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與面神經有關的頭面部反射檢查是什麽?

與面神經有關的頭面部反射檢查是什麽?

在臨床上,有關面神經的反射應用不多,其中比較常用的如下。

(1)眼輪匝肌反射(或稱皮質面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

中樞:腦橋和中腦的三叉神經中腦核—網狀結構—腦橋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檢查者以手指向後下方牽扯眼外眥部皮膚,並用叩診錘叩擊檢查者手指,正常人出現該側眼輪匝肌明顯收縮(閉目);同時,對側眼輪匝肌輕度收縮。口角向同側後上方牽引。應註意,叩擊不宜太重,以免引起驚恐反應。

臨床意義:周圍性面癱時減弱,中樞性面癱後面肌痙攣時,此反射亢進,昏迷時,此反射消失。

(2)眉間反射(或稱鼻瞼反射)

反射弧同眼輪匝肌反射。

方法:以叩診錘輕輕叩擊兩眉之間的部位,可見兩眼輪匝肌收縮兩眼瞼閉合。

臨床意義:壹側三叉神經及面神經損害均可使該側眉間反射減低或消失。在面神經炎時,此反射消失,則提示損害比較完全,預後較差。面肌張力增高時(如Parkinson氏癥候群),此反射亢進。

如果叩擊鼻根部時也出現同樣的反射,叫Myarson氏征,在Parkinson氏癥候群,此反射很容易引出。

(3)口輪匝肌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

中樞:腦橋和中腦三叉神經中腦核—網狀結構—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以叩診錘輕叩下唇或鼻旁部,可見同側上唇方肌及口角提肌收縮;如果叩擊上唇正中(人中穴處),則見整個口輪匝肌收縮,表現為雙唇緊閉並向前撅起,為陽性。

臨床意義:兩側皮質腦幹束病變,此反射出現,除壹歲以下嬰兒外,正常人均無此反射。

(4)眼面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

中樞:腦橋。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用手拇指按壓眼眶外緣(稍挨眼球,不要用力過大)或眶上切跡,癱瘓側沒有反應,引起病竈側眼及口輪匝肌收縮(閉眼和口角向上牽拉)。

臨床意義:面神經核上癱瘓較輕者,無半身癱瘓的任何根據,為查明究竟有無面神經癱瘓,眼面反射可為壹種好的檢查方法,借此可查出易被遺漏的病變。

(5)佛斯特(Chvostek)氏征(又名缺鈣擊面試驗)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第三支。

中樞:腦橋和中腦三叉神經中腦核—網狀結構—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以叩診錘叩擊耳前面神經出腮腺處,可引起同側面肌痙攣樣收縮。

臨床意義:此反射是手足搐搦癥的重要體征之壹,也可出現於其他反射性應激性增高的情況。

(6)角膜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眼支。

中樞:腦橋中部三叉神經感覺主核—網狀結構—腦橋中下部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以柔軟的棉花毛,輕觸角膜的外下方部位,引起雙眼輪匝肌收縮,反射性瞬目。

臨床意義:角膜反射喪失,可見於下列3種情況。

①反射弧傳入神經病變,三叉神經眼支的病變,除了面部該支的分布區(前額部皮膚)有感覺障礙以外,同時伴有角膜反射減低或喪失。角膜反射減低常常是三叉神經第壹支損害的早期癥狀,以後可隨病變進展而致喪失。由於小腦幕也是由三叉神經第壹支分布,故在後顱窩病變時,早期即可有角膜反射減低,如小腦出血的患者,有報道,同側角膜反射減低和消失為診斷的重要指征。

②角膜反射的傳出神經病變,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角膜反射的傳出神經為面神經,當周圍性面神經病變時,角膜受到刺激後不能瞬目,此種現象從廣義來看也屬於角膜反射喪失。

③壹側大腦半球病變,可表現對側角膜反射減低或喪失。有人認為,在頂葉有角膜反射中樞,或許可以得到解釋。如果兩側角膜反射均減低或喪失時,說明大腦兩側廣泛性損害(如在深昏迷、腦水腫、腦缺氧),侵犯了角膜反射的腦內反射弧。

結合膜反射與角膜反射的臨床意義相同。

(7)角膜下頜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眼支。

中樞:腦橋三叉神經感覺主核—網狀結構—面神經核、三叉神經運動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第三支。

方法:以柔軟的棉花毛輕觸壹眼角膜,不但引起雙眼輪匝肌收縮閉目(角膜反射),而且,反射性地引起翼外肌的收縮使下頜偏向對側。

臨床意義:此反射正常人並不存在,僅見於雙側皮質腦幹束損害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雙額葉廣泛損害也能引出此反射。

(8)掌頦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正中神經。

中樞:頸髓5~8和第1胸髓的後角細胞柱—脊髓丘腦束—腦橋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以鈍針輕劃,或用針刺手掌大魚際部皮膚,引起同側下頜部頦肌收縮。

臨床意義:是壹種原始的淺反射,2歲以後消失。在皮質腦幹束病變時,此反射出現,尤其在雙側皮質腦幹束病變時明顯亢進。

但同時研究者又指出,此種反射也可見於正常成人,但是正常人出現者與病理性的表現不同:第壹,病理性掌頦反射範圍比較廣泛,不單純限於大魚際部,在手背、上肢、軀幹,甚至於刺激下肢也有時可以引出;第二,病理性掌頦反射肌肉收縮幅度大,而且,持續時間較長。

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延髓性麻痹、多神經炎等疾患影響傳入或傳出神經時,此反射減低或喪失。皮質橋延束(尤其是雙側)損害時亢進,或見於額葉病變。額葉病變對側掌頦反射亢進。

(9)吸吮反射

反射弧傳入神經:三叉神經第三支。

中樞:腦橋三叉神經感覺主核—網狀結構—面神經核。

傳出神經:面神經。

方法:輕劃唇部或輕觸口唇,立即出現口輪匝肌收縮,上、下唇撅起作“吸吮”動作。

臨床意義:與口輪匝肌反射相同,見於額葉病變和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