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克勞特曾做過這樣壹個實驗:他要求壹群參加實驗者對慈善事業做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分別說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對應地,還有壹些參加實驗者則沒有被下這樣的結論。過了壹段時間後,當再次要求這些人做捐獻時,發現那些第壹次捐了錢並被說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錢要多,而那些第壹次被說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獻得要少。
壹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簽。上面這個實驗說明,當壹個人被壹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自己就會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壹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簽後而引起的,所以稱之為“標簽效應”。
啟示:
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標簽。有時候,我們會用標簽去定義別人;有時候,我們也會被別人用標簽定義。面對外界那些偏頗、不實甚至是惡意的評價,我們實在不必太過介懷。不論任何時候,壹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做那個最好的自己。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別人的標簽所定義。能夠定義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