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秦兵馬俑坑裏發現的遮汗是什麽

秦兵馬俑坑裏發現的遮汗是什麽

西安,壹個美麗而神秘的古都,尤其是臨潼的兵馬俑。

我們大概在9:30左右的時候到達的兵馬俑。

首先看得是國家壹級遺址的標誌,然後看得是“銅車馬展” 。

我們參觀的第壹個展廳是“銅車馬展”。進入展廳,只見裏面陳列著兩坐銅車,壹號銅車前駕為四匹銅馬,雙輪、單轅結構。車輿右側有壹面盾牌,車輿前掛有壹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壹圓傘,傘下站立壹名銅禦官俑。

導遊為我們講解說:“長方形的車輿,寬126厘米,進深70厘米,該官俑高91厘米,此車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所以乘車時是站立於車上。據說壹號車是為二號車開道和起保護作用的,它的設計也是非常美觀實用的。圓傘可以隨太陽的照射自由調節角度,這樣站立於傘下的人就不用擔心雨淋日曬了。”

二號銅車馬是四馬鞍車,即可以坐乘的車。車馬全長317厘米,高106.2厘米,車輿上有橢圓形的蓋子,車廂分前後兩部分,車輿內外繪有夔龍、夔鳳紋、流雲紋及各種幾何形圖案花紋。導遊介紹說:“此車的後半部分即主人乘坐的類似小屋子的地方,其設計相當於當今的空調,冬暖夏涼,旁邊開有小窗戶,前面開有小門窗,人在裏面就像現在的起居室壹樣自如。”

導遊的講解:馬車主要由青銅所鑄,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壹,個別部件分開鑄造後,再用嵌鑄、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壹體。馬車的各種鏈條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傘蓋的厚度僅0.1~0.4厘米,而面積卻為1.12和2.3平方米,它是渾鑄法壹次鑄出的,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麽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銅車馬出土時破碎嚴重,壹號車殘破1338塊,斷口1459個,破洞61處;二號車殘破1555片,斷口1877個,破洞92處,所有部件幾乎無壹完整,大部分構件都有變形,並銹蝕嚴重。經過近6年的修復工作,二號車與壹號車才先後出現在遊客面前。

聽著導遊娓娓道來,我不禁感慨秦代工匠的巧妙和工藝的精湛,腦海裏也不禁浮現出秦始皇出遊時的風光場面,秦陵銅車馬真不愧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壹號俑坑”

走進大廳,眼前豁然開朗,壹排排安靜、威武、嚴肅的兵馬俑盡收眼底。我不禁壹個個細細觀看欣賞起來,將軍俑和武士俑甚是氣宇軒昂。

導遊的講解:壹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壹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壹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馭手壹名,車士兩名。由於壹號坑內進過水,在建成後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軟而導致局部塌陷,現在隔墻比陶俑低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二號俑坑”

從壹號坑後邊的旁門出來,我們就奔向二號俑坑。因為二號坑破損比較大,所以坑裏完整的全是平平的土,沒有看得俑的影子,據說那些俑已經被埋起來了,留給我們的後代去看,要不我們把他們毀壞了就會是歷史的罪人了,我們就只好看看墻上掛著的照片了。

導遊的講解:二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預計可出土各種武士俑1300余件,戰車89乘,車馬356匹,鞍馬100余件。此俑坑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曲尺形軍陣,軍陣分為四個部分——

曲尺形的東端:四邊周廊內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間四條過洞內有160名跪射武士,為弩兵陣;曲尺形南半部:八條過洞內並排著八列戰車,每列八乘,每乘車後有2~4名車士,無徒兵,為戰車方陣;曲尺形中部:三條過洞內排三列戰車,每列六乘,車後排列有徒兵和騎兵,是車、步、騎的混合軍陣;曲尺形北部:***有三條過洞,每條過洞內有兩乘戰車,其後為八隊騎兵,每隊四列,為騎兵陣。這四個部分既相對獨立,又彼此密切聯系,集各軍兵種於壹個陣列中。

“三號俑坑”

來到三號俑坑,很明顯,它比壹、二號俑坑都小得多,但我覺得它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壹個。坑內的地面均為當時的磚頭鋪成,非常平整,武士排列相向而立,就像現在站崗的警衛壹樣,井然有序。

導遊的講解:三號俑坑面積為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狀,出土戰車壹乘,馬俑四件,武士俑68件。放有“鹿角”二字的地方可能是皇帝打仗出征前祭祀的地方或者是凱旋歸來跪謝的場所。坑內陶俑以夾道式排列,據說這兒便是秦軍的指揮重地了。

參觀完秦俑之後,導遊說帶我們去見壹見那位兵馬俑的發現者——楊誌發老先生。在去的途中,導遊順便給我們補充了壹下兵馬俑的發現、挖掘、修復並開放的簡單過程。

導遊的講解:昔日這兒只是塊亂石堆積、荒草遍野的窮山僻壤,在1974年的3月,臨潼縣西揚村的村民在村南打井時,無意中發現了秦兵馬俑,壹開始村民們膽小怕事沒敢上報,後來是楊誌發老先生用馬車馱著出土的文物樣品步行到當地文化館上報此事,這才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文物局便委派陜西省組織秦始皇陵秦俑考古隊對其進行勘察和清理。1975年8月,國務院決定建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壹號坑的發掘過程中,因施工又於1976年4至5月間先後探出了二、三號坑。1979年10月1日,正值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的日子,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1989年三號坑發掘結束後向觀眾開放。1994年3月,二號坑正式發掘,同年10月,二號坑考古發掘現場向觀眾開放。占地20多公頃的秦俑博物館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歷史遺址博物館。

當我們見到這位傳奇老人時,他正低頭擦拭眼鏡,後邊墻上掛著克林頓接見他的巨幅照片,前邊桌上擺著謝絕合影的桌牌。我看著少了幾絲鄉土氣息的儒雅老人,不禁感嘆:當初因發現兵馬俑而得過七角八分錢獎勵的老人、因大字不識而用按手印或畫圓圈代替簽名的老人,現在成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名譽館長,這是何等的不易啊!不知當他看到絡繹不絕的遊人時是否有壹種格外的自豪感?!

然後我們驅車來到了地宮,仿照秦始皇陵墓修建的,當到到楚霸王項羽火燒鹹陽城、殺戮秦宗室時,我身邊的朋友不禁恨恨地說到:“這個項羽,要是沒有他,現在兵馬俑不知該壯觀多少倍!”是啊,要不是項羽的貪心和復仇,這個地下王宮便會讓後人們更直接地感覺到秦始皇當時雄霸四方的野心和威風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就已經相當的壯觀了,更何況歷史原狀存在。我被這樣的景觀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