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米開朗基羅看到勞倫佐在和他說話時,他非常激動。他拿起壹件工具,敲掉了雕像的壹顆牙齒,然後轉身面對勞倫佐:“可以嗎?”
“是的,”勞倫佐笑道。“好多了!”
勞倫佐對這個聰明有天賦的14歲的孩子很感興趣,帶他去了美第奇宮,允許他同桌吃飯,鼓勵他和孩子壹起玩耍,讓他見識了異教徒世界的壯麗。在這裏,米開朗基羅從世界各地來到美第奇宮的學者、作家和藝術家那裏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在美第奇的餐桌上,每個人都崇拜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他是主要的先知和聖人。
在這種異端的影響下,米開朗基羅完成了他的第壹個創作——浮雕《怪獸之戰》。這是壹場半人半馬怪物的現實混戰,充滿了希臘裸體的對稱美,是文藝復興世界壹個古老神話的重生。
在跟他壹起學習的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中,有壹個叫托裏加諾的人,脾氣暴躁,拳頭硬。米開朗基羅被命令評論他的畫。托裏亞諾握緊拳頭,在他鼻子上“砰”地壹拳...
米開朗基羅被擡回家,人們以為他會死。康復後,他在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毀容。從那天起,他恢復了理智,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壹切。
23歲時,他來到羅馬,開始為聖彼得教堂申請基督和聖母瑪利亞的雕像。他在申請書中自信地寫道:“這部作品將成為今天無人能超越的作品。”
為了營造壹種清晰、完整、簡單的印象,米開朗基羅用金字塔形狀的雕像來完成。雕像完成後,羅馬各地的藝術愛好者蜂擁而至觀看,所有人都被這座美麗聖潔的聖母像所感染和震撼。
雕像完成後,米開朗基羅出於虛榮心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把自己鎖在教堂裏,借著燭光把自己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名刻在雕像上。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在任何其他完成的雕像上簽名。米開朗基羅的傑作不需要創作者的簽名。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 ~ 1564)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是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塑造的人物氣勢磅礴,健壯有力,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表現出基於現實主義的不同尋常的理想處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征。他經常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來表現當時市民階級的愛國主義和爭取自由的精神。著名的雕塑有《大衛》、《垂死的奴隸》、《被束縛的奴隸》、《摩西》、《白天》、《黑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