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姓作為中國眾多姓氏中的壹員,其產生和演變也和其他姓氏壹樣,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其演變過程為:姬、沈、尤、猶。
周文王姬昌與正妃太姒生有十子:長子伯夷考,次子發,三子鮮,四子旦,五子度,六子振鐸,七子武,八子處,九子封,十子季載。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克殷商平天下後,大封功臣昆弟。於是分封三弟鮮於管;四弟旦於魯;五弟度於蔡;六弟振鐸於曹;七弟武於成;八弟處於霍。時九弟封,十弟季載年少,未得獲封。
武王發病故後,其太子誦立為天子,是為成王。時成王年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疑周公旦之為不利成王,乃挾紂王之子武庚以作亂。周公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放遂蔡叔,將原殷商之遺民壹分為二,其壹封微子啟(紂王之弟)於宋;其壹封九叔封於衛,十叔季載於沈。於是周公旦推薦封為周司寇,季載為周司空。
姬季載的封國在沈(今安徽省臨泉縣境內),為子爵,沈君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沈氏。沈立國540年後,於周敬王十四年,蔡昭侯十三年,即公元前506年時,被同族蔡國所滅。沈氏族人散居九州島島,其中壹支遷安徽省太和縣,南北朝時陸續遷至江蘇浙江等地,至今浙閩的沈姓仍為大姓。
隋末,湖州武康人(浙江德清縣)沈法興,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任湖州(浙江湖州市)郡守。618年,以征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得精兵六萬,攻占余杭(杭州市),毗陵(江蘇常州),丹陽(江蘇丹陽縣)等十余郡,稱“江南道大總管”,次年稱“天門公”,未幾,稱梁王。年號“延康”。不久被唐將李子通擊敗,投江而而亡。於是隨同起兵的沈氏族人為避免日後遭到迫害。遂將沈字中水旁去掉,改為尤氏,這就是族中常言的“去水存尤”說法。後來,尤氏壹支遷居山西省壽陽縣。到晚唐時有尤崇仁,尤崇義,尤崇禮兄弟三人,都為唐朝的都總管職。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國勢逐漸沒落,晚唐時己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政,黨錮之爭的局面,階級矛盾難以緩和,大唐帝國已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唐大中十壹年,公元859年,西南部的少數民族政權南詔國反唐。占據唐屬播州(今渝南黔北之地)。幹符元年,公元874年,唐僖宗決民收復失地,詔書時任都總管職的尤崇仁,尤崇義,尤崇禮兄弟三人督師南征。不久克復播州,敕封尤崇義為世襲播州宣慰使司職。次年,黔中甕水(今貴州省甕安縣珠藏境內)苗變,朝廷復詔其督師進剿,既克,命留鎮其地。尤崇仁回長安復職,尤崇禮回太原戌守。故今山西太原、陜西西安仍有許多尤或猶姓者居住。崇仁祖後嗣子孫仍姓尤;崇禮祖後嗣子孫易尤為猶姓者。
尤崇義病故後,長子尤朝覲承播州宣慰使職襲職,其余子朝元,朝鳳,朝龍,朝伯,朝翔佐之。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農民軍攻陷都城長安,唐僖宗逃往蜀地,尤朝覲奉命勤王,轉戰數省陣亡。僖宗皇帝重返長安後,悼恤陣亡將士,贈敕尤朝覲為播甕萬戶侯,世襲罔替,立祠春秋祭祀。尤朝覲之後裔尤道明,於宋嘉熙四年(壹說是熙寧),中乙科進士,皇帝殿試時,謂“尤悔字不佳”,遂禦書《詩經.小雅.采芑》中之“克壯其猶”四字賜之,賜姓易尤為猶姓。從此便有猶氏壹姓了。
猶氏主要聚居地有貴州省的甕安縣,遵義市,桐梓縣,綏陽縣,修文縣,湄潭縣,貴陽,安順,鎮寧,貞豐縣及興仁縣等地;重慶市的萬盛區,綦江市,南川市,江津縣,四川之廣安,雲南之正雄等地。
推薦去族姓譜上去看壹下,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