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非常好的問題。關於職業化(英文叫“Professionalism”),我非常喜歡這樣壹個解釋:職業化,就是商業世界的教養。
我們先來看看,什麽是教養。
大雨剛停,馬路上很多積水,壹位司機開車從妳後方駛來,妳趕快往人行橫道裏面躲。這時,他踩剎車減速,緩緩經過妳的身邊,沒有濺起壹滴臟水,直到開出很遠之後,才重新加速。這就是教養,壹種對自己的利益,與別人的得失之間,分寸的拿捏。
他接著把車往前開,到了壹個開闊的三叉路口。路口有壹個“暫停(STOP)”標誌,但明顯四向無車。他沒有減速直接轉彎,而是按照標誌要求,完全把車停住,做了壹個實際很沒必要的左看、右看的動作,再重新啟動汽車,右轉前行。這就是教養,壹種在既定規則之下,對自己的克制。
教養的本質,就是對外的分寸感,和對內的克制力。 排隊買票,不大聲喧嘩,不亂丟垃圾,自動扶梯靠右站等等,都是源自於這種分寸感,和克制力。因為妳尊重別人,所以別人也會尊重妳、信任妳,長遠來看,妳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最終獲得更大的個人成功。
在商業世界也是壹樣。
我們每天要與很多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競爭對手打交道。 如果妳能足夠尊重別人,在商業世界中表現出高超的教養,也就是職業化素養,妳的合作夥伴會尊重妳,信任妳,妳的競爭對手也會覺得,妳是壹個值得敬重的對手,從而不斷降低信任成本,積累越來越多的影響力和勢能,最終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所以,用“商業世界中的教養”,尊重別人用微信的方式,尊重別人看郵件的習慣,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尊重別人的觀點,從而反過來贏得別人的尊重,降低妳與整個世界的“信任成本”,就是所謂的“職業化”。
講了四天哪些“是”職業化的行為之後,今天我想與大家聊壹聊,哪些“不是”職業化的行為,在商業文明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避免妳在不經意間,損失了別人對妳的尊重和信任。
有些人很喜歡說“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放心,妳的事,就是我的事”,“沒問題,哥明天就給妳搞定”。可是,第二天酒醒之後,自己說過什麽,全忘了。完全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過分承諾(Over-Commitment),都是職業化的大忌。
這樣行為成性的人,基本可以退出商業界了。這樣行為泛濫的地方,基本已經脫離商業社會了。
“我不就是遲到了15分鐘嗎,我保證,不耽誤妳後面的事,還是按照原定時間,準時結束。”
這也是壹種很危險的想法。妳把和別人約的1小時,當成了自己的財富,然後大手壹揮,這15分鐘我不在乎,沒了就沒了。妳要記住,這15分鐘不是妳的,如果45分鐘真的可以聊完,那省下來的15分鐘,對方壹定有比等妳更重要的事情可做。
千萬不能遲到。如果真的遲到了,壹定要非常誠懇地道歉,並且補償對方。
第三、勸酒。
“妳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這是中國商業界的壹道奇觀,讓外國人看得目瞪口呆。這個邏輯在哪裏?妳喜歡喝,妳就喝;我不喜歡喝,我就不喝。“我不喝就是看不起妳”,這個邏輯到底在哪裏啊?
勸酒,究其根源,是壹種“服從性測試”。勸酒、服毒、投名狀,都是在商業文明還不健全的時候,建立信任的手段。把這壹瓶喝下去,我就把訂單給妳;把這顆毒藥吃下去,完成任務後,再給妳解藥;去殺個人,帶著人頭上梁山,我們就是兄弟 …… 是壹個道理。
試著把喝酒,僅僅當成自己的愛好吧。
“劉潤老師,我是個創業者,有個項目想聽聽妳的意見。”這條消息,淹沒在陌生留言中。他繼續留言“劉潤老師,妳能回復壹下嗎?”沒回。“劉潤老師,妳的意見對我很有價值。”沒回。“沒想到妳是這樣的劉潤老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任務、優先級,甚至自己的困惑。如果別人正好有空幫到妳,妳可以選擇感激。但如果別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沒能幫妳,也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傷害了妳。
職業化的本質: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降低信任成本。職業化,是商業世界的教養,來自對外的分寸感,和對內的克制力。
我今天與大家分享了四個“非職業化”的案例:失信、遲到、勸酒、打擾。
如果妳能足夠尊重別人,在商業世界中表現出職業化教養,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降低與整個世界的信任成本,獲得更大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