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靛青,是從藍草裏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
出處:《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壹篇論說文,是《荀子》壹書的首篇。
原文節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麽)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壹般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幹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
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麽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擴展資料
這篇文章各段的條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闡述壹個具體問題,而且總在文章的開頭、結尾部分作出明確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壹句寫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這既是全文的壹個中心論題,也是第壹段所要開始闡述的內容。
而後面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而有力地照應首句,收束了上文,並且清楚地點明了首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來說明個人獨自冥思苦想遠不如學習有益。
又列舉了“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等幾個生活中十分常見而又極有說服力的比喻,而後有力地小結道:“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這裏,荀子從他的“性惡論”觀點出發,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惡的,其所以不同於眾人。
就在於他善於向良師益友學習嘉言懿行,以改變自己的不良天性。這個“物”字就從“舟楫”“輿馬”之類,變成了學習的內容,文字也就逐漸深化了。這裏舉的兩個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應的,也有壹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該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適當概括。
總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卻並不死板。先秦諸子的哲理散文,壹般都比較難讀,荀子這種謹嚴、樸實的寫作方法,對幫助讀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內容,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