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關於夏後九伐在古籍中有哪些記載?

關於夏後九伐在古籍中有哪些記載?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大東之野,夏後氏於此舞九伐。”夏後氏名啟,相傳是大禹的兒子,後來建立了大夏王朝。大東之野,是指大東的壹片廣場。夏後氏在這裏指揮大家,練“九伐”這類的舞蹈。

據《禮記》解釋:“壹擊壹刺為壹伐”,所謂“九伐”就是手持器械,互相擊刺的9個回合。

至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西周人沿用夏代傳下來的“擊刺之法”,培養和鍛煉武士的攻防能力。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伐商前夕,用武舞鼓勵士氣,名曰:“武宿夜”,給“擊刺之法”配上了音樂,稱為“舞象”,隨後,又以滅商時的戰爭場面為題材,編了壹種“大武舞”,歌頌他的武功。

《史記·樂書》記載,大武舞的參加者有數百人,全部戎裝,手執兵器在音樂伴奏聲中做著各種隊形變換,壹***有6段音樂,隊形變換6次。

“九伐”、“舞象”、“大武舞”,都是早期以表現戰爭為內容的舞蹈。這些舞蹈有助於培養人的軍事技能,壹擊壹刺實際都帶有攻防含意,形式也與武術的對練有相近之處。

人們把在戰鬥中運用比較成功的壹擊壹刺、壹拳壹腿,反復模仿著、傳授著、習練著,夏後指揮大家進行攻防格鬥的訓練,使人們在狩獵活動和戰爭中積累的搏鬥技能相互交流和傳授,這實際上是早期的練武活動,實質是培養人們的軍事技能,壹擊壹刺都帶有攻防意識,形式也與後世武術的對練有相近之處,“擊刺之法”的回合,就是後世武術套路形式的最初模式。

《史記》中記載的大武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