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喝酒有助於事業升遷嗎?

?喝酒有助於事業升遷嗎?

作為《富比世》雜誌的壹名廣告銷售主管,特裏·拉文(Terry Lavin)努力為自己贏取了“可靠酒友”的美譽。

“我基本上算是在P·J·克拉克(P. J. Clarke’s)租了塊兒地方,”他指的是曼哈頓中城的酒吧(紐約市最古老最有名的酒吧之壹),“我總是最後壹個走,手上永遠端著杯雞尾酒。”

對於這個要靠人望來維持的行當,如此角色為他的成功幫了大忙。直至2010年,他才決定讓身體好好休整壹下,戒酒6個月。結果是健康改善了,業績卻沒有。

“我本想打電話給那些關系不錯的,手上抓著大筆廣告預算的人,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出去小聚壹下,或者吃點兒東西,”他回憶道,“可他們說‘妳喝酒麽?不喝?那算啦。’”

清醒生活的益處也就這麽多了。

盡管由三杯馬提尼陪伴的午餐和氾濫著威士忌的員工會議越發難以在電視外的實際生活中找到,但美國的大量商業潛規則仍舊圍著酒精打轉。無論是為了贏得壹個客戶,草擬壹份交易,還是僅僅想證明妳是個容易合作的人,對於很多工作來講,痛飲壹巡都比打壹場漂亮的高爾夫重要得多。

那些滴酒不沾的職業人士——可能是為了健康、宗教原因,也可能是已經戒了酒或僅僅出於個人喜好——無論因為哪項,只要不願將其拋諸腦後,似乎事業就難以更上壹層樓。

“大家希望妳會喝酒,喝酒就是工作的壹部分。妳如果說不喝,大家就會有點縮手縮腳的了。”針對法律工作者的特殊治療項目(該項目去年由海瑟頓治療中心[Hazelden]——位於明尼蘇達的酒精與毒品康復中心建立)的主管林克·克裏斯汀(Link Christin)說:“如果妳聲明自己不喝酒,妳就要搞定其他人對妳是否懂遊戲規則所產生的懷疑。”

想在現實中體會這種觀念,看今年的總統大選就行。為了向選民推銷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這個禁酒的摩門教徒跟廣大美國人民格格不入的看法,歐巴馬總統大肆表演著他“普通人式的”對啤酒的熱愛。

“昨天我去了趟博覽會,吃了塊豬排,喝了杯啤酒,”歐巴馬在8月時沖著愛荷華的群眾誇口道。前壹天他掃蕩了壹個啤酒攤,給自己和另外10個去集市的人買酒。“真是棒啊。今天我只喝了酒,沒吃豬排。但是光有啤酒也很不錯。”人群對他報以《再來四杯》(Four more beers!)的大合唱(Rick Moranis的歌曲——譯註)。

當歐巴馬與愛荷華州諾克斯維爾的壹名咖啡店客人***飲了壹瓶家釀啤酒後,大眾要求他將秘方廣而告之。白宮充分利用了這次機會:為壹份請願書索要2.5萬個簽名。(最後白宮大發慈悲,在要到1.2萬個簽名後就公布了兩個釀酒秘方。)

這種戰略在政客中早已不稀罕。愛德華·M·甘乃迪(Edward M. Kennedy)在1980年總統預選時指責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白宮裏酒精匱乏。而近年來這也變成了民意調查人的老生常談:選民願意跟誰喝壹杯,就給誰投票。(最後入主白宮的禁酒者喬治·W·布希[Gee W. Bush]至少也要保證偶爾拿瓶O’Doul’s無醇啤酒照張相。)

對於曝光率低壹些的公眾人物而言,有種說法是:不能喝酒的人不能成事——或者更糟——不值得信任。這會妨礙到他們的職業發展。

“大家會認為妳無能,”壹名戒酒者說(他是壹本以品酒為主的生活方式雜誌的編輯。他讓我們不要透露他的身份,因為大多數同事都不知道他最近剛加入了“12步戒癮計畫”。)

拒絕喝酒造成職場上的劣勢從客觀表面——那位編輯因無法參與試酒而只能拒絕壹個有希望的升職機會——到細微之處都有所體現。

“我現在經常推掉和業界人士的午餐和晚餐,以前我可都是踴躍參加的,”這位編輯說:“我不能跟壹個酒商出去吃飯然後告訴他:‘不,謝謝,我不嘗那種東西。’”

即便妳的工作與酒精無關,也不會體會不到這點。約翰·克雷普薩克 (John Crepsac)是紐約壹名為戒酒的華爾街員工提供咨詢服務的治療師,他說,在風靡著“美女與美酒”式生活的華爾街,不喝酒的人抱怨說他們“無法完成交易,甚至無法啟動早期商談,就因為自己不熱衷於暢飲。”

社會科學家將其稱作“社交資本”:壹個人的適應力中可發掘的經濟潛力。

“有時候我明知道同事們要和那些能幫助我事業進步的客戶壹起出去,”壹名不喝酒的華爾街交易員說。他不願透露姓名,因為公司禁止員工與媒體對話。“但大家就是難以言明:‘不邀請他是因為我們點的東西,他不會跟我們壹起喝,那叫他幹嘛?’”

誠然,清醒與成功也並非互不相容。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小約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和拉裏·艾利森(Larry Ellison)都是終身滴酒不沾。無論羅姆尼是否能贏得大選,他也已經是個成功者了。

按照以往的雙重標準,不喝酒的女性實際上還可能從中受益。“人們始終希望男性紮堆在壹起、表現得野性,但對熱衷於此的女性卻難免皺眉。”克雷普薩克提到很少有女病人抱怨不飲酒阻礙了她們的事業發展。“在職場中,女性可能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而受歧視,但不包括喝酒。”

研究結果仍然支持此觀點:不喝酒的人更難攀登公司的晉升階梯。許多調查都顯示只喝壹點酒的人比完全不喝的人掙得多,不過酒鬼要比飲酒節制的人掙得少。

想有所作為的壓力時常讓正在戒酒中的職業人士故態復萌。正因為此,海瑟頓專為想保持清醒的律師建立了壹個支援小組。

“在律師事務所裏,招商引資的壓力空前增加,”前訴訟律師、成功戒酒者克裏斯汀說。當壹個人必須要在維系家庭和喝酒之間抉擇時,堅持到底是很艱難的。

滴酒不沾的人試圖創立壹些無需酒精也能專業地進行社交的策略。有些人會點壹杯酒然後放著不喝;有些人會利用幽默來轉移不希望的關註。“我告訴大家我懷孕了。”壹名華爾街交易商(男性)說。

離開廣告銷售業改行寫書的拉文提議:讓服務員把妳的飲料裝在迷惑人的玻璃杯中。“如果人們看見妳用玻璃杯喝賽爾脫茲(seltzer)蘇打水,他們就會淡定得多。”

公平還是需要存在的。前按揭公司管理人員喬·麥金西(Joe McKinsey)在紐約州東漢普頓為高管們開了壹家康復診所。他說,自己成功戒酒、在工作中保持清醒後僅僅幾個月,就由壹個眾人取笑的對象變為了身處同樣麻煩的人的密友。

“最後就會有人來嘮叨,問‘我是不是不對勁啊?’”他說:“如果妳需要私下裏談談,我就是那個排憂解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