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棟裏雲,去作人間雨。
這首詩淺淺地讀,能感受到壹種禪意的美。反正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大都講求的是“意境”,是壹種說不明道不清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這樣的讀詩體驗卻不能再滿足我。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舊是山。我追求美學的升華,不破不立。
破
詩人在詩中提到幾種物質。
第壹是植物——文杏與香茅。
1. 文杏,就是銀杏。 在深秋裏,銀杏樹滿樹的金黃景象,讓人趨之若鶩,觀為嘆止。
銀杏為中生代子遺的稀有樹種,系中國特產,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狀態的樹木。生於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黃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常與柳杉、榧樹、藍果樹等針闊葉樹種混生,生長旺盛。
銀杏為速生珍貴的用材樹種,邊材淡黃色,心材淡黃褐色,結構細,質輕軟,富彈性,易加工,有光澤,比重0.45-0.48,不易開裂,不反撓,為優良木材,供建築、家具、室內裝飾、雕刻、繪圖版等用。
銀杏的栽培區甚廣:北自東北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海拔40-1000米地帶,西南至貴州、雲南西部(騰沖)海拔2000米以下地帶均有栽培,江蘇省邳州市居多,以生產種子為目的,或作園林樹種。
據《西京雜記》卷壹記載,當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和外地紛紛貢獻名果異卉,其中杏樹珍品兩種,即文杏和蓬萊杏。以後文杏在關中壹帶逐漸普及。
在朝鮮、日本及歐美各國庭園均有栽培。
據傳,王維修建輞川別墅,就在文杏館前親手栽種了壹棵文杏。至今,這棵文杏樹樹齡已經有1200年,樹高20米,胸圍5.20米,冠幅18米,現在仍然枝繁葉茂,成為當地壹景。
2. 香茅 ,是壹種有香味的茅草,因有檸檬香氣,故又被稱為檸檬草。亦有名約茅菁或瓊茅。
其氣味可以驅除蚊子、跳蚤,減少房中的細菌。
生長分布區域: 中國的廣東、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第二是建築的部位:梁、棟和宇。
1. 梁 :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 梁 承托著建築物上部構架中的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築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2. 棟 :架構在屋至高處之木是棟之範式。房屋的脊檁。
現代人常用“棟梁”,意思就是指:屋頂最高處的水平木梁,支承著椽子的上端。
3. 宇 :房檐,泛指房屋。
第三是自然現象:雲和雨。
1. 雲 :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
2. 雨 :水蒸氣升到空中遇冷凝成雲,雲裏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懸在空中時,就下降成雨。
問題:
1. 詩人真的采用文杏、香茅作為建造的材料嗎?
如果真的話,采用珍貴的文杏樹作為房梁,這個建築物壹定非常的堅固。當詩人將焦點放在建築上的時候,他的焦點壹直是非常清晰的,他知道建築物房梁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建得牢固才能使建築物安全,並且存在的時間可以久遠。另外,詩人除了泛泛地提到房梁的建築材料之外,還在第三句提到了房梁當中最重要的那壹根梁木——棟。詩人不但明白建造的原則,還帶領我們去看那重中之重的部位。並且,在最重要的部位,帶領我們從物質的世界升華到精神世界。
香茅雖然不產在輞川地區,但是,由於唐朝,終南別業等郊外皇族文士的園林建造。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材料並不難找,而且,詩人對茅草的選擇也是選用比較高檔的。詩人在建造自己的精神園林,自然不會選擇普通的低矮茅舍可用的材料。而空間的氣味,當然也是要關註的點。
如果詩人並沒有真的采用文杏和香茅作為建築材料,那麽本詩就是像部分解讀所說,詩人都是采用象征的方式,把內心的禪境賦予在壹些可見的物質上了。但這與詩人大興土木花費巨資建造輞川別業似乎有點接合不上。
所以,我寧願相信,詩人真的采用了這些建築材料,而當時,他也真的被這樣真實的環境所環繞。
2. 雲和雨究竟象征了什麽?
雲、雨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現象,物質。但老百姓壹般都很務實,尤其是農民,雨水對稼穡的生長有價值,對農事有價值。自然地,老百姓的角度也是現實的。
但在詩人的眼中,雲和雨往往是詩意化的,象征化的。
詩人詩中提到的雲,是他在登臨高山,來到自己修築在高處的文杏館後,坐在山的高處,所見的。這雲不是在觸不可及的天空之中,而是在自己的文杏館裏,也就是說,詩人很有可能是被雲所包圍的,猶如羽化登仙的狀態。
於是他采用了壹個詞組來表達:棟裏雲。
而雲越積越多,詩人想到了另外壹群人,另外壹個空間維度的人——山下百姓。這些百姓,也有很多就是為詩人工作的農夫,或者是輞川別業附近生活的農夫,他們正期待著雨水的降臨。
他希望自己所見的風景能成為農夫們的甘露。
事實上,王維的山居生活,雖然恬靜,卻不是鴉雀無聲的,他經常到田裏,去溪邊,看農夫樵夫工作,看浣洗女,看打漁人歸來。這也是他山居生活的壹部分。所以,他欣賞他們的勞作,也關心他們的勞作。
雲和雨的變換,也同時提供了壹個空間的連接——棟裏雲,成了人間雨。
王維的詩總能三言兩句就勾畫出靜與動的變化,也能體會到詩人非常善於將“文杏、香茅”轉化成“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