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底,紅軍第壹方面軍先頭部隊在張團長和秦政委的率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經黃平、甕安來到貴州境內烏江南岸的黃家村,準備突破烏江。
烏江自古號稱天險,兩岸陡峭,水深流急,是遵義、桐鋅南面的壹道天然屏障,因此紅軍要奪取遵義、桐鋅就必須先渡烏江。在前有頑敵,後有追兵的艱難條件下,紅軍先頭部隊與敵人鬥智鬥勇。
紅軍先頭團在三天之內,機智勇敢地打敗了烏江對岸的侯立擔的壹個旅的兵力,完成了突破烏江天險的戰鬥任務,保證了全軍向遵義進軍作戰計劃的實施,為中國革命開辟了壹條勝利的道路。
擴展資料:
片名:突破烏江?(1961)
導演: 李舒田 / 李昂
編劇: 朱砍
主演: 於純綿 / 劉江 / 曲雲
相關歷史戰爭:
突破烏江之戰,1935年1月1日,中央紅軍於貴州甕安之江界河、開陽之茶山關和余慶之回龍場等渡口分3路開始強渡烏江。2日,紅1軍團第2師第4團於江界河強渡成功,占領豬場,另2路亦強渡成功,分別占領尚稽和箐口。6日,中央紅軍全部順利渡過烏江。
烏江的地理環境:
烏江幹流全長1037公裏,流域面積8.79萬平方公裏。六沖河匯口以上為上遊,匯口至思南為中遊,思南以下為下遊。較大支流有六沖河、貓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巖河等15條,天然落差2 123.5米,年均流量1 650立方米/秒。
流域內年均徑流深600毫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徑流量的80%。烏江水系呈羽狀分布,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