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意象是壹種“人心營構之象”的人是章學誠
壹、章學誠
章學誠(1738年-1801年),原名文鑣、文酕,字實齋,號少巖,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清代史學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目錄學家。 中國古典史學的終結者,方誌學奠基人。
張學誠主張“六經皆史”。終其壹生,他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他主修《賀州誌》、《永清縣誌》、《亳州誌》、《湖北同誌》等十余部史誌,為史學修養建立了壹套完整的範本。他終其壹生撰寫了《文史通論》、《修正通論》、《史記考》等散文,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史理論,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文史通義》,以及唐代劉之基的《史通》,並被譽為中國古代史論的“雙生子”。他所著的《糾正與糾正童義》是目錄學理論方面的專家。在文件分類、編目和記錄方面,他主張書目分類體系和類別設置應隨著學術的發展和圖書的變化而改變,並提出了編寫分類摘要、編制索引、使用互法和分類等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方法。
二、學術研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張學誠在修改《國子監誌》時,與全體士大夫意見不合。他很不高興,辭去了職務。第二年,他在壹封信中,動情地表達了辭職的原因,並舉了唐代劉誌基辭去史官職務為自己撰寫《史通》的例子,初步設想編纂《文史通易[14]》。這是他第壹次提到《文氏通論》的題目,可以推測,其靈感來源於劉誌基的《通論》。
三、主要成就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張學誠開始撰寫《文史易經》,前後二十多年沒有間斷。編著《賀州誌》、《永清誌》、《亳州誌》、《常德府誌》、《荊州誌》,參與修訂《湖北通誌》。張學成窮了壹輩子。他父親32歲去世後,他就靠教書和學習養活自己。他很窮。他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見解,但受限於他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他的才能和抱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