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聚集了壹大批誌同道合的先生們時,他大概沒有料到,壹個全新的政治派別林東黨正在形成。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對立的浙黨、齊黨、楚黨,甚至燕黨,不費吹灰之力就形成了。迄今為止,許多學者認為明末的黨爭是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1,誌存高遠
1550年,顧憲成出生於南直隸常州府巫溪縣李靜。他的家族屬於江南壹個顯赫的家族。後來他家沒落了。他的父親顧雪以開豆腐作坊為生。因為他的大家庭,他經常不得不向別人借錢來維持生活。他家住的房子破舊,遮風擋雨。對於這壹切,顧是可憐的。他生性樂觀好奇,愛讀雜書,視野開闊,知識淵博。他喜歡談論世界大事。說到感情的事,“我不想太擔心。”正因為如此,他被選為展館主任。這種性格特征無疑是從顧憲成那裏繼承來的。
顧憲成早熟,品質純正,有上進心,獨立,有野心。他六歲上學,八歲讀《論語》,九歲讀《孟子》,十歲讀《尚書》,十壹歲讀韓愈的文章。他求知欲很強,學習很努力,經常熬夜看書,有時怕影響別人,就用簾子遮住燈光,繼續學習。早年,我在墻上寫對聯激勵自己:
他以讀書為樂,以顏回為喻,表達自己對貧富的看法。壹個勵誌的少年,有這樣的觀點挺超前的。十四歲時,顧憲成說讀書要領:
他不盲從,敢於質疑經典。他是壹個自信而獨立的人。後來,顧憲成以著名學者張淇為師,要求顧憲成不要以科舉為目的,而要爭取更高的高度。
萬歷四年(1576),顧憲成參加鄉試,考了第壹名,幫助他在高中獲得了狀元。那次考試,他的文章《學記》闡述了選人用人與治國的關系。他對人事的關註開始了,也在人事部門工作過,以後也發揮了作用。
萬歷八年(1580),顧憲成進京參加考試,考上了二甲第二名。
2.正直才是官
顧憲成初入仕途,敢於堅持個性,不俗。有壹件事很能說明顧憲成的性格。1582年,張病重,朝中官員知道了張喜歡別人恭維的心理,於是聯名籌款去東嶽廟為張祈福消災。顧憲成沒有參加,好心的同事擔心他以後受到打擊,就幫他簽了名。顧憲成得知消息後,立即騎馬去抹名字。後來,他死於張的重病,沒有受到追究。
有壹次聊天,王希爵的記錄對顧憲成說:“現在最奇怪的是朝廷認為是對的,外人壹定認為是錯的;朝廷認為不對的,外人壹定認為是對的。”意思是怪官民不求助朝廷。顧憲成針鋒相對地回答:“我覺得應該說,外人認為是對的,朝廷肯定認為是錯的;外人認為是錯的,朝廷壹定認為是對的。”指出國家大事的責任在朝廷,不在下面。
顧憲成先是在房政司任職,但因上書朝廷“時政得失,無所隱瞞”而被貶至貴陽。後來升任浙江省政府。萬歷二十年(1592),朝廷對地方官員進行廉政檢查,顧憲成因“倡廉天下第壹”被提升為吏部考試司司長。
顧憲成認為,選人用人是治國的第壹要務。萬歷二十二年(1594),顧憲成升任吏部文司博士,主管官員品級的提升和調動,相當於中組部選拔幹部。這是壹個關鍵部門。在這個崗位上,顧憲成充分行使職權,敢於拒絕唱片的提名,令人驚訝。雖然他只是壹個主任,但他可以決定部長的任命。《明史》記載:
這個史料很有意思。當時吏部缺大臣,會稽王希爵想任命羅為吏部尚書,但總監顧憲成不同意,只好任命顧憲成推薦的人選陳友年。顧憲成不僅可以超越記錄的意誌,還可以任免上級。他的能力超出了布政司的權限範圍,太明目張膽了。
不久後,會稽王希爵年老退休,萬歷皇帝命吏部根據個人口味,選出六七個能勝任會稽職位的官員。顧憲成和吏部尚書陳友年不肯求人,按口味擬了壹份七人名單。沒想到,顧憲成提名的人,都被萬歷痛恨。萬歷指責吏部徇私,撤了顧憲成的職。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上書要救顧憲成,打了幾百封信。沒想到萬歷壹意孤行,懲罰了申請救助的官員,而顧憲成卻為民除害。從此,顧憲成結束了十幾年的仕途,回到了老家無錫。
顧憲成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有壹大批正直大臣的支持,他們敢於違抗皇帝的命令,甚至批評皇帝,以表達他們對國家事務的忠誠。所以,顧憲成雖然回家了,但是名聲比以前高了。
3.林東講課
萬歷二十二年(1594)九月,顧憲成回到家鄉無錫李靜。他身體不好。經過壹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他開始以講學為名結交朋友,四處活動。顧憲成認為,雖然不能實現在朝鮮的抱負,但應該在家鄉做壹些有益的事情,講學可以傳授知識,為人師表,支持正統學說,為國家培養人才。這與他重視人才和輿論的政治思想是壹致的,所以他集中精力講學。
壹方面,顧憲成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吸引了很多人聽他講儒家的救世思想。來這裏聽講座的人很多。無論貧富,顧憲成都壹視同仁,熱情歡迎。後來來講學的人太多了,李靜鎮的寺廟、客棧、鄰居都住滿了客人,但還是接待不了。顧憲成和哥哥商量,在他家南邊建了幾十個書店,供人居住。壹時間,京西江南北,白天書聲震天,夜晚燭光輝煌,壹派苦讀景象。顧端文公編年史記載:
這壹時期,苗昌祺、馬、張克達等學成後成為著名的歷史人物。苗長琦死於與宦官魏忠賢的鬥爭,馬死於李自成進京,張克達死於與吳橋嘩變的叛軍的戰鬥。
另壹方面,顧憲成采取出國的做法,經常在蘇州、常州、宜興等地講學,並與蘇州、松江、常熟、太倉、嘉興、宜興等地的吳中學者研討學術。在講課的過程中,顧憲成感到迫切需要有壹個固定的講課場所,以便把分散的講課變成壹個組織協調的統壹活動。
萬歷三十二年(1604),經過多方努力,政府終於批準在無錫城東門東林書院舊址重建東林書院。九月,工程告壹段落,* * *花了1200多兩銀子。作為發起人之壹,顧憲成捐銀最多,他還動員吳國官員、士紳捐資幫助修繕,立下了汗馬功勞。軟件方面,顧憲成也是親力親為,他對學院講座的目的和具體儀式進行了回顧。
這年十月,顧憲成與顧允成、、安希範、劉、錢壹本、薛福蛟、葉茂才等八君子壹起,倡議召開了會議。林東公約規定,會議將每年舉行壹次,每個月都有很短的時間,他們將定期交談,除非在嚴寒和夏季。
4、黨爭災難。
林東講課是基於各派的合理之言,而不是著眼於短點,不拘泥於門道。講座主要以儒家經典和歷史著作為主,評論政事得失。東林書院從壹開始就不是壹個單純的學校,而是壹個政治意圖明顯的反對派人士的俱樂部。它是由壹群心有不甘的反對派人士創立的,主要活動是在政治上搭建學術平臺、唱戲。
林東學院編織了壹個巨大的關系網。每年的大會有時多達1000人,積累了巨大的政治能量,並逐漸從反對派擴大到朝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官員加入其中,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林東黨。
從古至今,沒有壹個書院能夠發展成影響歷史的政治派別,東林書院做到了。
雖然林東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呼籲正直和道德,並假裝是壹個紳士,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它必然是自私的,破壞力量的平衡。東林書院有壹幅著名的對聯:
這幅對聯是有缺陷的,它以反對派的道德力量挑戰朝鮮的統治權威,削弱了國家的行政效率。在古代社會,壹個人要知進退,守本分,不聽不該聽的,不關心不該關心的,不能“事事關心”,不能以壹個政治派別影響國家政治。
萬歷四十年(1612),顧憲成在家鄉去世。由於顧憲成在林東黨內的崇高威望,當後人攻擊林東黨時,必然把他作為首要目標。顧憲成沒想到,他的道德標準只能改變和影響壹小部分人,卻嚴重幹擾國家政治。後世很多學者認為,林東黨人把誠信當成商品,把批評當成資本,為誠信出賣自己的名聲,這叫“謙君子賣直爽”。他們的道德品質無可非議,但他們卻開啟了道德綁架的政治,這是顧憲成首創的。
林東黨出現後,引起了連鎖反應。由於林東黨破壞了政治生態平衡,威脅到其他非林東黨成員的利益,許多非林東黨官員以地區為單位保護自己,並形成了以高級官員為領導人的幫派。曾經有壹段時間,中國、浙江、楚、齊多方聯手打擊黨員。鬥爭逐漸從原來的內閣制鬥爭、門戶之爭演變為黨派之爭,規模進壹步升級,性質更加嚴重,影響更加惡劣,黨派之爭急劇惡化,直至明朝滅亡。
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