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載乾。江夏修元鄉熊家灣人,後遷石嘴袁家河楠木廟村。早年因父親早死,家道中落,讀書不成,乃入商店當學徒;曾在武昌平湖門壹帶碼頭做搬運工。後入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當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團體日知會。宣統三年(1911年)春,加入***進會,繼雷振聲之後擔任***進會工程第八營營代表。至起義前夕,在營中發展會員200余人,任工程營革命軍大隊長。1911年9月24日,***進會、文學社召開聯合大會,制定起義方案,采納其建議,決定由工程營負責占領該營防地楚望臺軍械庫。10月10日,工程營革命同誌面對孫武受傷,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就義,起義計劃暴露的嚴峻局面,議決率先發動起義。程正瀛首先開槍打死值班排長陶啟勝,後擊斃前來彈壓的黃坤榮、張文濤,全營振動,槍聲四起。熊立即以該營代表和革命軍大隊長身份首先率部發難,“下樓吹哨笛集合隊伍”,隨即對空連放3槍,首先率部占領楚望臺軍械庫。進攻督署戰鬥開始後,熊組成敢死隊40人攻破督署東轅門。督署下,武昌光復。陽夏戰役爆發,任民軍第五協統領,先後在漢口劉家廟、大智門、跑馬場壹帶與清軍激戰。
次年1月湖北軍政府整編各部,第五協編入第三鎮,移駐雲夢壹帶;3月,改協為旅,任第五旅旅長;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陸軍少將銜,1913年補授勛五位。因反對黎元洪與袁世凱勾結,受黎通緝,乃棄職逃至贛、寧、滬等地。旋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遭黎元洪懸賞通緝和缺席審判,遠走日本。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秋回鄂,被孫中山委為討袁鄂軍司令。後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軍。中國國民黨成立,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並受聘為湖北革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委員,1930年壹度兼任武昌市長。1931年調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6年退役。
武漢解放前夕,參與維持地方治安,為武漢市臨時救濟委員會公安組負責人之壹。新中國建立後,歷任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參事室參事、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孫中山90誕辰全國紀念大會籌備委員。1961年,曾同溫楚珩、李白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參加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大會。1969年5月31日逝世後葬於武昌九峰山。著有《辛亥首義工程營發難概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