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廣泛,全國程姓總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在中國五十個大姓中排第三十壹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後裔。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伯符(壹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後,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陜西鹹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壹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程姓遷徙史
歷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廣東為主。
春秋時,程姓主要繁衍於晉國(今山西省境內)。晉國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國,春秋時期發展成壹個強大的諸侯國。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壹。晉國的國土以今山西省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陜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茍驩的孫子中有個程季。他的兒子程鄭,為人品行端正,又敢於直言極諫,得到晉悼公的賞識,被任命為乘馬禦,後來升任下軍副統帥,成為晉國六卿之壹。又有大夫程滑,在權臣欒書、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無道的晉厲公,成為哄動壹時的人物。除了茍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茍驩食邑於程,以邑為氏,這是程姓人群的壹個源頭。雖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頭,但畢竟壯大了程姓的隊伍。西周滅亡後,部分程姓先民遷居晉國,以後又有茍氏、智氏人改姓程氏,於是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晉國魏、韓、趙三家晉升為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晉國宣告滅亡。隨著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原來生活在晉國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遷到黃河南北的新鄭、大梁和邯鄲居住,這是程氏的又壹次較大的遷徙。
因為程嬰擁立趙氏孤兒,對趙家有恩德,所以趙氏立為諸侯並遷都邯鄲時,程嬰的後代也隨之東遷,到邯鄲附近原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漢代的廣乎)居住。程姓人群在這壹地區不斷繁衍,成為壹個重要的支派。
除了趙、魏、韓三國乏外;在關中地區的秦國也生活著不少程姓先民。他們是西周宣王時期程伯休父徙封鹹陽附近的程邑後,在那裏繁衍起來的。這壹支程姓先民,後來發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跡,也到達了山東的魯國(今山東西南)。魯國有個程鄭,是有名的富豪,以善於冶金鑄造聞名。
到了戰國時期,在黃河中下遊乎原,在關中地區,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式逐漸發展成為中原地區有影響的姓氏之壹。
秦漢時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陜西得到了進壹步的繁衍和發展,並且已有程姓人口遷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這壹時期在河南洛陽形成了壹大郡望,在河北的廣平形成了壹大望族。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滅亡關東六國,在中國建立了統壹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劉邦在陳勝起兵反秦和楚漢戰爭之後,建立了漢王朝。西漢和東漢***延續四百年之久。秦漢時期程姓先民開始播遷到長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風雲際會,建立了豐功偉業。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曾實行有組織的遷民。關東六國的豪門右族大多被迫離開故土,到異地安家落戶。漢朝派將士開拓邊疆,實行屯田,內地壹些士兵和民眾也隨之到邊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這時開始遷徙到長江流域,在那裏建設新的家園。以冶金鑄造為業的魯國豪富程鄭,在秦朝建立以後,被強行遷到蜀郡的臨邛,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邛邾縣。
有個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時從中原地區遷居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他精通釀酒技藝,釀造的酒味道佳美。他開辦—了壹個釀酒作坊,生產醇酒。當地還有壹個姓烏名巾的人也善於釀酒,於是這個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鄉。人們為了紀念烏巾和程林二人,就將這個縣取名烏程。古代的烏;程縣就在今天的浙江吳興縣南。
魏晉時,程姓大舉南遷,主要遷往安徽、江蘇,後再遷居湖南、江西。這壹時期,程姓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寧夏、甘肅也形成了壹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時,抱罕(今甘肅省臨夏)人程道養流入巴蜀地區,被當地人尊奉為蜀王。齊時,嶺南地區出現了壹位鄉賢,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晉永嘉之亂時南遷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務仕宦。鄉人發生糾紛,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評判是非。人們為紀念他,稱他所在鄉為“義化”,所在縣以“程鄉”命名,就是今天的廣東梅州。程曼遂為嶺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時期,程姓人群由於多種原因,背井離鄉,遷徙到其他地區居住,從而使程姓在全國的分布更為廣泛。南朝陳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縣)有程姓人士北遷中山(今河北省定縣)。隋末又有人北遷洛陽。五代時期又有程秀,從歙州北遷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程姓先民在魏晉戰亂時從中原南遷,隋唐時期國家統壹社會安定,又有人回遷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鄉(今廣東省梅州)人程彬,是鄉賢程畋的次子,學問博洽,曾擔任弘農(治所在今河南省靈寶)太守,父親死後棄宮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縣)隱居,子孫遂在此安家落戶。郴州興寧(今廣東省興寧西北)有程江,又稱程鄉溪,註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區。由於隋唐五代時期的頻繁遷徙,程姓先民在祖國東南、西南、西北邊疆地區都有分布,而在黃河、長江流域的分布則更為密集。
隋唐五代時期,在少數民族中開始出現程姓。五代十國時,回族人群中已有程姓。
宋元時期程姓先民繼續遷徙繁衍,足跡漸布於全國各地,繼續建功立業,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鉆研學藝,著書立說,傳授知識。他們從不同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以學術方面的貢獻最大。其中尤以開創洛學的程顥、程頤兄弟聲名為最著。
宋元時期戰爭較為頻繁,程姓先民為躲避戰亂,多背井離鄉,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舉家遷往任所。
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壹些程姓先民從各地遷居開封和洛陽,河南地區程氏復興。北魏時期從洛陽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的程氏後裔,有壹部分人在宋金時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程羽,舉家遷往關中地區的醴泉(今陜西省禮泉),北宋初任醴泉縣令、成都知府。後來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賜第宅,家族遷居開封泰寧坊。他的孫子程坰,將祖父遷葬於洛陽南的伊川,全家也從開封搬遷到洛陽。家族成員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為程姓的顯赫宗族。
後來,金兵和元軍陸續南下,北宋滅亡, 中原地區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遷江淮地區。河南程氏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程端懿,在吳門(今江蘇省吳縣)安家落戶。程頤的長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屬安徽省)殉難,次子程端輔攜子孫遷居金城(今江蘇省句容),三子程端彥則舉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貴池),子孫在黃山、長江之間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遷開吳縣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從池州遷至湖北孝感。
南宋紹興年間(113l-1162年)河南洛陽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後就埋葬在那裏。子孫在當地居住,廣西地區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跡。應天寧陵(今屬河南省)人程迥帶領家口遷往紹興余姚(今屬浙江省),開浙東—程氏壹派。宋代有程邁,史稱黔(貴州省簡稱)人,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可見貴州在當時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貴陽設置了小程番長官司,當地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程姓人群。
元代國家又獲統壹,社會相對安定,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從池州歸業洛陽,守先祖墳塋。他的子孫後來分遷河南東部的太康、夏邑和山東的荷澤、單縣等地。元末,英山(今屬湖北省)人程希哲為躲避戰亂,遷居孝感(今屬湖北省),成為“義門”。
元朝末年,程姓南遷於福建,廣東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閩,為開閩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後程渠爵自漳浦梁山遷居詔安後門山,是為詔安始祖。之後再遷入廣東等地。
明清時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繼續遷徙,分布於包括臺灣在內的各省,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陜西、甘肅、山西、山東、安徽、江蘇、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地居住更為密集,形成了許多門派。由於程朱理學在思想學術領域的壹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許多殊榮。
明清時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經進行過壹些有組織的遷民,將人口密集地區的部分百姓遷徒到由於戰亂或災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以利於發展生產,增加稅收,並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廣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遷徙到其他地區建設家園。此外,還有壹些程姓家族,因為各種原因, 自願或被迫離;開家鄉,到異地謀生。例如休寧(今屬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謫戍河間(今屬河北省),就在那裏安家落戶。這種遷徙的結果,形成了許多新的門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為廣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時代,由於家族繁衍,人口增多,進行了頻繁的遷徙。河南伊洛地區程氏因為出現了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被稱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頤的九世孫。他的次子程紹祖,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遷山東單縣,三子敬祖,遷河南夏邑程大莊。程頤的十八代孫程世守,遷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孫程心聖,遷居山東單縣程樓,二十世孫程宗昌,明末躲避戰亂,流移河朔,家鄉安定後,又返回故裏。由此可見明清時代程氏名門巨族子孫遷徙之壹斑。
明清時期,在滿族、回族和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貴州少數民族酋長程受歸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就是滿洲鑲紅黃旗人。他的父親勞薩,曾在朝廷任議政大臣。在甘肅、陜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壹些程姓人。這壹時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們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據明代的《華容縣誌》記載,華容(今屬湖南省)人程萬裏,天順丁醜年(工457年)考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陳,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義之門。他的曾祖陳安泰,元朝時任荊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總管,攜家帶口遷居荊州。明初洪武年問,祖父克讓從荊州遷居華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於程姓人群的不斷繁衍和播遷,邊疆地區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景東人程含章,乾隆年間進士,歷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縣有程拱辰,曾安察雲南。而在我國腹地,則形成了許多支派。據有關文獻記載,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陜西四派,山東兩派,安徽三派,江西兩派,浙江三派。這種;記載並不完全,還有不少省區的程氏支派有所遺漏。
河南省程氏分為十八派,即以程秀為始祖的濟源王屋派,以程世漢為始祖的濟源南城派,以程世和為始祖的濟源金鵝派,以程延敬為始祖的孟縣派,以程震為始祖的偃師派,以程世洪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繼載為始祖的登封南鄉派,以程彥驥為始祖的蘭陽(今蘭考)派,以程稱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為始祖的鞏縣派,以程子儒為始祖的沁陽派,以程太為始祖的祥符 (今開封)派,以程官保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為始祖的永寧(今洛寧)派,以程天桂為始祖的滑縣派,以程中學為始祖的睢州(今睢縣)派,以程雲路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龍為始祖的盧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為始祖的蒲州(今永濟西南)派,以程子明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為始祖的澤州 (今晉城)派,以程甫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彥行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為始祖的萬泉派,以程世富為始祖的臨晉派,以程伯先為始祖的絳州(今新絳)派,以程天愛為始祖的謀城派,以程天貴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為始祖的汾州(今汾陽)派,以程端於為始祖的樂平派。
陜西省程氏分為四派,即以程顧為始祖的長安(今西安)派,以程預為始祖的長安城內派,以程心詩為始祖的韓城派,以程卷為始祖的順化派。
山東省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知白為始祖的長壽派,以程元棵為始祖的濟寧派。
安徽省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權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為始祖的靈壁派,以程徽為始祖的貴溪派。
江西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富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為始祖的鄱陽派。
浙江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百之為始;祖的開化白沙(今浙江金華)派,以程梓為始祖的紹興派,以程幼學為始祖的建康派。
■程姓當今分布
全國程姓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陜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甘肅、寧夏等。下面具體介紹程氏居民較多的縣市。
河南省:嵩縣、伊川、洛寧、偃師、太康、魯山、濟源、孟縣、登封、蘭考、沁陽、開封、唐河、滑縣、睢縣、尉氏、盧氏、夏邑、修武、鞏義等;
山西省:榆次、澤州、清源、太谷、萬泉、臨晉、絳州、謀城、太平、汶水、汾州、樂平等;
安徽省:休寧、黟縣、績溪、祁門、歙縣、貴溪、六安、靈壁等;
浙江省:紹興、金華、衢州、淳安、建德、勤縣、余姚等;
江蘇省:常熟、武進、吳縣、吳江、句容、豐縣等;
湖北省:孝感、黃崗、麻城、羅田、嘉魚、漢陽、隋州等;
山東省:東阿、荷澤、曹縣、單縣、濟寧、長青等;
廣東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豐、惠陽、陽江;
陜西省:長安、韓城、順化、禮泉、鹹陽、漢中等;
河北省:雞澤、蠡縣、邯鄲、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興、九江、樂平、南昌等;
湖南省:華容、醴陵、郴州、資興、桂東等;
四川省:眉山、邛崍、宜賓、雲陽等;
甘肅省:涇川、會寧等;
寧夏區:固原、靈武等。
■歷史名人
程邈:秦代下杜(今陜西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禦史等職。他曾積 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 化得以傳播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程鄭:春秋時期晉國(今屬山西)人,為荀氏改程姓的後裔。他先任晉公的乘馬禦, 深受晉公垂愛,後竟成為晉國的“六卿”之壹。
程嬰: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義士。劇目《趙氏孤兒》展現的就是他的事跡。
程本:春秋末年晉國人。以博學善議論,聚徒講學著名而名聞諸侯。還曾與孔子會晤 過,著有《子華子》
程頤、程顥:北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稱。又因他們都是河南洛 陽人,其學派被稱為“洛學”。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 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屬陜西)人,唐代宦官,因擁立代宗,得其寵信,官至驃騎大 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總率禁兵。
程知節:隋朝濟州東阿人,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後歸唐,任岐州刺史等
職。
程遐: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謀士。曾歷長樂太守、右司馬、寧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軍 事。代張賓為右長史總職朝政。
程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豐潤東)人,三國時吳國蕩寇將軍,初從孫堅,後助孫權 經營江南。為討伐董卓,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208年,曾與周瑜大 破曹操於赤壁,又曾被封為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
程曾:東漢豫章南昌(今屬江西)人,習《嚴氏春秋》,教授數百人。著書百余篇, 作《孟子章句》
程邃:安徽歙縣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畫家、篆刻取法秦漢,喜用大篆入印,樸厚蒼 渾,為”皖派“代表作家之壹。畫工山水,善用幹筆渴墨,蒼茫簡遠,自成風格。
程長庚:安徽潛山人,清代著名京劇演員,演老生,藝術上融化徽調、漢調、昆腔於壹爐,對京劇老生唱腔和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
程正揆: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能詩文,善書畫,所畫山水多用禿筆,而 設色濃湛。
程敏政:休寧(今安徽)人,明代文學家,其文與李東陽齊名,官曾至禮部右侍郎。
程嘉燧:休寧(今安徽)人,明代著名詩人、畫家。
■程姓家譜介紹
修譜
據說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程本曾經修撰程氏家譜。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司徒程泰奉詔“編修姓望”,這是程姓較早的譜牒。三國時期程昱的兒子程建曾“歸郡修譜”。晉室南遷以後,在江南有所謂;《百家譜》,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個程淘,始考訂《程氏譜》,考載詳明,堪稱信史。宋代鄱陽(今江西省鄱陽)人程祁,字忠彥,曾修撰程氏《世譜》。南宋時;人程晟,是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孫子。他很有;才學。曾編次《伊川文集》八卷,並修撰《伊川家譜》壹卷。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貴池)知事,曾將程氏譜系上呈朝廷,於是皇帝降旨,將程頤四世孫程觀之補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譜屢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譜,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譜較多。現存的價值較高的家譜多為明代後期嘉靖、隆慶、萬歷年間所修。比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統宗世譜》、《河南上程譜》《河南程氏正宗世譜》《程氏家乘》等。這壹時期的修譜,已從某壹地區的家族門派發展到大範圍乃至全國性的“統譜”。
清代和民國時期所修續的程氏家譜現.存數量較多,並且大多經刊印或手抄,流傳至今,不再壹壹述及。
建國以來,由於宗法觀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續家譜較為罕見。近年來,在有些地區又有續修。例如廣東五華、河源純剛公系《程氏族譜》,就是1996-1997年新續修的程氏譜書。
現存的程氏譜書,除了部分散布民間,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圖書館;文化館或檔案館中。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收藏程氏譜書四十多種,上海圖書館也有較多收藏。《中國家譜目錄》壹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錄程氏譜書三十九種,計二百二十二冊。這些譜書如按地區分,以安徽省數量最多,達二十四種,其次是江蘇省,有六種,湖北省有四種,湖南、山東兩省各壹種,其他壹種。我國現存程氏譜書遠不止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較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許多譜書,都沒有被收入。
家譜主要內容
現存的程氏譜書從名稱上看,有家乘、宗譜、家譜、族譜、支譜、會譜、纂譜、信譜、世譜、統譜、譜略、世系譜、源流譜、人物誌、故裏誌等。名稱中多包含郡望縣邑、門派及先祖號謚,以與其他譜書相區別,有的還加有——“續編”、“續修”等字樣。
程姓譜書盡管繁簡有別,但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兩種。 自序為修譜人自寫,他序多讓當地的地方官或社會名流撰寫。序言壹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闡述自始祖以來派系分衍和播遷的狀況,
2、說明以往歷次修撰譜書的情況。有的序言還包括修譜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艱辛。至於他人撰寫的序言,在上述內容以外,往往有對譜主家族的贊美和希望等言辭。
例言就是譜書的發凡起例。它對該譜的體例結構、內容詳略、入譜對象、術語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世系部分壹般先闡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詳述各支派的人物與事跡。它不但記載有宗族的人物名謂,而且多通過派語來說明人物的門派和輩分。
家族法規是用來約束所有家族成員言行的規制條款。族長用它來管理族人,養成壹種家族風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輝煌業績,多采用傳記或像贊的形式書寫。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貞可旌、學問可稱、文章可贊、功績可述的,都要為他立傳作記,以勉勵後人。
家族文獻的內容相當廣泛。它既包括官府對該家族及其成員的嘉獎和褒揚,如誥命、詔諭等;也包括家庭成員的語錄、著作節選等。這些都是本家族成員引以為榮耀的,因而在譜書中多有反映。
■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
“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伎洛璋銘。毓秀光遠,相遠大幹。源推其業,長流萬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訂的河南《太隸程氏族譜》中列入輩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習,敬守修省,慶逢致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
“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
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
“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壹壹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建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現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