷,40%的蔬菜,10%的水果和20%的蛋白質。並且配合壹定的奶制品。同時還應該記住限制鈉鹽和糖類的攝入量不要超標,谷類中至少壹半是全谷,蛋白質的選擇也盡量多樣化。
哈佛大學在Myplate的基礎上提出了他們自己的健康飲食標準,叫做哈佛健康飲食餐盤:
哈佛大學給出的健康飲食指南是在Myplate的基礎上進行了壹些修改,添加了壹些細節,比如推薦健康油類,限制奶油等的攝入量,在飲水上建議喝白開水、茶或咖啡,限制奶類飲品和果汁飲品,拒絕加糖飲料!另外還建議加強體育鍛煉。全谷類產品中,應該盡量增加全谷種類,盡量避免精加工類的全谷物。
2018年12月,美國農業部再次計劃對Myplate進行修改,將限制奶類和鈉鹽的攝入量,限制學校早餐和午餐的選擇。
回頭我們發現,2000年以後,美國農業部借助現代科學制定的飲食指南和2000年前我們祖先寫下的《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竟然那麽的相似,讓人感嘆。
人類對飲食和健康關系的認知壹路升級改變,就在現在,每時每刻都會有最新的研究報道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上,每壹個重要學術論文的發表都代表著人類對這個世界認知的進步,在若幹年後都有可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對人類自身的認知。
8. 鈉鹽—人類食物的調味劑
在古代,鈉鹽是壹種非常珍貴的商品。制鹽初期,耗時耗力而產量低下,所以鹽的價格就會很貴,從鹽誕生之初,國家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掌管鹽政之人稱為“鹽人”。
《漢書》曰:“ 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 ”可見鹽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商品。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當時軍隊的每個士兵隨身攜帶壹個皮制口袋,裏面裝著配發給每人的特殊軍餉—食鹽。
中國有俗語,吃遍天下鹽好,走遍天下娘好。壹切好的味道都離不開食鹽調味。
所以妳隨便找壹個現代食品的包裝袋看看營養成分表,很少有食物中不含有鈉鹽,鹽不愧為百味之王。往往口味越重的食物鈉鹽含量就會相應的越高,我們看到辣條的含鈉量為5366mg也不足為奇。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對飲食健康了解的越來越多之後人們開始認識到鈉鹽在對人體的傷害。過度攝入鈉鹽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這是目前對人類健康最大的殺手之壹。
1996年英國建立了Consensus Action on Salt and Health( 鹽與健康的***識行動 ),促使人們去正視食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2004年英國食物標準局開展了壹場發起了壹場公***衛生健康運動“Salt-Watch it”( 小心食鹽 ),建議人們平均每天攝入的食鹽量不超過6克。2007年,英國食品標準局再次發起活動,口號響亮“Salt. Is your food full of it?”( 看看妳吃的食物裏是不是全都是鹽? )
同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也發起了類似的運動:“Drop the Salt! Campaign”( 限鹽運動! )他們的目標是通過五年時間讓澳大利亞人每天攝鹽量減少到6g的目標。
2010年美國紐約州啟動了全民減鹽倡議!
從歐洲到美洲,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過度攝入鈉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於是我們齊聲吶喊: 限制鈉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g(鈉含量大約2100mg) !
減鹽運動在全世界範圍發展起來,於是有了低鈉鹽的出現,最常見的低鈉鹽就是用氯化鉀替代食鹽中的氯化鈉,限制鈉鹽的同時也增加鉀鹽的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入鉀量不低於3510mg,鉀鹽攝入過多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在服用特種藥物的時候慎用(含鉀離子的)低鈉鹽。
於是就有這樣的說法:
The two most prominent dietary risks for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the world are not eating enough fruit and eating too much salt.
世界上最突出的兩個導致死亡和殘疾的兩個飲食習慣:吃的水果不夠,吃的鈉鹽過多!
9. 不停的改變
今天,我們對於食物的認知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祖先的認知,同時我們應該清楚,人類的認知將會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改變,唯壹永遠不改變就是不停的改變。
另外我們還應該清楚,人類的認知水平不代表每壹個人類個體的認知水平。就目前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整體的對營養健康和飲食的認知水平堪憂,人類的飲食習慣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2019年4月3日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論文: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1990年到2017年,195個國家飲食危害對健康的影響評價:2017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系統分析 )
從1990年到2017年將近三十年,跨越全球195個國家的研究數據統計,論文的結論中寫道:
In 2017, 11 million deaths and 255 million DALYs were attributable to dietary risk factors. High intake of sodium , low intake of whole grains , and low intake of fruits were the leading dietary risk factors for deaths and DALYs globally and in many countries.
2017年,1100萬人口死亡和2億5千5百萬傷殘調整壽命年要歸咎於不健康飲食因素。鈉鹽攝入量高,全谷物攝入量不足,以及水果類攝入量不足是全球很多國家不健康飲食的最主要因素。
論文最後總結道:
In summary, we found that poor dietary habi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can potentially be a major contributor to NCD mortality in all countries worldwide. This finding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coordinated global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diet.
總之,我們的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很多慢性疾病都有關系,是所有國家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此項研究發現強調了全球協調努力提高人們飲食質量的緊迫性。
同時發表的還有壹篇評論文章:Global diet and health: old questions, fresh evidence, and new horizons.( 全球飲食和健康:老問題,新證據以及新視野 )
文中把國際疾病負擔研究發現歸納為以下幾點。
(1)全球不良飲食習慣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堅果、種子、牛奶、全谷物等攝入不足,而同時甜品飲料、鈉鹽、精加工食物、紅肉攝入量過多。世界範圍內, 人們平均攝入堅果、種子類的食物只有推薦值的12%,而人們攝入的甜品飲料卻是每日推薦量的10倍之多,人們平均每天攝入的奶制品是只有推薦量的16%,每天多攝入90%推薦量的精加工肉制品,平均每天多攝入推薦量86%的鈉鹽 。
(2)飲食結構對人類的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
(3)超過壹半以上的與飲食相關造成的死亡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與飲食相關的傷殘調整壽命可以歸納為三點:鈉鹽攝入量過高,全谷物攝入量不足,以及水果類食物攝入量不足。
(4)改善飲食結構除了需要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之外,還需要考慮經濟因素,改善飲食結構需要花費更多的錢!
今天或許我們不會像我們的祖先們那樣忍饑挨餓,或者說最起碼我們不用忍受機體發出的饑餓信號的折磨,我們憑借口感喜好選出來的食物並不能完全保證機體需求,我們學著我們祖先的樣子在現代超市裏打獵采集。
如果有時光機器,我們的祖先穿越到現在,跟我們相比,他們在超市裏會不會獵獲到更健康的食物?會嗎?
突然驚醒,我看見火車裏那些吃著辣條,喝著可樂的年輕人,覺得我們的祖先完全有可能戰勝現代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