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原文_翻譯及賞析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原文_翻譯及賞析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雖非吾土且登樓,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東流,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宋代·蘇軾《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雖非吾土且登樓,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東流,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詠物 , 抒懷 , 感慨人生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東園的風景非常美,今日壹見果真如此,能消除我心中的愁悶。我雖然不是本鄉本土的人,但是登上樓臺壹看,這是我遊遍江南之地從未見到過的美景。正是因為東園美麗的風景才把我留在了這裏。

日照短的秋天,鮮明的楓葉如織錦。清白的秋霜降下後,深暗色的菊花卷縮成壹個球團了。回顧我的青春年華已交給東去的流水了。借助潘安的能耐,延緩我雙鬢發白,不要讓它像秋景那樣衰敗。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秋,蘇軾陪伴王勝之到了儀真,同時拜訪了真州太守袁陟,寄居於學宮,該詞是三人同遊東園時蘇軾所作。 賞析

上片,詠東園的迷人風光。第壹、二句,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寫“東園好”。“見說”,點明非“聽說”,是親身感受。具體好在哪裏,好在“能消”像蘇軾這樣政治“北客”之“愁”悶,這是鋪墊之筆。第三、四、五句,寫百聞不如壹見,東園風光實屬迷人。雖然蘇軾不是本鄉本土的人,但壹“登樓”,縱觀全景,氣象萬千,頓覺豁然開朗,令人神往。這是蘇軾“行盡江南南岸”所未曾見到的美景,頗有範仲淹在嶽陽樓上所觀寫山光水色的韻味,令人心曠神怡。正因田園如畫的儀真,才把蘇軾“淹留”、挽留住了。

下片,特寫眼前事物,感嘆人生短暫。第壹、二句特寫白晝“短日”的“楓”雖“明”而已“纈”,微寒“清霜”的“菊”既“暗”而又“球”。這典型的帶有雙關意義的深秋景物,是在給予蘇軾什麽。第三句,壹語道破此時此地蘇軾思想的真諦:“流年回首付東流!”似有人生短暫、不堪回首的愁悶。最後兩句,借助古代文人的傳統心理來自我安慰:憑借東園的美好景色,讓蘇軾內心增添了愉悅。憑借潘嶽的能耐,延緩蘇軾逐漸發白的雙鬢。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清代·納蘭性德《望江南·詠弦月》

望江南·詠弦月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 詠物 , 月亮寫景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宋代·蘇軾《趙昌寒菊》

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詠物 , 菊花品格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元代·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普天樂·詠世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

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詠物 , 寫花 , 月亮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