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名相輩出,趙普、李沆、寇準、富弼、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層出不窮,他們以過人才識擔當朝廷柱石的重任,不僅贏得了個人榮寵,也使國家維持了安定興盛的局面。文彥博是其中福祿壽三者俱全的典型,讓我們透過他的壹些事跡,來見識壹下這位名臣的風采。
小時穎異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今屬山西),出身官宦世家,其祖先據說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齊國的陳公子完,本姓敬氏,後來因為避皇帝諱而改姓文。文彥博小時就展示了過人的聰穎。壹次,他和小夥伴壹起在玩皮球,皮球無意中掉進了樹洞裏面,樹洞很深,不能順利拿出來。其他小孩抓耳撓腮,壹時間都沒有想出好的主意。這時,文彥博跑到壹邊,取來打水工具,將水灌入洞穴,隨著洞內水位升高,皮球自然浮出了洞口。這個故事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齊名,充分體現了倆小孩遇事鎮定,應變敏捷的非凡之處,稱得上今天常說的神童故事。
年歲稍長,文彥博與張c、高若訥(兩人均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壹起拜在潁昌大儒史菝畔卵習,史蕕哪蓋錐得相面之術,她壹看見文彥博就大為驚異,說:“這是貴人啊!”待他非常好。
21歲那年,文彥博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宦人生。
為官有道
文彥博從知縣做起,到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即宰相)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可以說仕途十分順暢,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客觀原因是北宋王朝對進士出身的官員特別看重,而且當時的政治比較清明,有才能者不愁沒有晉身的機會;主觀原因則是他的個人才幹,文家雖是官宦世家,但入宋以來,並無顯宦,因此無門蔭可言。文彥博的個人才幹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機智過人、勇於擔當、臨事果斷。
文彥博入仕不久就審理了壹件大案,也藉此使自己聲名鵲起,這就是“審理劉平案”。劉平案發生在北宋與西夏第壹次戰爭期間,當時劉平身為邊關大將,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然而他的監軍黃德和卻臨陣脫逃,引發全軍潰敗。劉平雖殺敵無數,但最後還是身負重傷,力盡被擒(宋方以為劉平已經戰死沙場),這次戰爭以北宋失敗而告終。為了逃脫罪責,黃德和以重金收買劉平的部屬,毀謗劉平投降胡人,致使劉平壹族二百多人蒙冤入獄。文彥博當時擔任監察禦史,奉詔查勘此案,經過仔細調查,他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然而,黃德和打仗不行,做官卻頗有壹套,其黨羽遍布朝廷,為了推翻判決,他居然說動了朝廷指派其他的禦史來代替文彥博。文彥博當時官階甚低,但他面對壓力,凜然不懼,對前來接任的禦史說:“朝廷是擔心我無法做成判決,才派妳來代替。現在我已經做成判決,如果有任何差誤,我願意承擔壹切過失的責任,同妳沒有任何關系。”結果,黃德和及被收買的劉平部屬全部被處死。
宋仁宗慶歷年間,貝州爆發了王則領導的農民起義。朝廷派明鎬領兵鎮壓,貝州城墻堅固,易守難攻,明鎬率兵攻打了很久,都不能攻破。朝廷打算更換統帥,這時文彥博主動請纓,他使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壹方面指揮官兵猛攻貝州北城,另壹面卻派人在城南挖掘地道通往城內。戰爭過程非常簡單,只用了十來天,地道竣工,官兵順利攻破貝州城,王則被捕,起義被平息。文彥博因此功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
文彥博為官期間,時常碰到壹些突發性事件,每次他都能沈著冷靜,妥善處置,將壹些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於無形之中。出任成都知府時,有壹次他在大雪的夜晚和賓客宴飲直到深夜,當值的壹些役卒心懷不忿,就把官衙的井欄折斷,圍在壹起烤火。軍官把事情稟告文彥博,他的座上客人都嚇得戰栗起來(士卒故意尋釁,兵變壹觸即發)。文彥博平靜地說:“天氣實在很冷,可以準許他們折井欄燒來禦寒。”說完這句話,他神色自如,依舊和客人飲酒作樂。那些役卒沒想到文彥博竟然這樣處置,滿腔怒火頓時消減了大半,也就無法繼續耍潑。第二天,文彥博追問出帶頭折斷井欄的士卒,罰以杖刑後把他打發走(不處罰則喪失威信,然罰不責眾,處置太過嚴厲仍然可能激發矛盾),壹場可能的風波就這樣被平息。還有壹次,文彥博在自己的官署之內打球戲耍,突然聽到外面士卒大聲喧嘩,他命人詢問原因,原來是壹個官長在杖責壹個違紀的士兵,受處分的士兵卻不服處罰。文彥博派人叫那個士兵進來,讓他說明不服處置的理由,士兵說不出來,文彥博命他出去繼續受杖。那個士兵出去後繼續吵鬧,文彥博再次叫他進來,直接斬下他的腦袋,然後繼續打球。
文彥博為官,常有深謀遠慮,對於壹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能預見其未來發展,從而早做準備。在擔任河東路轉運副使時,看到河東路所管轄的~州城與西夏相鄰,然而往城內運送糧餉的道路卻迂回繞遠,不易行走。城外的銀城河邊有壹條唐朝時修建的道路,是通往~州最近的坦途,可惜荒廢已久無人治理,人們也從不由此通行。文彥博上任以後,親自帶人修復了這條故道,使通往~州城的路途近而好走,同時他還命人在城裏積聚了很多糧草,當地官民都不明白他此舉的深意。後來西夏元昊果然準備率軍來進攻,卻看到~州城早有準備,只好撤兵而去。
當時西部邊境發生軍事行動時,經常發生將官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情況。文彥博上奏朝廷說:這種現象出現在太平年間還沒有什麽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趁早加以整頓,壹旦發生戰爭,軍隊拿什麽戰鬥力來打仗?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將領的權力不夠集中,軍隊的紀律不夠嚴明,希望朝廷引起重視。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見。
文彥博任宰相時,北宋與遼國達成了和平協議,數十年間國家都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然而軍隊數量卻年年有增無減。文彥博認為在和平時期國家沒有必要保持龐大的軍隊,軍隊過多會給財政帶來沈重負擔,造成國家財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樞密使龐籍,壹起討論淘汰冗兵減省冗費的事情。裁軍壹事被提交朝堂討論的時候,許多大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指出:往年朝廷擔心災荒年間會發生災民暴動,於是便在災區大規模征兵,現在如果執意裁軍,恐怕這些被裁減之人會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宋仁宗聽了這兩種不同意見後遲疑不決。文彥博決然地說:現在國家公私困竭,冗兵是個重要的原因,如果因為裁汰冗兵而發生變故,我甘願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終朝廷采納了文彥博的意見,裁汰冗兵達八萬之多,國家財力得到大大舒緩,裁軍後也沒有發生任何變故。
北宋在錢幣制度上有壹項重大發明,那就是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宋朝先在四川地區試用,以交子代替鐵錢流通,覺得效果還算不錯,於是開始向全國推廣。然而當時的紙幣制度還不夠完善,各地在推廣過程中大都采用交子和鐵錢同時流通的政策。壹些官員急於求成,起居舍人(官名,掌皇帝起居,記其言行)毋就曾奏請朝廷廢止陜西地區的鐵錢流通。朝廷雖然沒有批準他的奏請,但消息傳開,當地百姓都知道廢錢的事,於是爭相用鐵錢購買物品,而商家們卻拒絕接受,這樣壹來,長安的市場交易陷入混亂,有些商家只好暫時關門。負責官員請求朝廷下旨禁止罷市,但文彥博表示反對,他認為如果朝廷出面禁止,只會加深百姓的疑慮,從而招致更大的混亂。經過思考,文彥博請來長安城中的絲絹行老板,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絲綢交給他們代賣,要求把貨款全部折算成鐵錢。百姓知道這件事後,知道不會廢止鐵錢的使用,市場交易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至和二年,文彥博和富弼同時受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當時天下士子彈冠相慶,慶賀朝廷選對了宰相。三年正月的壹天,宋仁宗在朝堂上突然病倒,當即被送往大內醫治。文彥博叫來皇帝的隨侍太監史誌聰,詢問皇帝的病情如何,史回答說:“禁密不敢漏言。”文彥博大怒,叱責他說:妳們這些人服侍皇帝,得以出入禁闥,卻不讓宰相知道皇帝的起居形狀,妳們想要幹什麽啊?從現在開始妳要隨時向我們報告皇帝的病情發展情況,不然的話,我要以軍法處置妳。隨後,文彥博又與劉沆、富弼(同為宰執大臣)商議,建議三人就住在禁宮之中,以便隨時了解皇帝病情、處理突 *** 況(仁宗無子,亦未預立儲君,壹旦暴薨,後果難以逆料),史誌聰又出言反對,說這種情況沒有先例。文彥博壹句話將他頂了回去:“此豈論故事時邪?”當天晚上開封知府(京畿最高行政長官)王素深夜時分請求入宮,聲稱要告發壹件謀反陰謀,文彥博下令不許打開宮門,任何事情也得等到第二天再說。第二天問起情況,原來是壹名守衛宮禁的士卒告發說都虞侯(皇宮宿衛部隊高級長官)想要叛亂,文彥博叫來都虞侯的上級都指揮使許懷德,向他了解被告的這個人,許懷德擔保說都虞侯絕對不會謀反。文彥博分析:如此看來,壹定是那個士卒平時對都虞侯不滿,所以借機誣告。現在是非常時刻,應該盡快處理,以免動搖軍心。他請來劉沆,***同在判詞上署名,當即下令將那名士卒誅殺。這件事情充分展現了文彥博的政治才能:頭腦精明、處變不驚、行事果斷。按照常識,皇宮宿衛部隊直接負責皇帝的生命安全,其高級將領都是由皇帝親自選拔,忠誠度理該絕無問題。然謀反之說素來敏感,壹旦詳細查問,短時間內肯定難以結案,而且被審查對象也應當停職接受審查,臨時選擇的代理人自然難保萬全。當此皇帝重病之時,萬壹有何不測,後果真是不堪設想。而請劉沆***同署名,則是為了防止自己個人專權的嫌疑。後來劉沆果然向仁宗密告,說文彥博在皇帝生病期間擅自斬殺告反者,阻止對謀反大案的追查。文彥博拿出那張有劉沆本人簽名的判詞,“帝意乃解”。
為人有方
文彥博多年身居高位,但他為人謙退、寬厚,從不以勢驕人,在是非面前卻不計個人得失,敢於秉公直言。宋神宗熙寧二年,拜陳升之為相,當時文彥博擔任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神宗以文彥博朝廷重臣,資格老,功勞大,所以把陳升之在朝堂上覲見的位置安排在文彥博後面(宋代重文輕武,按常理應該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文彥博對此優待堅辭不就,他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樞密使時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還稍稍知道壹點禮節,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亂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