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小河像壹條條血脈寫岀了什麽,表達出作者什麽的感情

小河像壹條條血脈寫岀了什麽,表達出作者什麽的感情

虛實結合,寄情於景

——讀王長征的詩集《漂在北京》

文/鄭才

我是內蒙古偏遠地區化德縣的壹名教師,王長征是安徽籍北漂詩人,我與王長征相識實屬偶然。之前我倆沒有半點交集,是網絡讓我有幸結識王長征,走進他的詩集《漂在北京》。

壹、結識王長征

本人愛好文學,經常遊覽網絡平臺上的壹些文章。2017年臘月的壹天,我在壹個文學公眾號上,偶爾讀到他的壹首小詩《雨後》:撐著壹把小傘/走向彩虹橋邊/那裏有清新的空氣/詩意泛起的呼喚//雨漸漸停了/眺望天空瓦藍瓦藍/不知常娥/何時降臨人間……小詩清新、淡雅,既能讓人讀懂又不失含蓄。“雨中撐著小傘,走向彩虹橋邊”,讓讀者情不自禁聯想起:西湖斷橋上,白蛇和許仙那流傳千古的美麗愛情故事。“雨漸漸停了”,擡頭自然“眺望”“天空瓦藍瓦藍”;這裏既是實寫也是虛寫,看到天空自然想到月亮,想起另壹個美麗的愛情傳說——嫦娥因偷吃長生不老藥,結果意外地只身飛到月宮,孤獨寂寞,後悔不已,盼望丈夫後羿盡快救她飛下月宮、夫妻團圓。短短壹首小詩,把兩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巧妙地嵌入詩中,沒有半點雕琢之感,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已經不言而喻,足見詩人高超的表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讀罷讓人賞心悅目。

就這樣,我被王長征的詩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希望編輯把王長征的微信號發上來。沒想到這個有心無意的願望竟然實現了。幾天後編輯把王長征的微信號發上來了。更讓我激動的是王長征很快通過我的添加申請,自此我和他有了交集。在微信圈,我看到好幾家央級網站刊登了詩集《漂在北京》出版的消息。和王長征微信聯系,得知我正在北京出差,於是他在百忙之中約我見面。細心的他怕微信聯系偶有閃失,又主動把手機號發了過來。按照他的提示,我從東三環雙井來到西四環他的單位.此時辦公室的門虛掩著,早已等候在那裏的王長征聽著腳步聲,熱情開門迎我進屋,沒有客套話,但他讓我脫去外套和給我倒水自然而真誠的舉動,讓我心頭壹熱。說著,他的手機響了,我看出來,雖是周末,但他還是很忙的。於是我拿上他簽名贈送的那本《漂在北京》和壹本雜誌就要起身離去。他盛情挽留,非要請我吃飯。我從中看出他的誠心便不再推辭,於是我倆來到附近的壹家餐館。當然,我不是想吃“請”,而是想借此機會,再和他多聊壹會。

期間,王長征給我講了寫詩的要義,詩的語言,重點說了詩歌語言的張力與表現力,虛寫和實寫,讓我獲益匪淺。

告別王長征,按照他的提示,我來到王府井大街新華書店,迅速從書架上找到他的另壹部書——《北京西城區老字號故事》。而後懷揣這兩部書返回內蒙古老家。

二、走進詩集《漂在北京》

我壹口氣讀完王長征的詩集《漂在北京》,不禁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該詩集***收錄139首詩和三篇文章,由著名翻譯家、詩人屠岸先生題寫的書名。開篇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原《詩歌報》主編喬延風先生為詩集作的序言,喬先生從詩集所表現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以及語言風格等方面作了準確的點評,並對王長征給予高度贊揚。詩集背面是現當代八位著名詩人、詩評家、大學教授、有關學會、協會及出版社負責人,從各自的審美角度,對詩集及王長征作出簡潔高度的評價。

詩集第壹部分“漂在北京”***輯錄26首詩,內容主要是關於北漂族在北京追夢的艱難與辛酸,困惑與自信,仿徨與堅定的歷練過程。“京城,偉大的造夢師”是《漂在北京》壹詩的首句,像壹聲驚雷發人深省、令人沈思。因為“北京的夜晚/有時霧霾重重/有時飄滿星星/擡頭眺望/還是低頭生活/全看自己的選擇”;“夜色闌珊/繁華下/有人去娛樂場所縱情聲色/有人借酒澆愁長籲短嘆/對著清風明月唱歌”。只因妳這種錯誤的選擇,結果“有多少人輕輕而來/多少人悄悄離開”;在燈紅酒綠的京城選擇對了,夢想就會成真,選擇錯了只能碌碌無為、默默離開。

《漂在北京》振聾發聵,令人深思,催人奮進。對於那些像詩人壹樣有堅定理想信念的追夢者來說,他們或許會遇到艱難困苦,產生困惑迷茫,碰到歧視與不屑,但他們絕不會失去獨立的人格,更不會停下追夢的腳步,盡管內心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疼痛的手指》:手指漲痛/對著它輕輕親吻/這是我握筆的手指/這是我寫詩的手指//這陌生人的異鄉/有些迷失方向/我使勁扳著/自己疼痛的手指/使它們挺胸昂首//我羨慕那些沒有手指的人/他們不用勞作就有收獲/可我等不到收獲/盡管天空正緩緩墜落……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難,也要繼續追逐自己的文學夢,壹個“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部分“在城市的中央看天”***有19首,以《在城市的中央看天》開篇:“我站在城市的中央/看不見家鄉的天空”這兩句既是實寫又是虛寫,雖然詩只有兩句,但蘊含的意蘊卻是豐富的;城市多是霧霾的天空,更有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難以坦露的真誠,永遠不像家鄉那青山綠水、白雲藍天,更看不到家鄉人與人之間的樸實和真誠,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在城市的中央看不到“家鄉的天空”,詩人只好放飛自己的想象《眺望遠山》:淡淡薄霧/映著窗外晚霞/鳥兒張開翅膀/展壹幅流光溢彩的畫/壹首小詩/遺失這裏//樓下車水馬龍/小巷燈紅酒綠/洶湧著虛情假誼//眺望遠山/坡前微顫著朵朵野花/花間必有壹位聞香的姑娘/多想帶她回家……詩人運用虛實結合,比喻、象征、對比等表現手法,壹方面諷喻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在繁華掩蓋下的虛假。另壹方面表達了對家鄉那種自然真誠純樸的美由衷的贊美和向往。

另壹首《清晨》:清晨/在京城高樓之上/看到絢麗的朝霞/這景再美/也比不了我的家鄉/秋天小河旁/晚霞輝映著夕陽……詩人用對比、烘托的手法贊美家鄉,贊美的豈止是家鄉的美景!

第三部分“城中村飄岀贊美詩”***輯錄23首詩,這些詩描寫刻畫底層人們生活的辛酸,生存環境的惡劣及生存狀態的艱難。詩人努力觸及他們在“卑微並不美麗”外表掩蓋下那善良的心靈,並且對掙紮在底層的人們寄予無限同情。《城中村飄岀贊美詩》:“……面黃肌瘦的農民工,/蓬頭垢面的寄居者/他們衣冠不整/流浪城市”“與他們相關的詞往往是——蹬三輪、收廢品、打零工……/生活在城市底層/經常受到黑社會和警察的騷擾/他們的臉是黑的、黃的、紫的/布滿風霜,寫滿艱辛”詩人用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生活在底層群眾的艱辛和不易;即使這樣,這些看上去並不“高貴”的人們卻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物質的貧窮/本該讓生活困頓……/他們聚在壹起/手捧聖經/神色凝重/贊美古代英雄/贊美不屈的神子/贊美自由高貴的靈魂/昏暗逼仄的室內/沒有任何雜音/壹顆顆虔誠的心/向著藍天白雲……”城市的工地是農民工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們盼望掙“大錢”的地方,這裏最能看到他們的艱難、辛酸和無奈,甚至是“天”塌下來的悲傷和絕望。《工地》:北風呼嘯/狂吹破舊的衣衫/睡眠不足/睜著惺忪迷離的眼睛/壹年之間/他先後有三位親人/因工傷離去/顫抖著雙手/撫摸著妻兒的相片/仍然沒說“離去”……詩人沒有用任何表現手法,用白描直擊生活,全篇沒有壹詞抒情,但表現出詩人對他們無限的同情;結尾壹句戛然而止,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給讀者以心靈的震撼。

詩人還關註了拾荒者、乞丐、站街女、賣唱的藝人等諸多生活在底層的人;對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生活艱辛,表現出了無限悲憫。《感動》:公園的壹個角落/鋪滿茂密的草叢/壹個老乞丐/站在雜草中間唱歌/像聚光燈下的歌唱家/忘情投入/直到眼角沁出/兩顆渾濁的淚。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天天快樂,然而現實並不是這樣,總有陰暗灰色的時候。

第四部分“灰生活”(***22首詩),表現的就是這樣的內容。《秋風》:秋風將蟬吹老/止住盛夏的喊叫/這是什麽樣的風呢?/我虛空抓了壹把/如同抓住了命運//我緊緊地握住/這天地的呼吸/依舊剎不住/時光前進的車輪……盡管環境偶爾有點灰暗,心情偶爾有點灰色,但永遠擋不住詩人追夢的“心跳”。《灰生活》:聲聲灰色的嘆息/很輕 很靜/將整座城市浸染/灰色高樓/灰色道路/高架橋也是灰色/就連那青春面龐/也布滿灰色的風霜//不醒的煙夢入夜/雨水拍打冷漠的窗欞/曲徑通幽/長長的嘆息/有我熱烈的心跳……

正如詩人所言:“讀詩寫詩……是壹種精神支柱和信仰,壹種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但詩人也坦言,“詩歌也是軟弱無力的,只能改變自己,很難改變社會”,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灰暗”,詩人也只能望而興嘆。《街頭》:市府廣場人流如潮/被推著前進/如同水中俯仰//匆匆後退的街道/忽然泛起驚人的浪潮/天橋上/壹位精神失常的女人/手舞足蹈 /沒穿任何衣裳//圍觀者中壹定有/居委會的大媽、小偷、小販、大學生……/也壹定有/公務員、教師、律師、大老板……/他們擁擠著,嘻笑著/拿起相機,掌聲喝彩//我的內心五味雜陳/思想在世俗中/掙紮矛盾/這時,壹個小女孩微笑著走來/手裏舉著壹件/寬大的衣裳。

面對壹位精神失常的裸女,沒有壹個大人站出來,拿件衣服為她護“羞”,都在喝彩、拍照,而真正應該感到羞恥的恰恰是這些心裏灰暗的看客。那個小女孩的出現,正是詩人良知的化身。詩人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諷刺了市井之徒的虛偽和陰暗,呼喚人間良知的回歸。生活就像壹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在河流的漩渦裏,有的堅強,有的懦弱,有的高尚,有的卑鄙,有的堅守,有的蛻變……

第五部分“漩渦”(***輯錄30首詩),眾生相在這裏,群形盡相,表現各異。《膽小鬼》:街邊老人他不敢扶/兒童落水快步走過/老婆被人摸默不作聲/領導犯錯不敢批評/家中遇盜自認倒黴/遭遇搶劫不敢報警//院子長滿了荒草/隱身其中仍覺不夠安全。他發誓做個強者/走上社會不過兩年/他竟越來越認不清自己……諷刺了壹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可憐可悲的人物形象,這樣明哲保身的人物在社會生活裏不乏其人。

《人味》刻畫了壹個掙了大錢卻不顧母親,只顧滿足自己虛榮者的形象。“壹面是扶危濟困的慈善家,壹面是忙得不可開交的不孝子,上個月見到衣服襤褸的母親,提起他,帶著無比憤怒的表情——”這樣的慈善家,也許人們說“好”,可他的母親對他卻是“無比的憤怒”;如此慈善,他不做最好,以免玷汙了慈善家的美譽。“發財後他常常裝腔作勢 滿不在乎/高檔酒店請遍熟悉的朋友/滿身散發著香水、銅臭、官味/就是聞不到壹點人味”……這樣的人,壹定會有這樣的蛻變,詩的結尾是絕妙的諷刺。

《壞天氣》裏面的人物卻是另壹副嘴臉:老板要出去辦事/外面霧霾重重/我建議步行/他壹下子失去/原來的好心情//“都怪工廠/冒著狼煙的煙囪”/老板聽後,把眼壹瞪/沖我耍起霸權主義/他說這和煙囪毫無關系/要怪就怪某些草民/爛紅薯吃得太多/三天兩頭放屁。簡潔明了的對話,加上“把眼壹瞪”的神態描寫,壹個掌握話語權的把“天氣霧霾的原因”栽贓百姓的霸道的“社會精英”形象躍然紙上。結尾“放屁”的不是百姓,恰恰是昧良心的老板。

《學習書法》雖短小,但思想蘊含深刻:掙到第壹筆薪水/換來不能吃喝的字畫/壹個土豪搖頭發問/我只能簡單作答/妳為何不狠心砍掉/脖子上那個空洞的腦瓜?的確,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同樣,“不能吃喝的字畫”,在只能認得金錢的土豪眼裏,壹文不值;那無知的問話,徹底激怒了詩人,對不尊重知識藝術的人,詩人給予有力回擊。

正如在外漂泊的遊子壹樣,詩人也常常懷念家鄉,懷念家鄉的親人;詩人把鄉愁化作盈盈文字,嵌入詩行。

第六部分“在北京夢到爺爺”(***輯錄18首詩)集中表達了詩人的這種鄉愁、鄉親的感情。

《鄉音》:有壹種聲音/親近而又遙遠/有壹種腔調/模糊而又動容/藏在純真時代/長在夢裏故鄉/總也看不清/卻留在我的詩裏//想讓土生土長的鄉音/在城裏悄然紮根/大鼓書節奏鏗鏘/亮出迷人風景/然而社會文化的融合/讓能聽見美景的人/越來越少……家鄉大鼓書的藝術魅力,雖遙遠卻永遠讓“我”為之動容;那鏗鏘有力的樂曲在我的夢裏響起。然而,由於社會文化的融合,我的“鄉音”漸漸被同化,流露出作者淡淡的隱憂。

詩人在這部分壹***寫了六首懷念爺爺的詩,《爺爺的葬禮》《給爺爺讀詩》《想念爺爺》《在北京夢到爺爺》《兄弟》等,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給爺爺讀詩》:比今年還要寒冷的那個冬天/我失去了妳,爺爺/仿佛突然失去了整個村莊/爺爺,今夜我獨坐窗前聽著風吼/就是這無情的風搶走了妳,我的爺爺/我不能原諒它/也無法原諒自己/我再無機會給爺爺讀壹首詩了/爺爺,我分明感受到妳的失眠/妳定然有著同樣的遺憾/請別嫌我這首詩苦澀/它會化作泥土變成青煙/陪伴妳生活在另壹個世界的鄉村……

給爺爺讀詩,成為“我”和爺爺最親密最感動的瞬間,這瞬間永遠定格在詩人的心中,這至純至真的情,化作苦澀的詩,成為對爺爺永久的懷念。《想念爺爺》:“爺爺,我今夜無眠/仿佛看到妳白發飄飄/手抓黃土緊緊貼在心窩/隱隱傳來妳壹聲聲蒼老的慟哭/那麽悲情 蒼涼/聲聲敲打在我的心上”……正是這種對爺爺的懷念、思念,化作夢境,與爺爺在夢裏相見。《在北京夢到爺爺》:“……他把手伸向我/細長的手指捏著壹沓沓冥鈔/‘聽說妳在這裏吃苦……/他們送給我的錢……花不完/咳、咳……全拿給妳用’//他說話斷斷續續/跟在世壹模壹樣/胡子依舊灰白/壹幅憐憫放心不下的樣子”……

(三)並非多余的話

文學從來就是“人學”,文如其人就是這個意思;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觀點和詩人的思想境界是壹脈相承。王長征認為:要想寫出好作品,必須走進底層,貼近群眾,融入生活。要關註他們,以平視的眼光看待他們。作家要有社會擔當,還要有文化擔當,只講“個人主義”必定窮途末路,為人所不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生觀、文學觀,他的作品才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思想深刻,不僅表達了北漂族的艱難、辛酸、困惑、掙紮和夢想,更多的是詩人“以平視的眼光”關註底層人們的生活、生存狀況,並觸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最深處。

品讀他的作品,讓我切身體會到詩人那種社會擔當,年齡只有25歲的他,作品卻不是抒發個人感情的“小我”,而是對社會普遍關註的“大我”。北漂族、農民工、乞丐、站街女、老板,經理,有錢人,藝術家,教師,領導……幾乎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物群像,都壹壹進入了詩人的文學視野,經過詩人的審美過濾,展現出壹幅幅人物眾生相,讓讀者在這裏看到了艱難與困頓、奮鬥與掙紮、光榮與夢想、高尚與卑賤、還有粗鄙與齷蹉……

王長征的詩語言樸實、簡潔、凝練而不失含蓄,沒有某些詩歌那種難懂的朦朧和晦澀,虛實結合,聯想與想象,對話與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的靈活運用,詩歌語言豐富多彩,給讀者以靈動鮮活之感。

王長征的詩,折射的大多是北京當今,甚至是中國當今社會的現實,是窺探北京乃至中國當今社會急劇變化的壹面鏡子,欣賞他的詩,不僅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詩評家譚五昌在《漂在北京》詩集背面評論:“《漂在北京》以誠實的寫作姿態,展示了壹個外省青年詩人漂在北京的生存窘態與精神困惑,其異鄉漂泊者的北京體驗的忠實記錄和詩性抒寫,尤其是作者源於靈魂深處的痛感經驗的審美表達,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國際著名詩人洛夫在詩集《漂在北京》背面寫到:“從王長征的詩裏,我讀到了他根植於內心的鄉愁與善良,讀到了詩歌的骨頭與血脈,肝膽與魂魄,讀到了壹位熱情洋溢的詩人自信與坦然、瀟灑與豪邁”

王長征從10歲時發表了第壹篇散文,到現在壹直堅持寫作。高中時,他在省市級報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小說。上大二時,他出版第壹部詩集《心向未來》。在北京四年期間,他相繼出版四部個人專著,《漂在北京》就是其中的詩集代表,被中國詩歌春晚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佳詩集”。

短短幾年,王長征榮獲許多文學獎項:《百花園》雜誌“2015年度優秀作品提名獎”,《奔流》雜誌“青年桂冠詩人獎”“第二屆中國長詩獎”“首屆楊萬裏優秀詩歌獎”“首屆陽關詩歌獎”;值得壹提的是,第二屆中國“長詩獎”***有17位詩人獲獎,其中有著名詩人北島、歐陽江河、洪燭。“首屆陽關詩歌獎”參賽詩人671位,詩作4022首,***有三位詩人獲此殊榮,王長征就是其中壹位;從獲得這兩個大獎的難度可見壹斑。這也從壹個側面說明王長征的詩歌已經走向成功,為眾多的讀者和專家所認可。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王長征在不遠的將來,壹定會成為中國90後詩壇的領軍人物,因為他年輕,因為他有才華,更因為他有“社會擔當”“文化擔當”…………

作者:鄭才

通訊:內蒙古化德縣政協文化研究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