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隅頑抗 ( fù yú wán kàng ) 解 釋 負:憑借,依仗;隅:靠邊沿的地方。憑借險要地勢,頑固抵抗。 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扼守在塹壕中的敵人想~,我們劈頭蓋臉便是壹頓猛掃。” 最後牛元峰逃到鎮東頭的小寨裏,指揮著壹個多營~,死不投降。 ★徐海東《奠基禮》近義詞 負險固守 反義詞 束手待斃、束手就擒 燈 謎 角鬥 “負隅頑抗”這則成語的“負”是依靠;“隅”是山勢險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蝸(即隅),莫之敢櫻。 戰國時,有壹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ē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沈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 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 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於和老虎搏鬥。後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