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霖郁
編輯?/ 張 南
設計?/ 琚 佳
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作者:Cade Metz
在美國,ChatGPT(或稱GPT-3.5)不是唯壹的基於大語言模型的AI產品,它的對手包括谷歌開發的Bard等其他產品,Bard在3月已開始小範圍測試。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科德·梅茨(Cade Metz)受邀體驗了這款產品,給出的結論是Bard比GPT-3.5或GPT-4.0更為謹慎。
科德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報道超過十年,他曾出版過壹本書,裏面報道了AI界的天才。
2019年夏天,他接到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的邀請,也就是今天被稱為“ChatGPT之父”的山姆,當時他剛拿到微軟的10億美元投資合同。他倆在舊金山附近的壹家具有現代風格的小餐館吃了頓晚飯,山姆住這附近。
吃飯間隙,他舉起手機,向科德展示了與微軟剛簽完的合同,裏面闡述了微軟將投資10億美元,目的是幫助OpenAI構建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山姆壹邊喝著甜酒,壹邊描述著OpenAI的計劃。
OpenAI在那壹年剛從非營利組織轉為營利性組織,山姆從Combinator Y辭去總裁壹職,到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親自任職CEO,也是在這壹年,他和捐款人馬斯克(Elon Musk)鬧掰,大概是因為機構性質變動或微軟的註資,但兩人的矛盾當時並沒有公開。他們的恩怨請閱讀《馬斯克拉黑了OpenAI》
直到近兩周,馬斯克主動在推特上提及,他們之間的這段紛爭才曝光。有意思的是,壹個月前,馬斯克還接受了山姆的采訪,采訪地點在特斯拉工廠,兩人討論了年輕人如何創業的話題。
2019年的那壹晚,山姆把OpenAI開發的產品影響力比作,他談論時好像在聊家長裏短壹樣地輕松,但當時OpenAI公司還不到100人,大家還都不知道微軟之後接下來的錢要從哪裏湊。
科德坐在山姆對面,感覺在聽壹部科幻小說。
當時,山姆告訴科德,OpenAI在開發的產品可能會給世界帶來繁榮和財富,同時,也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業,摧毀這個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山姆說。
抵制
從去年第四季度ChatGPT的發布到今年GPT-4的上市,不同的聲音同時出現。
美國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在3月發布了公開信,並有1000多位人工智能專家和技術領袖簽名,呼籲OpenAI和其他公司暫停ChatGPT等系統上的工作,停止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暫停時間至少6個月。他們認為對“社會和人類構成很大風險”。呼籲的人中包括馬斯克。
3月31日,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以涉嫌違反數據收集規則為由,對OpenAI展開調查,並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且暫時限制OpenAI處理意大利用戶數據。
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禁令的理由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表明,為了‘訓練’平臺運營背後的算法而大規模收集和存儲個人數據是正當的。”該監管機構還指責OpenAI未能有效識別用戶年齡,根據OpenAI條款,ChatGPT的用戶必須年滿13歲。
當地時間4月5日,在與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的視頻會議上,OpenAI承諾將在處理用戶和驗證用戶年齡的方式上更加透明。山姆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在4月6日向意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提交壹份關於補救措施的文件,之後意大利數據保護局將評估這壹方案。
在我國,百度的文心壹言已經發布,更多的互聯網大廠或是初創企業正在飛速進入這壹賽道,數據安全同樣是令人關心的話題。
關於GPT-4
和GPT-3.5相比,GPT-4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對自然語言的掌握已經非常嫻熟,妳不會覺得是在和機器對話。
OpenAI在舊金山的辦公室▼
它不僅可以生成流暢和連貫的文本,還可以以各種方式理解和處理文本,如總結、翻譯或回答壹系列極其廣泛的問題。此外,這裏所說的翻譯不僅是指不同自然語言之間的翻譯,還包括語氣和風格的翻譯,以及跨領域的翻譯,如醫學、法律、會計、計算機編程、音樂等等。這些技能清楚地表明,GPT-4能夠理解復雜的思想。
許多人可能會疑惑,GPT-4是否真正理解了所有這些概念,或者它是否只是在即興發揮方面比以前的模型好得多,而沒有任何真正深刻的理解。
OpenAI對於“真正深刻的理解”唯壹的測試手段,就是看它能否產生新的知識,比如證明新的數學定理,而這壹能力目前對大語言模型來說仍遙不可及。
GPT-4在需要推理他人心理狀態的現實場景中表現優於ChatGPT(GPT-3.5),並且在社會環境中會為***同目標提出合作行動。GPT-4具有非常高級的心智理論水平。
雖然ChatGPT在基本測試中也表現良好,但似乎GPT-4更加心思細膩,能夠更好地推理多個行動者,以及各種行動如何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更現實的場景中。
簡單理解,GPT-4比ChatGPT更像人。
壹部分行業領導者、人工智能研究員以及權威人士將 GPT 視為壹項根本性的技術轉變,與網絡瀏覽器或 iPhone 的發明同等重要,但他們之間的分歧主要在於這項技術的未來形態以及應用場景,而另壹部分人極力反對,這1000多位科學家以及權威人士充分表達了他們的擔憂。
以壹當十
“對於當下ChatGPT的炒作短期來看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已經完全失控了,但長期我們希望是朝著對的方向發展。”山姆告訴科德,總會有壹個階段,大家會明白這些產品將如何改變世界。
山姆今年37歲,看起來有壹點孩子氣,尤其在和馬斯克的對談中更為明顯。2019年上任OpenAI的CEO,他對科德說自己並沒有占任何股份,他在OpenAI是拿薪水,每年65000元美金,滿足上社保的要求。
山姆生長在聖路易斯,他在2000年進入了當地的預科學校約翰·巴勒斯 (John Burroughs School),這是壹間私立學校,以19世紀美國哲學家約翰·巴勒斯名字命名。
他非常能說服人。當時教計算機課程的老師認為山姆除了在計算機方面表現出的才華之外,他還能帶領同學開拓新方向的能力。
“他有創造力和遠見,加上雄心壯誌和人格力量,可以說服其他人與他合作,將他的想法付諸實踐”,這位老師告訴科德。
格雷厄姆(Paul Graham)也有同樣的評價,格雷厄姆是山姆的導師,同時也是Y Combinator的創始人。
兩人2005 年認識,當時山姆申請了 Y Combinator 的第壹批初創企業名額。他是第壹個獲得名額的,包括 10,000 美元的種子資金,當時他在斯坦福上大二,之後退學創辦了自己的新公司 Loopt,這是壹家社交媒體初創公司,可以讓人們與朋友和家人分享他們的位置。
“他天生就有說服人的能力。”格雷厄姆說,“如果這不是天生的,至少在他20 歲前他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壹能力。我第壹次見到 山姆是在他 19 歲時,我當時覺得他很像比爾·蓋茨。”
山姆正是憑借他的說服力在2018年底前後在愛達荷州太陽谷舉行的技術領袖年度聚會上單槍匹馬說服了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最終他們談判達成協議。
山姆現在說,在斯坦福的短暫停留期間,他從玩撲克的許多夜晚中學到的東西比他從大多數其他大學活動中學到的還要多,撲克教會了他如何讀懂人和評估風險。
他之後出售了Loopt,獲得微薄回報後,便以兼職合夥人身份加入了 Y Combinator。三年後,格雷厄姆辭去公司總裁壹職,任命了僅28 歲的山姆為繼任者。
對立和統壹
山姆並不是程序員、工程師或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
他更多扮演的是制定目標、議程,將團隊聚集在壹起並實現交易的人。在他出任 “YC”的總裁後,他啟動了壹個新的投資基金和壹個新的研究實驗室,並將每年提供咨詢的公司數量增加到數百家。
在此期間,他還開始投資公司以外的幾個項目,包括 OpenAI。最終他決心把精力集中在壹個項目上,而他相信這壹項目將對世界產生真正的影響。他曾考慮過政治,但最終選擇了人工智能。
OpenAI員工在咖啡間辦公▼
據他的弟弟馬克斯(Max Altman)說,他相信自己是少數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研究改變世界的人之壹。
與此同時,山姆是壹個生活在矛盾中的人,就像他從事的人工智能具有兩面極端的屬性。
周壹到周五,他住在舊金山市中心,周末,他和自己的伴侶奧利弗·穆赫林 (Oliver Mulherin),壹位澳洲的軟件工程師,兩人住到加州的壹個牧場,那裏有農場工人種葡萄釀葡萄酒,並且養奶牛。
但山姆是壹位素食者,養奶牛這件事讓人覺得奇怪,但他說:“奧利弗喜歡。”
這是壹個安靜的農場,位於布滿青草的巖石和山丘之間。他們改造了已有25 年歷史的房子,外表看起來既樸實又現代,覆蓋外墻的鋼已完全生銹。
山姆就在市中心和郊野之間居住,也在素食者的飲食卻同時被肉制品包圍的環境中生活。
科德覺得他是矽谷的產物。
在 2010 年代中期迅速成長,欣喜若狂。2014 年至 2019 年,作為YC的總裁,為層出不窮的新公司提供建議,他足夠精明,也親自投資了幾家家喻戶曉的公司,包括 Airbnb、Reddit和Stripe。
他認識到壹項技術在何時將達到指數級增長,然後順著曲線走向未來。
在他到矽谷的同壹時間,人工智能就存在著爭議。他壹邊和團隊推進人工智能,而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這壹科技帶來的致命殺傷力。
他並不壹定受金錢驅動。在OpenAI 65000美元的年薪並不能致富,他之前通過YC投資的項目產生壹部分收入。
格雷厄姆說:“有些人賺到足夠的錢之後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對錢的興趣度不是特別大。另壹種可能是,他從事OpenAI的原因或許是更喜歡權力。”
在加州農場的湖邊,科德問山姆,壹臺模擬人腦的機器是否最終會把人類勞動的價值降為零時,他並不同意,他說無法想象這個世界人類智慧有壹天會毫無用處。
註:本文參考了orange ai翻譯的《GPT-4 ,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論文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違規轉載必究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商業評論,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