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選擇退休已經五年了,但當兩個孩子的母親李娜以更加圓熟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時,人們才意識到她是不可替代的。國際網球名人堂近日宣布,中國選手李娜將於今年7月正式進入網球名人堂,她也成為亞洲第壹位獲得此殊榮的人。
這是壹個奇怪的現象。雖然已經退役五年,但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李娜依然能掀起波瀾:她的自傳電影和網球男孩即將開拍,她的網球學校和網球比賽如火如荼,她與克裏斯特爾斯合作參加澳網傳奇小組賽,她出現在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中。人們才意識到李娜是中國網球最獨特的標誌。
獨特的成就當然是壹個方面。她在職業生涯中四次進入大滿貫女單決賽,獲得兩次冠軍和兩次亞洲冠軍。在2011年法網公開賽上,她為亞洲帶回了第壹座大滿貫單打獎杯。時隔兩年多,她在2014年澳網摘下了“壹個滿貫”的帽子。李娜的事業成就還是局限於此。她還在年終總決賽中獲得亞軍,在世界排名最高的時候屈居第二。對於壹度被視為“網球沙漠”的亞洲來說,李娜現在牢牢占據著歷史第壹人的位置,她在女子職業網球領域創造了無數第壹人,讓人瘋狂。而她的成長軌跡,性格,以及她對體制的刺痛和推進,才是我們更想念她的主要原因。
看了天賦異稟、政治正確的體育英雄的故事,李娜對體育運動員生命周期的逆向成長模式,值得我們思考。如今,新來者,包括蘇,都走上了這條路。
習慣了與國家體制和解的情況後,布滿荊棘,開始單人飛行模式的李娜更能代表中國球員的職業化軌跡。習慣了勤奮+奮鬥+服從的中國夢後,李娜激怒了別人,強調個人自我價值的直接性,更現實,更勵誌,更有象征意義。
新成長-李娜之前,中國體育界習慣於體操、跳水女運動員的選拔培養模式:口袋+難度+藝術美。團隊成員生活在封閉的隧道裏,大多成為只專註於比賽,對項目缺乏深入了解的淘金者。這些過早升職的少女電影,到了20多歲的時候,已經在所從事的項目中產生了壹種厭倦感和滄桑感,也開始在走向提前退休的末路上奔跑。但在29歲和31歲打破歐美人主導的大滿貫制高點後,李娜的“反向增長”著實讓他們震驚。在她之後,越來越多的所謂老兵開始返老還童,開始發掘自己內心的能量,重新出發.
包括29歲的蘇,回到自己的跑道後,他開始了壹次又壹次10秒飛上世界的旋風表演,29歲的孫楊也敢於期待自己職業生涯的又壹個春天。對於那些反對國家制度,歌頌個人奮鬥的人來說,李娜已經成為某種自由主義思潮的領袖,甚至強行成為中國體制改革的先鋒。
新體系——在討論李娜成功的諸多因素時,人們傾向於個性強、打法先進、服從和適應職業體系以及中國女網在破冰臨界點附近起飛的大環境。但如果沒有單飛(可以稱之為國統改良版),李娜充其量只是國統的破壞者(就像80年代叛逃的胡娜),或者是脫離國統的自由人(就像自學成才的孟元),甚至已經拍照生子。是網球中心打破了堅冰,讓金花們形成了脫離舉國體制的“單飛模式”,是“舉國體制改良版”的獎金分配模式導致金花們紛紛開放。不像其他的金花,與國內品牌和本地進口單位千絲萬縷的聯系,專業性也沒有那麽徹底,李娜建立了壹個更高效的專業團隊,獨當壹面.
在“那氏團隊”中,成員分工明確,包括卡洛斯等全職技術教練。她老公姜山也是陪練,心理醫生,後勤。德國人亞歷克斯負責體能,莎拉波娃的經紀人、國際管理集團IMG的王牌經紀人馬克斯·艾森巴德負責整體規劃。將獎金收入的8%上交網球中心後,李娜已經可以自主選擇比賽,並在德國慕尼黑建立了訓練基地營地,有自己的賽程。
網球紅-李娜缺乏項目全局觀,談贊助商,是對她的固定印象。但她推廣網球的努力是真的。當她贏得2011年法網冠軍時,她深情地感謝央視,知道這個內地最大的傳播機構將在網球賽事的推廣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果不其然,在這個交流平臺的不斷轉播下,我的很多國際比賽都在黃金時段播出,中國的網球愛好者也接近上億。她贏得了今年的澳網冠軍,創造了電視收視率和收視率的新高。在李娜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背著球拍走進網球學校,越來越多的WTA選手也開始走進中國,開始了忙碌的“亞洲賽季”(主要在中國):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深圳、武漢、天津也成為了WTA巡回賽的主辦城市。
此外,無論是蘇、寧、寧三個12.5萬美元級別的WTA賽事,還是在泉州、三亞、文山舉辦的2.5萬美元級別的ITF女子賽事,中國地方政府都找到了打造新城市名片的快速通道。隨著國家對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職能部門開始通過舉辦高質量的單項賽事、促進城市旅遊和拉動地方經濟來整合資源。而WTA賽事開發的熱潮,組委會的商業化運作,賽事的推廣,包括明星的邀請,都提出了更專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