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現代藝術,怎麽壹回事

現代藝術,怎麽壹回事

畢加索的《亞威農的姑娘》,看上去似乎更像恐怖片的宣傳海報,畫作中的女子,除了中間兩位的姿態比較正常,其余左右三位簡直能把孩子嚇哭。但細看壹下中間兩位女子的面孔,又覺得也怪,特別是鼻子,似乎是貼在臉上的壹個三角錐體。我們要知道,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

康定斯基,抽象藝術先驅。作品《規劃》,無實體內容,只有水墨狀的色塊和毛筆狀的黑色線條。妳若看了,肯定覺得詫異,這麽隨意的畫,似乎三歲小孩也可以隨手即興畫出來。

我有愛的羅斯科,發展出壹種“色域繪畫”,畫作是由兩三種巨大面積的色塊,他用大油刷直接沾顏料,塗抹在巨型畫布上。因為面積巨大,經常需要動用梯子輔佐繪畫。我曾經貼過幾張他的作品,小夥伴們說那就是潮汕地區盛行的冥紙放大版。

如果妳對以上幾位藝術家及其作品感到莫名其妙,那接下來再說的幾個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的作品,絕對讓妳鼓唇咋舌。

1995年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被壹塊塊銀色布料捆蓋,並用藍色繩索固定。巨大的戶外環境藝術作品,出自藝術家克裏斯托和珍妮克勞之手,他們想表達什麽?而德國政府為什麽會同意?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壹只陶制小便盆,創作者杜尚將它命名為《噴泉》,還在上面簽名。這就算是壹件藝術品了。妳定會說,那我家的便盆簽上我的大名也絕對是壹件藝術品了。

現代藝術看起來千奇百怪,令人無從理解。這究竟是為什麽它能被成為壹種藝術形式?究竟現代藝術,是怎麽壹回事呢?羅斯?狄更斯肯定是知道有很多藝術愛好者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才寫了這麽壹本《現代藝術,怎麽壹回事》。

書中,作者把現代藝術劃分為四個階段,“起航”篇介紹的是1870到1914年間的現代藝術創作,其中不乏耳熟能詳的梵高,畢加索,高更,蒙克。第二階段“夢想與沖突”,時間停留在1914到1945年,世界兩次大戰,主題自然離不開戰爭。而妳可能不知道,納粹也運用了極多的藝術影響來宣傳思想,因為可怕的希特勒可是壹個不折不扣的藝術愛好者,他本身精於小提琴,只是考不上專業音樂學院。第三階段“新的方向”,時間到來1945到1969年,目光集中到了美國,商業娛樂的發展,藝術載體是我們熟悉的海報、明星、街頭塗鴉。最後壹個階段是1970年至今,壹個叫做“什麽都可以”的主題。藝術作品的另類讓人欣賞起來覺得前衛得接受不了。

如果指望讀了這本書就能理解什麽是“現代藝術”,這個想法太天真太傻。我已經讀過幾本現代藝術的書籍,老實講,即便如此我也沒有真的理解。但作者的目的顯然是通過系統的介紹現代藝術作品,為我們提供壹個欣賞的角度,幫助我們試著去讀懂某些藝術作品所想表達的思想,而非全盤理解。依我看,他的目的是達到了。起碼,我又獲得了幾條欣賞現代藝術作品的思路。

首先,我們要知道,藝術作品的創作是藝術家深思熟慮,精密安排的結果。他們潛心造詣在於表達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社會現象和人際關系的感悟,所耗費的時間遠比普通人多得多,而影響了他們創作思路的藝術知識的汲取,也比我們深厚得多。所以壹般而言,藝術作品是超前的,所表達的思想是先於當代人,因此往往不容易被當代人所理解。我們的步伐跟不上他們的思路。所以我們欣賞這些作品的先要條件,是要有壹個寬容的心。能接受,才能談欣賞。

其二,欣賞藝術作品,往往跟欣賞者本身的藝術修為有緊密的關系。之前在讀豐子愷講西方藝術的書籍時,我得知,藝術與鑒賞是這麽壹個關系:創作者主動創作藝術作品,表達自身情感,欣賞者被動參與創作,調動自身情感經歷去復原創作者的創作過程。如此壹個循環,壹個作品就在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聯系情感。所以說,當欣賞者欣賞這些作品的感受,與自身所具備的情感經驗息息相關,妳能在此過程獲得樂趣,意味著妳能體驗到作者情感之壹二。也可以這麽說,如果妳覺得作品無法帶給妳任何情感反應,可能是妳缺乏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

第三,藝術作品的創作也跟創作技術緊密相關。比如,在攝影技術面世之前,藝術家的創作是為了定格時間,用自己的雙眼和繪畫技藝,把景物、人物、事物重現並記錄下來。藝術家的心靈體驗化為潛在的後期修圖方式進入藝術作品。他們力求更具體,更形象,更真實地反應他們所見到所體驗到的事物。於是逼真壹度成為繪畫藝術的最高標桿。可是,攝影技術的出現,任何繪畫再怎麽具真,也不如哢嚓壹下的映像。於是藝術家們調轉方向,另立標桿,這會拼的是誰的作品更能表達壹種情感,也就是說,藝術作品更多的是要表達作者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情感觀察,而非實體存在的復刻。如此推理,在現代藝術作品中,即便是色塊的拼湊,也在表達壹種情感,色塊之間色彩的搭配,色塊大小的拼湊,冷暖、陰暗的對比,就是壹種情感的表現。

第四,由於時代背景不同,現代藝術作品和以往作品的大主題也差異巨大,價值觀,世界觀,宗教態度都明顯不同。基督宗教曾壹度影響了西方藝術創作,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都力求體現宗教思想的高大上。這種情感,無論妳信不信基督教都能體驗壹二,只要把耶穌換成佛祖即可。但來到現代藝術的時代,世界開放的程度今非昔比,它更多地推崇個人主義,自然也就不容易理解。俗話說,壹顆米養百種人。思想由於體驗的不同,很難達成壹致,也自然不容易讀懂。妳只有備具該群體的語言體系,才能解讀他們的密碼,所以欣賞者不花功夫是難以理解這些現代藝術作品。所說的功夫,也非奮力抱著寬容心即可,上面第二點提及的,關鍵還是妳要具備這種相似的情感經驗。

最後壹點,藝術作品每年都以幾何倍數的速度被創作出來,而其中被業界認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並不多,這些被認可的作品壹般都能流芳百世,也正是說明起碼它們代表的是壹代藝術家情感結晶的最普遍者,即是它們是具備最有可能被讀懂的藝術作品。那麽,作為普通的愛好者,可以從此列入手,細細欣賞,鍛煉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再隨著興趣愛好去欣賞更多的藝術作品。就好比梵高,他在他所在的時代是不為人知不被人所欣賞的,可是時間和時代的推進,他越來越受世人的關註和欣賞,很多人在他的作品裏讀到了他對大自然的濃烈之愛,感染到他對於生命的激情和敬畏。壹切藝術作品需要的永遠是欣賞者的情感***鳴。

我時常也對某些現代藝術感到反胃和不理解,但我也對某些前衛的藝術作品喜愛有加。說不出為何喜愛,說不出為何覺得它們美,但在欣賞它們的時候,總能被激發內心對於“美”的情感,那是壹種稱之為FRESH的元素,煥發並豐富了我的“美”的理解。比如草間彌生的波點,蒙克的《吶喊》,羅科斯的色域繪畫作品,都讓我體驗到壹種雞皮疙瘩的身體反應,它說中了我內心的哪種情感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