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請問冠軍排名和世界排名有啥區別

請問冠軍排名和世界排名有啥區別

區別

負責世界男子職業網球賽事運作的組織“網球職業選手協會(ATP),有兩套世界排名系統,即冠軍賽排名和報名系統排名,即此前壹直實行的“世界排名榜”。冠軍賽排名簡而言之就是每年賽季第壹天每位職業球手都以零分站在同壹起跑線上,直到賽季末的大師杯賽,在規定的賽事內靠比賽成績累積排名分,得分最高者為該賽季世界網球頭號球手。翌年該排名榜作廢,大家再站在零分起跑線上。

ATP規定,冠軍賽排名榜每賽季累積每名球手18項比賽的積分,而對於那些有資格參加四項大滿貫賽、9站大師系列賽的球手必須把這13項比賽成績算在內,即使妳因傷病無法參賽,也要把零分記在頭上。此外,再加上他們在國際系列賽中表現最佳的5站比賽成績,把這18項比賽的積分加起來就是他們全年冠軍賽排名。而對於獲得參加大師杯賽資格的8名球手來講,這項世界頂級賽事的得分將作為第19項額外賽事計入他們的年終冠軍賽排名榜。

ATP說,當今世界網壇變得越來越講究力量,過去僅壹小部分人稱霸網壇的局面壹去不復返了,為讓每位高手都能積極參加日常比賽,提高比賽的競技水平,因此在今年推出了這項改革新措施。他們稱,冠軍賽排名較舊的世界排名容易理解、簡單明了。

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強,ATP正在弱化世界排名。那麽,在世界上運行了近30年的世界排名現在還有何用?ATP把它改名為“報名系統”就可見壹斑。世界排名是前52周比賽積分的滾動積累,從前單打只計算14站最佳成績,現在改為了與冠軍賽排名壹樣的18站參賽成績。該排名現在只起到報名參賽資格的選定和參加種子排位和抽簽之用。

而冠軍賽排名則無此功能,它只決定最後哪8位球手能參加大師杯賽。在大師賽舉行前,冠軍賽排名榜前七位的選手將直接獲得大師杯賽參賽資格,大師杯賽第八個參賽名額屬於四大滿貫賽得主中冠軍賽排名最靠前的選手,該選手不在前七名之列,但必須在前二十名之內。如果四大滿貫得主都不滿足該條件,那麽在冠軍賽排名榜上列第八位的選手將進入大師杯賽。

ATP指出,冠軍賽排名榜顯示了任何階段誰是最熱門球手,而世界排名榜則表明了壹個球員過去52周內的全面狀態。

計算

當1973年開始男子電腦排名、1974年開始女子電腦排名的時候,積分系統設立的目標就不是吸引社會大眾,而是要創造壹個客觀新潮的階級制度來幫助比賽的組織者選擇參賽者並建立種子球員。此排名系統毫無疑問地是達到了目的,ATP和WTA的巡回賽也隨之成為所有比賽的標準。

1990年,ATP轉變為經營實體的ATP TOUR之後,對原有的男子排名系統進行了調整,摒棄了按平均分排名的方式,改為累加“最好的14項比賽的積分”來排名。2000年,ATP TOUR更名為ATP之後,推出了並行使用的兩套積分排名系統:冠軍排名系統(Champion Race)和52周參賽排名系統(Entry Ranking)。

ATP對外主要推廣的是新的冠軍排名系統,但進入2003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看重52周參賽排名系統的價值了。壹時間,人們有點兒被搞糊塗了,究竟哪個積分系統算出來的排名才值得我們推崇呢?

何為52周參賽排名

球員是依靠自己在賽事中獲得的積分來決定排名的。那球員多長時間內的表現才能被計入排名系統呢?52周,過去52周內獲得的所有積分的累加將決定妳的ATP或WTA電腦排名位置。過去,ATP只計算球員成績最好的14項賽事的積分,2000年以後的52周參賽排名系統則不再如此要求,而是將球員在所有參加的比賽中獲得的積分累加起來。如,羅迪克是在2000年2月28日的美國西海岸網賽中開始職業生涯的,因此他只有到了2001年2月該項賽事再此開拍之後,才能積累起第壹個52周的積分。

52周參賽排名是壹個運動著的系統,每過去壹周,球員們就要加上新壹周內獲得的積分,同時又要減去壹年前相應這壹周內取得的積分。ATP和WTA平均45周之內都會不斷刷新排名。如,科斯塔在2002年擊敗費雷羅奪得法網男單冠軍的時候,按照52周參賽排名的標準,獲得了1000分;而2003年他進入法網的半決賽被費雷羅淘汰後,按照52周參賽排名的標準,就只能獲得450分,同時卻要被減掉去年獲得的1000分,在法網如此不俗的表現反倒得了550個負分。

過去男女職業球員的積分除了取得輪次積分之外,還會從自己戰敗的對手身上獲取加分(Quality Points)。妳戰勝的球員排名越是靠前,妳獲得的獎勵積分也就越多。目前ATP使用的52周參賽排名系統和舊的排名系統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獎勵加分的內容,計算周期都是52周。

飽受爭議的舊排名系統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繁瑣的積分計算系統就飽受人們的批評和質疑。

“根本沒有人了解積分是怎麽算的,”壹貫以謹言慎行著稱的前球王桑普拉斯過去抱怨最多的就是令人費解的積分排名系統,“我只希望它像壹般比賽壹樣,季末誰的分數最高誰就是當然的世界第壹。”

邁阿密大師賽的主席、前ATP總裁布徹對積分排名系統的評價是:“那是壹個連業內人士都會昏頭轉向的東西,普通網球愛好者就更是不易理解的了。2000年ATP推出的新的冠軍積分排名系統,最大的進步就是簡化出壹個讓大多數人都能夠輕易理解的評價標準。”

“明晰復雜的排名積分系統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而壹旦妳能做到那壹點,成就感也很強烈。”壹位美國的瘋狂球迷說道,“但是每年我在辛辛那提大師賽的現場為球迷講解自己的心得的時候,卻發現用了2個小時之後,他們還是懵懵懂懂的。”

球迷當然想知道世界第壹為什麽會更換人選,但過去的解釋工作通常不是需要長篇大論,就是會耗費太多的轉播時間。在減除積分、額外給分、較好比賽成績取代最差比賽成績等等之後,排名積分系統成了數字崇拜者的天堂和新聞工作者的夢魘。按照52周參賽排名計算,ATP男子前十排名的球員年終總積分都會在3000分以上,2003賽季的狀元秀羅迪克更是創紀錄地突破了5000分大關,而球員每周加分、減分之間的差值平均卻還不到50分。此時的排名榜就像是被凍住了壹樣,大半年過去了都不會有什麽大的變動。不過,看似冰凍的舊排名系統卻在1999年給了世界網壇壹次重擊。卡費爾尼科夫該年在5月3日登上世界第壹之前的壹個月內,在連續參加的4站巡回賽中均是首輪即被淘汰。但因為他在1998年相同時間內的戰績更糟糕,總積分反而在加減分相抵之後沒有大的改變,而他的競爭對手桑普拉斯卻因為在1998年相同時期內有過奪冠經歷,但1999年卻在相應月份中沒有參賽,結果被活生生砍掉230分,拱手將世界第壹讓予俄國人。

人們對舊的排名系統空前的指責使ATP在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不得不考慮修改了。

何為冠軍排名?

已經實行了3年的冠軍積分系統,是將男子職業球員在四大公開賽、9項大師賽、大師杯賽和其他5項成績最好的賽事中獲得的積分累加起來,確定球員世界排名的。

如果壹個球員沒有資格進入上述大滿貫和大師賽的正選賽的話,豈不是壹年下來只有5項賽事的積分,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嗎?冠軍排名的解決辦法是:這些球員壹年內參加的所有賽事掙得的積分就是他們的總分,而不用受大賽的限制。但是只要他們獲得了進入大賽正選的機會,比如得到了外卡,就必須計算此項大賽的成績,而不管成績是否理想。

冠軍排名保持了為球員“保留”排名的功能。當球員因傷被迫在壹定時期內休養的話,就可以向ATP或WTA申請“排名保護”。只要是在ATP或WTA規定的合理療傷期間,球員的排名將被視為申請之前的排名,凡是他們過去參加的小型巡回賽都要默許這種保護,不得剝奪球員的正選和種子資格。如,瑞典球員約翰森2002年是澳網的冠軍,但在2003年卻因傷壹場比賽都沒有打。因為有ATP的“排名保護”,復出後的約翰森在2004年還會在8項小級別賽事中被視為世界第23位的球員,直接進入正選賽。

那麽,球員們的積分是如何獲得的呢?目前職業網球比賽(除年終總決賽)都采取單淘汰的賽制,球員每晉級壹輪就會獲得相應的輪次積分(Round Points),這些積分的多少由ATP、WTA制定的排名規則決定,而且賽事的規模越大、獎金越高、參賽球員的數量越多,每輪次給予的積分數量就越多。

ATP冠軍排名系統(單打)

賽事級別 冠 軍 亞 軍 半決賽 1/4決賽 第四輪 第三輪 第二輪 第壹輪

大滿貫賽 200 140 90 50 30 15 7 1

大師系列賽 100 70 45 25 15 7 1

國際系列賽金組 60 42 27 15 5 3 1 (總獎金100萬歐元)

國際系列賽金組 50 35 22 12 5 3 1 (總獎金80萬歐元)

國際系列賽 50 35 22 12 5 3 1 (總獎金100萬歐元)

國際系列賽 45 31 20 11 4 2 1 (總獎金80萬歐元)

國際系列賽 40 28 18 10 3 1 (總獎金60萬歐元)

國際系列賽 35 24 15 8 3 1 (總獎金40萬歐元)

大師杯賽 小組賽每勝1場得20分+半決賽獲勝得40分+決賽獲勝得50分

WTA世界排名系統(單打)

賽事級別 冠 軍 亞軍 半決賽 1/4決賽 第四輪 第三輪 第二輪 第壹輪

大滿貫賽 650 456 292 162 90 56 32 2

壹級賽 325 228 146 81 45 1 (總獎金200萬美元)

壹級賽 300 210 135 75 42 1 (總獎金132.5萬美元)

壹級賽 275 193 124 69 38 1 (總獎金126.2萬美元)

二級賽 220 154 99 55 29 1 (總獎金65萬美元)

二級賽 195 137 88 49 25 1 (總獎金58.5萬美元)

三級賽 145 103 66 37 19 1 (總獎金22.5萬美元)

三級賽 120 85 55 30 16 1 (總獎金17萬美元)

四級賽 95 67 43 24 12 1 (總獎金14萬美元)

五級賽 80 56 36 20 10 1 (總獎金11萬美元)

年終總決賽 485 340 218 121 17 1

註意:如果壹名球員在首輪因沒有對手而輪空的話,壹旦他/她在第二輪落敗,也無法獲得第二輪的積分,而被視為首輪遭淘汰。

對冠軍排名的非議

2000年ATP新冠軍排名系統舍棄了額外給分的制度,很快就招致了球員們的質疑。比如,在進入決賽的兩人之中,妳壹路戰敗的對手都是世界前50以內的球員,而對手遇到的多是排名200名以外的球員,那麽自然是妳的實力更強大壹些。但在決賽分出勝負之前,妳和妳的魚腩對手獲得的積分卻是壹樣的。這種不公平就導致了男子球員紛紛看中並不為ATP全力推廣的52周參賽排名系統。目前,只有WTA的排名系統還在延用獎勵給分的制度。

WTA獎勵積分分配方法(單打)

擊敗對手的排名 普通賽事獎勵積分 大滿貫賽事獎勵積分

1 =100 200

2 =75 150

3 =66 132

4 =55 110

5 =50 100

6-10 =43 86

11-16 =35 70

17-25 =23 46

26-35 =15 30

36-50 =10 20

51-75 =8 16

76-120 =4 8

121-250 =2 4

251-500 =1 2

501-> =0 0

同時,對賽事安排過頻的報怨也遷怒於新的排名系統。在常年超負荷的參賽工作中,球員們已經日顯疲態,因傷病而導致大批種子球員退出重大比賽的事情也成了家常便飯。

ATP總裁馬克·邁爾斯說過:“我們不要壹種會阻礙球員持續參賽的排名系統。”ATP從1990年開始使用的計算“過去52周內最好的14場比賽成績”方法,就是要鼓勵球員們多多參加比賽。這樣的設計很快在實際中收到了效果:1989年改制之前,男子職業球員平均每52周參加的賽事數量為16.1項,而到了1993年則提升到了23.7項。1977年博格成為世界第壹時只打了13場正式比賽,1988年維蘭德成為世界第壹也只打了14場比賽。1990年ATP第壹次修改排名積分系統後,桑普拉斯1993年登上世界第壹寶座的時候他打了20場比賽。2000年ATP再次修改排名積分系統後,2003年羅迪克就要在賽季最後的第23場比賽中才能奠定自己在冠軍排名年終世界第壹的位置。

過去,壹個球員只要計算14場比賽的最好成績就可以了,如果壹年裏發揮得穩定的話,打不到20場比賽就可以穩穩地待在世界排名靠前的位置,而新的冠軍積分系統就不這樣算了。以羅迪克為例,他有資格進入所有大賽的正選名單,因此就不得不在壹個賽季中參加所有的四大滿貫和9站大師賽。此外,他還要馬不停蹄地準備好另外5個成績較好的低級別賽事,為此他在2003賽季***參加了9項低級別賽事。若不是狀態神勇,羅迪克要想拿下足夠的積分,參加的比賽數量還會膨脹。

互為補充的兩套排名系統

目前,ATP同時使用兩套排名系統也屬權宜之計。人們對建立新的系統的質疑甚至比對舊的積分系統還要強烈。如果完全摒棄舊的積分排名系統,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第壹,如何確定種子選手。如果羅迪克在2004年澳網第壹輪就被淘汰的話,是不是他就無法在下壹項賽事中被列為種子選手了呢?第二,如何確定正選參賽資格。球員們報名參賽的資格依據的是排名順序,如果每周的排名變動幅度都很大的話,那該如何規定參賽資格,球員該如何準備比賽呢?正是顧及上述兩大難題,ATP在推出簡單易懂的冠軍積分排名系統的同時,還建立了壹個與舊排名系統頗為相似的52周參賽排名系統,來幫助賽事組織者確定正選名單和種子選手。而WTA則采取了較為保守的做法,暫不改動原有的排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