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93年,就在鄧公發表南巡講話的第二年,43歲的郭臺銘在深圳有關部門陪同下來到龍華鎮為企業選取新的生產基地。
5年之前,郭臺銘在深圳創辦了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富士康前身),成為首批入駐大陸的臺資企業之壹。
站在龍華鎮壹處山頭,陪同官員隨口詢問郭臺銘打算要多少畝土地做廠房?他指著面前壹片荒蕪的土地,豪氣地說:“看得見的地,我全要了!”
此時的富士康還不像今天這麽有名,在許多人眼裏只是個做電腦配件的普通臺資企業。
陪同的官員嚇了壹跳,覺得這位臺商口氣有點狂,可郭臺銘笑著說:就怕這些地還不夠富士康發展用的。
狂歸狂,可人家畢竟是臺商,政治效應遠大於經濟效益。隨行人員不敢怠慢,趕忙將情況匯報到了上面,順利獲批。
三年後,占地1000多畝的龍華工業區正式成立,也就是今天擁有30多萬員工的富士康工業園區。從工廠南門騎車到北門,需要耗時30分鐘,可見面積之大。
這是郭臺銘在大陸最早興建的廠區,也是他創業後傾註心血最多的地方。
此後數年,郭臺銘以深圳為中心,將企業從珠三角輻射到長三角,從沿海轉入內陸甚至海外,靠著給大牌企業做代工,逐漸建立起擁有壹百多萬員工,產值數千億的“代工帝國”富士康。
今天,富士康每條生產線平均每小時能生產近600臺智能手機,世界上每七部iPhone,就有壹部來自於富士康的生產。
創業47年,從貌不驚人的“塑料加工小哥”搖身成為身價百億美元的臺灣首富,郭臺銘近半個世紀的打拼史相當精彩。
有人說他是冷酷專制的“霸道總裁”,也有人說他是有眼光、有膽識的管理大師,還有人說他是言不由衷的“花花公子”。
郭臺銘說話也時常矛盾,常自詡是山西人,動不動就捧著“忠孝禮義”給自己貼金,可也會說出“商人無祖國,哪有市場哪就是祖國”,還有“大陸需要我,我不需要大陸”之類的話。
如今,71歲的郭臺銘已經走下高壇。
二、
1950年10月8日,新北市板橋路上,壹座名為“慈惠宮”的媽祖廟內忽然傳出響亮的嬰兒啼哭聲,蝸居在此的小警察郭齡瑞壹家降生了名男嬰。
面對窘迫的生活,郭警官給兒子起名“郭臺銘”,表示不忘這段刻骨銘心的 歷史 。
郭齡瑞是山西省晉城縣人,當過兵,後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1948年隨國民黨敗軍撤到臺灣,無權無勢的他既買不起房,也沒分到宿舍,和妻子只能棲身在警局附近的媽祖廟內。
童年時 ,郭臺銘和弟弟妹妹因是外鄉人,常被同齡人欺負,可無論對方有多少人,被打得多慘,他都會紅著眼睛,抄起拖鞋和對方死磕到底。
在家裏,軍人出身的郭齡瑞采取準軍事化管理,孩子們什麽時候吃飯,什麽時候睡覺,都有嚴格的作息制度,這讓郭臺銘身上除了股狠勁,還有凡事必須遵循制度的意識。
1966年,16歲的郭臺銘因家境貧寒,靠半工半讀在“海事專科學校”讀完書,轉身又服了兵役,之後到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
21歲時,郭臺銘進入臺北壹家藥廠做業務員,因做事勤快,很快博得同在藥廠實習的壹位名叫林淑茹的姑娘芳心。
年輕時的郭臺銘高大帥氣,嘴巴又甜,林淑茹貌美如花,又溫柔似水,倆人很快墜入情網。
接觸不久後,郭臺銘嚇壹跳,才曉得人家不僅是臺北醫藥院的高材生,還是香港巨富林百欣的掌上明珠。
如此懸殊的家世背景,自然讓林家極為反對,想盡壹切辦法阻撓兩位年輕人在壹起,連郭臺銘的父母都站出來表示不敢高攀這門親事。
可林淑茹認定郭臺銘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不論家裏怎麽苦勸,絲毫不讓步,郭臺銘更覺得找到林淑茹是老天對自己的眷顧,也毫不妥協。
1975年,25歲的林淑如不顧家人反對,和郭臺銘最終“奉子成婚”,結束了5年的戀愛長跑,步入到婚姻的殿堂。
等外孫郭守正和外孫女郭曉玲先後出生後,林百欣果真沒去看過壹眼,對女兒的那份怨恨可想而知。
要愛情不要面包的林淑茹很硬氣,不來往就不來往吧,壹門心思想做好郭臺銘的賢內助,相夫教子。
事後證明,她還是草率了。
林淑茹的態度越堅決,郭臺銘的壓力越大,人家好歹是百億富豪的女兒,就這麽不明不白下嫁給自己這個“窮小子”,怎麽說也得混出點名堂給老丈人看看吧。
此時正是塑料制品興起的時代,全球的塑料加工產業相繼轉移到了港臺地區。郭臺銘知道打工沒啥前途,就在婚前壹年依靠母親資助的20萬和朋友***同創立了“鴻海塑料”。
“鴻海”是郭臺銘想的名字,鴻為天,海為地,意思是自己做的是天地之間的大生意,寓意不錯,可惜現實結結實實給了他壹頓爆錘。
三、
雖說郭臺銘創業時也很勤奮,沒日沒夜苦幹。可賺錢這回事,並不只靠勤奮,還有經驗、技術以及人脈,甚至還需要點運氣。
遺憾的是,年輕時的郭臺銘這些都不具備,加上遭遇了全球第壹次石油危機,原料價格大幅上揚,塑料產業壹片蕭條。
忙活了兩年,錢沒賺到不說,合作夥伴還接連撤股跑路,幾十萬的資本賠光還倒欠了壹屁股債。老郭家窮得連奶粉錢都沒了,剛出生的兒子只能喝著米湯,餓得哇哇大哭。
看見老公整天唉聲嘆氣,家裏又窮成這副模樣,倔強的林淑茹只好拉下臉從娘家借了70萬支援郭臺銘。
1976年,26歲的郭臺銘揣著溫熱的“老婆本”接了壹筆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大訂單。
可等他接下訂單才發現自己沒有生產旋鈕模具的技術,只能到處求人,請外面的模具師傅幫忙才完成了生產任務。
就在整個訂單生產的過程中,郭臺銘敏銳意識到塑料加工屬於產業鏈的底層,模具加工才是整個制造業的核心,他的心思有些活絡起來。
1977年,鴻海賬面已經有了數百萬的資產,在許多朋友的建議下,郭臺銘眼前有兩個看似不錯的“賺錢機會”。
壹方面是臺灣經濟騰飛,乘房地產火熱,去炒地皮;另壹方面制造業興起,帶動了各種原材料漲價,還可以靠囤積原料賺錢。
沒想到,郭臺銘選擇把所有錢統統購買最先進的日本模具機器,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
他覺得炒地皮和囤積原料都是投機行為,只有搞實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穩賺不賠。
話雖這麽說,可這段時間的郭臺銘倍受煎熬,壹邊要不斷花錢培訓技師,加班加點維護新機器,壹邊眼瞅著原本唾手可得的土地和原材料翻了壹倍又壹倍的價格,擱誰都覺得郁悶。
不僅如此,郭臺銘還把公司搬到偏遠的臺北土城,這裏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監獄。
他擔心萬壹自己犯了啥經濟問題,員工起碼還能就近匯報情況,保持公司運營。
除了經營上提心吊膽,郭臺銘也是真窮。
有壹年過年,郭臺銘發完公司員工的年終獎後,口袋只剩下2000塊,只好留下1000塊給家裏買年夜飯,剩下1000塊等太太回娘家象征性包了幾個紅包,好充個門面。
幸好,太太林淑茹不斷給他鼓勵,畢竟是讀過大學的高材生,她堅信丈夫的決定沒有錯,讓他放手去幹。
不得不說,任何時候得到家人的支持,才是邁向成功最關鍵的壹步。
熬了近四年,抵擋住誘惑的郭臺銘苦盡甘來,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斷接到來自歐美等國的電子零件訂單,業務節節攀升,周圍賺快錢的朋友們事業卻戛然而止。
四、
1980年,鴻海生意真正紅紅火火起來,可30歲的郭臺銘心裏卻有些不痛快。
因為買設備的原因,郭臺銘經常在日本考察,他發現日方是“母雞養小雞”模式,大廠扶持小廠成為自己的“衛星工廠”,彼此合夥掙錢。
回看臺灣,大廠欺負小廠,小廠又彼此打價格戰,爭鬥不休,坊間因還不上貸款,工廠倒閉,法人被關的新聞屢見不鮮。
郭臺銘因此作出壹個決定:不再和臺灣本地工廠玩,去找美國人做生意。也正是這個看似“崇洋媚外”的決定催生了後來大名鼎鼎的富士康。
1985年,郭臺銘接到了為電腦企業生產連接器的訂單,算是正式鏈接上了“電腦產業”。
因為要進軍國際,品牌得起個外文名,郭臺銘就起了個“FOXCONN(富士康)”的名字。
FOX意思是狐貍,寓意企業要像狐貍壹般靈活機敏,CONN是連接器的英文Connector的縮寫,企業性質壹目了然。
這名字可謂實至名歸,在開發連接器生產設備時,不少工藝都不懂的郭臺銘宣稱 :“成功就四個途徑:抄、研究、創造、發明” 。
正是這種靈活且帶有幾分狡黠的企業文化,讓富士康迅速成長起來,從模具加工切入到更為復雜的“個人電腦”生產環節。
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郭臺銘獨自跑到美國尋找客戶。幾周時間,靠著每天吃漢堡,住12美元的 汽車 旅館,美國51個州,他跑遍32個。
隨著全球信息產業的爆發性增長,郭臺銘的運氣也來了,富士康的專業設備和技術得到海外商家認可,拿到了不少代工訂單。
靠著早期投入的研發實力,別家需要花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設計到量產的過程,富士康只需要數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居然還比同行要低。
1988年,富士康已是擁有1000多人,營收超10億元的大型企業,成為寶島重要的 科技 型加工企業。
可就在這壹年,38歲的郭臺銘再次做出了壹個重要決定:將整個生產基地全部搬遷到大陸。
雖說此時大陸為推進改革,出臺了不少支持臺商在大陸設廠的政策,但是觀望者居多,真正肯付諸實施的企業少之又少。
五、
郭臺銘敢突破兩岸政治風險去大陸辦廠,既有成本考慮,也是被逼的。
隨著八十年代的經濟騰飛,臺灣的土地及用人成本暴增。同壹工種,臺灣的人工成本是內地的5倍,而且有錢還找不到人。
同時,相比大陸種種優惠政策,臺灣對中小型企業可謂放任自流,處處刁難和歧視。
正因為此,郭臺銘已經盤算好了“鴻海”邁向全球化產業的規劃。
此時的大陸不僅在土地政策上給予臺商極大優惠,在稅收、招工等環節也給予了充分照顧和扶持。
因此,深圳富士康工業園成立後,郭臺銘自信地說:“大陸,未來將是我們制造技術的實驗戰場,在那裏,我們要挑戰制造、銷售的最高境界。”
紮根深圳後,富士康正式邁入到發展的快車道,靠著超高性價比和高效率,從日韓等國精密制造企業搶走了不少訂單。
龍華的新廠房在建期間,富士康正好在臨時租借的黃田廠房趕壹批康柏電腦的訂單,那是郭臺銘從韓國LG嘴裏搶來的。
截止交貨前壹天,還有壹萬多臺的電腦外殼沒能完成,眼看就要規約,郭臺銘親自帶領所有員工分A、B組兩撥人輪流上流水線,24小時內停人不停設備。
淩晨5點57分,全部貨物生產打包完畢,比預計時間還早了3分鐘。
高效、守時,價格比同行低,同時為了打消合作商的顧慮,富士康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只做代工,絕不會去做相關品牌商品。
這樣的企業實在打著燈籠也難找,苦練簽名多年的郭臺銘終於有機會在和IBM、英特爾、DELL、索尼等產業巨頭的合作協議上瀟灑簽上自己大名,錢也如流水般湧入。
做代工是為了賺錢,可也要看什麽時候做最劃算,精明的郭臺銘腦子裏壹直算著賬。
雖然手機代工是郭臺銘最賺錢的項目,可包括後來的TFT-LCD領域,富士康都不是這些市場最早的進入者。
1999年之前,國內代工廠壹窩蜂搶手機代工業務時,郭臺銘覺得手機制造成本過高,不管廠家怎麽邀請,他都按兵不動繼續做個人電腦代工生意。
直到2000年,郭臺銘覺得手機已經是大眾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這才不慌不忙出手。
憑著過硬的品質和技術,富士康相繼從眾多國際手機品牌拿下海量訂單,很快壟斷了全球手機代工行業。
蘋果的喬布斯因為欣賞富士康幫摩托羅拉代工的手機品質,秘密會見郭臺銘,將iPhone生產任務交給了富士康。
2001年,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成為臺灣民營企業中的龍頭企業。富士康位居“中國出口200強”第二,占到此時深圳出口總值的6.2%。
僅僅壹年後,這個數字變為3450億元,業績增長達七成。52歲的郭臺銘在這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以23億美元身家排名198位,連續四年蟬聯“臺灣 科技 首富”。
自郭臺銘移師大陸創辦富士康以來,年平均增長超過60%,全球市場占有率與營收狂飆猛進,在全球EMS(專業制造服務商)中幾乎是霸主壹般的存在。
富士康的成功自然離不開郭臺銘孜孜以求的精細化管理,可其中也似乎少了那麽些人情味,大麻煩隨即而來。
六、
2010年剛開年,深圳富士康出現了第壹宗工人跳樓事件。
郭臺銘起初並不在意,數百萬的員工出現那麽壹兩起想不開的自殺事件,實屬正常。
萬萬沒想到,隨後短短九個月,接連發生了14起富士康工人跳樓事件。
輿論嘩然,股價下跌,官方質疑,郭臺銘也被整懵了。
郭臺銘也不是沒想辦法,第五起自殺事件發生後,他就主動宣布全員漲薪,接著邀請媒體實地探訪,還請來幾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在廠區四處轉悠,充當心理輔導員。
這還不算,郭臺銘還動用私人飛機從老家山西五臺山請來三十位高僧給死者做法事,自己還虔誠跪在壹旁默默禱告。
可沒卵用,沒幾天,又壹位富士康員工跳樓了。
郭臺銘長嘆口氣,只好采取了極其簡單粗暴的辦法,將工人宿舍大樓外統統裝上鐵絲網。
效果倒是立竿見影,跳樓的員工沒有了,可深圳這年的鐵絲也全漲價了。
撇開風水不談,員工連續跳樓與富士康嚴酷的管理制度分不開。
據說,在深圳龍華,妳只要看見哪個工人眼神迷離,壹副沒睡醒的模樣,那準是富士康的員工。
從小接受軍事化教育,又當過兵的郭臺銘對富士康采取了壹整套軍事化管理,簡單說就是從生活到工作全部流程化運行,把工人當“人形機器人”使用。
富士康的員工入職前都要軍訓,園區內的工作和生活必須按照富士康《員工手冊》嚴格執行。
按照《手冊》規定,工作時,無論坐著、站著,所有人都必須聽著哨聲統壹行動,即使只是站著,也必須像軍人壹樣站軍姿。
流水線上的工人哪怕是簡單的焊接工作,也有整套掃視、拿貨、焊接及完結等程序要求,頭部只需跟著作業左右晃動,絕不能四處亂看。
整套動作壹天下來重復數千次,人不傻才怪。
廠區聊天會被警告、超過三次直接開除;上廁所不能超過10分鐘……這樣的規定在員工入職時就被嚴格灌輸。
廠區內實行嚴格的上下級管理,通過不同服飾顏色,就能很明顯看出他屬於什麽階層,食宿到行走路線完全不同。
更絕的是富士康的宿舍安排,老鄉和老鄉絕不會安排同住壹屋,怕的就是閑聊耽誤工作,或者搞串聯生是非。
除此之外,富士康工人不僅食宿全免,所有生活上的事情統統外包,洗衣、保潔都有專門公司承辦。
倒不是富士康多心疼工人,而是這樣可以省下無法控制的金錢和時間成本,讓工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管理層也不輕松,每天開會像開軍事會議,戰戰兢兢不說,郭臺銘還有自己壹套“尿論”,時常教訓道 “妳的尿變黃了沒?不黃?那證明妳工作不夠努力。”
這其實是郭臺銘在和國外大品牌合作時學來的所謂“流程化精細管理”,也是今天流水線作業的基礎原理,確保企業裏每個人每個零件都符合工業化生產標準,可管可控。
問題是,國外的管理方早就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有些反人性化,已經通過大規模的設備升級,將人工變成了自動化作業,工人的權益也有切實的保障。
可到了富士康這裏,數十年來就是貪圖人工便宜,有意將原本應自動化作業的流程交由人工完成。
好好的大活人變成“機器人”,結果可想而知。
七、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富士康能長期價格上遠低於競爭對手,是因為毛利低到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代工壹部價值1000美金的iPhone,大頭自然是蘋果公司拿走,小頭是日韓等零部件歸生產商,富士康賺到的不到10美元,如果扣去經營成本,凈利潤可能還不到1美元。
這就導致平均毛利在3%左右的富士康若想經營下去,只能不斷通過降低成本維持,羊毛出在羊身上,利潤自然得從富士康的工人身上榨取。
深圳富士康成立時,臺灣的人工平均是大陸的五倍,算上大陸各地政府為了吸引外資給予的各種政策,這才使郭臺銘的成本能遠低於同行。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富士康的管理再嚴酷,再不近人情,就在跳樓事件接二連三發生時,全國各地的富士康廠門口還是排滿了長長的求職隊伍。
因為相比其它企業,富士康的薪酬依然是最高,管理也最正規,想想也有些細思極恐。
事實上,郭臺銘也有自己的考慮。
富士康的成功關鍵在於郭臺銘的提出的“降低成本體系化”,全過程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也就是著名的“赤字接單,黑字出貨”體系。
“赤字接單”是指以最低的價格從對手手裏搶過訂單,通過嚴格把控生產過程的精確度、設備運作的精準度,將所有流程全部拆解,層層考核管理。
分解後的步驟將成本控制提升到極致,最後達到客戶滿意,自己還能盈利的“黑字出貨”的結果。
此外,當新的 科技 產品出現在市場時,郭臺銘很少做“第壹個吃螃蟹的人”。總是等市場規模擴大,產品體系標準化後,這才揮舞著戰無不勝的價格大旗壹舉拿下。
不僅如此,擁有全球十多個研發中心,上萬名研發工程師的富士康早已從單純代工轉入AI智能、5G通訊、精密制造等高科研領域,以技術碾壓了無數潛在的競爭者。
在競爭殘酷的商業環境中,“驍勇善戰”的富士康也逐漸成為各地政府眼中能直接帶動GDP的“香饃饃”。
在2018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68歲的郭臺銘表示:富士康產值占整個中國GDP出口的3.9,進口的3.6,占全國GDP近3000億,下壹步將努力提升到5個點。
這就難怪當富士康在2009年準備進駐河南時,河南省政府為了幫助招工,甚至專門下發文件,從縣鄉村層層分包任務招人,每個工人還能拿到200元政府補貼。
本來有媒體還質疑河南政府這是倒貼數億來討好富士康,可等富士康完成在河南諸多布局後,看見數字的人都閉了嘴。
2019年,河南的進出口總值,十年間從不到200億人民幣迅速提升為5000億,富士康壹個公司進出口額就占到了六成,河南順利跨入全國外貿省份前十名。
四川也是如此,富士康進入後,四川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從不到1000億提升到3000億,成都富士康壹家企業進出口金額就占到全省的19.2%。
昆山、煙臺、重慶、貴陽等省市也通過引進富士康,不僅從進出口貿易得到了好處,城市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也得到相應改善。
不可否認,富士康的到來給各地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更帶來了壹系列的上下遊產業鏈,當地的高新技術和電子產業迅速得到提升,直接改變了整座城乃至全省的經濟生產體系。
因此,郭臺銘無論去大陸哪裏考察,當地壹把手基本上都會親自接見這位“財神爺”。
八、
在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更是神壹樣的存在。
壹面是他的話被當作語錄張貼在園區每個角落,壹面是每天有無數歌功頌德的人圍繞左右。
如此壹來,有些飄的郭董說出“富士康養活了不少大陸人”這樣的屁話也不足為怪。
不管郭臺銘創立的富士康有多厲害,他本質上還是個將利益放在首位的商人。
這兩年,郭臺銘緊隨蘋果等大公司的腳步,悄悄在印度和越南砸下百億新建工廠,都是商人逐利的正常表現。
這位擁有數千億身價的“財神爺”的感情生活也壹樣以善變和多彩多姿聞名寶島。
2005年3月12日,太太林淑如因患乳腺癌去世。就在前幾天,55歲的郭臺銘剛剛當選福布斯榜單臺灣首富。
可能感念苦熬了多年的太太沒能見到這壹天,郭臺銘面對鏡頭,悲戚地大喊:“老天對我不公”。
當年為了感謝太太壹路的相守相伴,郭臺銘斥資數億在捷克買下以林淑如英文名字命名的古堡,被傳為佳話。
可惜結發妻尚在時,郭臺銘就曾犯下 “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與金融公司壹名女職員傳出緋聞,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還是林淑如忍痛和郭臺銘聯手以敲詐罪把對方送進監獄了結此事。
估計後來的吳秀波夫婦對這波騷操作心領神會,學以致用。
林淑如走後,郭臺銘對媒體壹再表示“太太不可替代”。
可俗話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太太走後的郭臺銘仿佛放飛了自我,與眾多女明星不斷傳出緋聞。
其中既有和他大跳貼身熱舞的林誌玲,也有與他十指相扣出席公眾場合的劉嘉玲,至於其他壹些十八線的小明星更是數不勝數。
壹系列勁爆新聞惹得李敖老師都看不去,放話直言:“他扯女人沒有水準,像發情的小動物。”
不管是不是逢場作戲,反正“二玲”自此從郭臺銘的身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壹位比郭臺銘小24歲的舞蹈老師曾馨瑩。
有趣的是,這位曾老師正是當年指導郭臺銘和林誌玲跳熱舞的舞蹈老師,其中關系不禁讓人想入非非。
2018年,68歲的郭臺銘迎娶了44歲的曾馨瑩。婚禮現場,老當益壯的郭臺銘當場做了30個俯臥撐,“虎虎生威”地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臺灣媒體故意問郭臺銘為何看上曾馨瑩,他壹臉真誠地說:“我從她身上聞不到錢的味道。”
這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不曉得林誌玲和劉嘉玲等女明星聽了作何感想。
當初的“小甜甜”,今天已是過眼煙雲。郭臺銘和女明星交往可以說是逢場作戲,可對自己壹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國,那肯定是真愛。
雖然郭臺銘從2001年起就表示要退休,可18年中,經歷了員工跳樓、接班人弟弟病逝、全球金融危機等壹系列突發事件後,放心不下的他仍獨自扛著富士康的大旗。
2019年6月21日,69歲的郭臺銘終於宣布退休,將鴻海董事長壹職交給了跟隨幾十年的劉揚偉。
從中國到美洲,再到歐洲、南美洲和非洲,富士康的工廠遍布大半個地球村,郭臺銘壹手打造的千億帝國堪稱華人中的商業奇跡。
很多人肯定會就此大談郭臺銘的格局和眼界,可事實上如果沒有踏著大陸四十年經濟騰飛的臺階,享受著無數優惠政策和幾十年的人口紅利,郭臺銘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站在風口的人可能會壹飛沖天,也可能從雲端突然墜落。
伴隨大陸人口紅利褪去,富士康賴以生存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急速萎縮,身邊又多出像比亞迪和立訊精密這樣悶聲不響的競爭者,怎麽可能讓退休後的郭臺銘感覺輕松。
離開郭臺銘的富士康,何去何從仍需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