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壹本書去巴黎》中,林達去巴黎旅行時帶了壹本書。
來自林達《帶壹本書去巴黎》書中配圖
林達,是壹對美籍華人作家夫婦合用的筆名,夫為丁鴻富,妻為李曉琳。
這本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78年出版,定價人民幣1.15元。1957年的5月北京第1版,1978年的4月吉林第1次印刷,從排版到印刷中間整整隔了21年。
1978年的學生們已經因書荒餓了整整10年,聽說有壹批世界名著譯本要發行,早早跑到書店去打探,跟工作人員套近乎。這些名著出版後很快就被大家瓜分,壹本不剩。林達的書,就是這樣搶購回來的。
1982年這本書加印,開本大了壹些,價格漲到1.60元,林達還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直到回家,才意識到自己並不需要第2本壹模壹樣的書。
這還沒完。買回來以後,林達小心翼翼把書放入書架,又放了22年沒有去讀它。當時和林達壹起搶購的人,壹定有人也是“搶”回家之後束之高閣。
來自林達《帶壹本書去巴黎》書中配圖
這本書,就是維克多·雨果的《九三年》。相對《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來說,《九三年》沒那麽出名,卻是雨果晚年出版的最後壹部重要作品,堪稱“壓卷之作”。
壹本書在排版完成21年後才出版,林達費盡心思買了2次,買回來之後放了22年,直到去巴黎旅行才帶上它、讀了它,這其中應該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必需品的嚴重缺乏會對人造成精神方面的損傷,其後果是壹種輕度的精神不正常。 例如,很多家庭的老人都會有收藏垃圾,甚至撿垃圾回家的怪癖。這是物資嚴重匾乏時代留給人們的後遺癥。 而我們這壹代,又有壹些人會有近乎瘋狂的買書習慣。
——林達
說起來慚愧,小圖也有近乎瘋狂的買書習慣。自己手上這本出版於1999年5月的《九三年》,購於2020年6月,定價22元,11.4元買到手;買回來放了近2年,2022年3月才讀完。
故事的開始切口很小。在壹片森林裏,壹群紅帽子軍圍住了壹個正在哺乳3個小孩的母親,她的丈夫剛剛死去。
“誰打死的?”
“不知道。”
“怎麽誰打死妳丈夫的也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
“是藍軍的人,還是白軍的人?”
“是壹顆子彈。”
這群紅帽子軍***同決定收留了這位母親和3個小孩,小孩最大的不過4歲,最小的才1歲多壹點。
那是1793年5月左右。那時缺面包、缺煤炭、缺肥皂、缺肉。每個人每10天才有壹磅肉的配給,人們為了買面包排隊,經常壹排就是壹個通宵。物價飛漲,木柴賣得太貴,有些窮得叮當響的人不得不把床劈了當柴燒。
這壹年初,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送上了斷頭臺。
當路易十六被判死刑時,羅伯斯比爾的生命只剩下壹年半,丹東只剩下壹年零三個月,韋爾尼奧只剩下九個月,馬拉只剩下五個月零三星期,勒佩勒蒂埃·聖法爾若只剩下壹天。
那些我高中時背得要死要活才背下來的法國大革命 歷史 ,在這本書裏,變成了壹個個鮮活的人物,具象起來。
被紅帽子軍收留的那位母親和3個小孩成了貫穿全書的關鍵人物,也閃耀著戰爭年代人們身上的人道主義光輝。
壹位曾是親王的老人,在壹艘船的護送下在法國登陸。在船上大炮脫離管制滾動時,老人救了大炮手壹命,先是獎賞了他,又下令處死了他。
同樣是這位老人,在登陸後,到處都是對手懸賞抓他的告示。老人被壹位乞丐救了,卻在找到自己的手下後,下令放火燒了乞丐的村莊,槍殺了那裏的紅帽子軍,連隨軍的婦女都沒放過,包括那位母親,還劫走了3個小孩。
“窮人想當富人,富人不願當窮人。”1793年6月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統治,通過救國委員會實行專政。
老人朗德納克原是壹位親王,那些下令抓他的告示,簽字人是他的侄孫、他的繼承人——郭文。而被救國委員會派去監督郭文的人,是郭文幼時的家庭老師、曾是神父的西穆爾登,兩人情同父子。
老人奉行“絕不寬恕”,糾集六七千農民軍在旺代發動叛亂。曾是神父的西穆爾登同樣殘酷到令人聞風喪膽。僅有壹千多名正規軍的郭文,卻有壹顆奉行仁愛之心。
自由、平等、博愛,都是和平與和諧的信條。為什麽要給這些信條壹個嚇人的外表呢?我們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要爭取各個民族形成世界性的***和國。那麽,我們就不應當使他們感到害怕。恐嚇有什麽用呢?恐嚇不能吸引各個民族,正如稻草人不能引誘鳥雀壹樣。為了行善就不應該去作惡。推翻王位並不是為了豎起斷頭臺。殺死國王,讓民族生存下去。打掉王冠,放過腦袋。革命是和諧,不是恐怖。溫和的思想並沒有被嚴酷無情的人好好貫徹。我認為赦免是人類語言中最美好的字眼。我只在自己有流血的危險的時候才願意流血。不過,我只會打仗,只是壹個軍人。可是,如果人們不能寬恕,那麽就根本不值得去爭取勝利。讓我們在戰鬥中是敵人的敵人,勝利後就成為他們的兄弟。
——郭文
郭文從不槍殺俘虜,還會寬恕那個向他開槍、差點殺死他的敵人。在以少勝多打敗老人之後,郭文將老人和他僅剩的十幾名手下逼退進了他們家族的城堡——拉杜格·郭文城堡。
3個小孩成了他們之間談判的籌碼。老人把3個小孩鎖進了城堡的圖書室,威脅郭文如果不放他們壹條生路、就放火燒死3個小孩,毀掉這座城堡。郭文想救3個小孩,卻不想妥協放走老人。
跟紅帽子軍壹起被老人下令槍殺的3個小孩的母親沒死成,被救過老人的乞丐救了回來。為了找回3個孩子,活下來的母親也在奔赴拉杜格城堡的路上。最後的拉鋸戰在城堡展開。
九三年是戰爭的壹年。歐洲反對法國,法國反對巴黎。什麽是革命呢?就是法國對歐洲的勝利,巴黎對法國的勝利。因此,九三年這可怕的時刻舉足輕重,比本世紀的任何時期都更偉大。歐洲進攻法國,法國進攻巴黎,還有什麽比這更悲慘的呢?這是史詩性的悲劇。
人生來不是為了戴鎖鏈,而是為了展翅飛翔……人在破壞、摧殘,人在扼殺,人在殺戮,但夏天依舊是夏天,百合花依舊是百合花,星辰依舊是星辰。
戰爭的意義到底是什麽?3個小孩命運如何?還能跟自己的母親團聚嗎?想要救3個小孩的郭文,命人去找3層樓高的梯子,卻調來了壹架斷頭臺。相愛相殺的祖孫之間、師徒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答案盡在《九三年》。全書***有三個部分:在海上、在巴黎、在旺代,各有各的精彩。
現在的我們不用經受戰爭之苦,想要買壹本書,不用費那麽大心思;想要讀壹本書,也不需要等那麽久。
小圖讀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羅國林譯本的《九三年》。這個版本很難找,小圖找來了同為羅國林翻譯的、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九三年
豆瓣9.1分。本書發表於1874年,是雨果創作的最後壹部小說。書名的意思是1793年,該年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1794年)中的關鍵壹年。本書既歌頌了此次革命的正義性,又批判了革命者只講暴力、不講人道。
作者:[法]雨果 著,羅國林 譯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鄭永慧譯本的《九三年》也還不錯。鄭永慧是中國知名法文翻譯家,壹生翻譯了雨果、巴爾紮克、大仲馬、梅裏美、福樓拜、莫泊桑等法國著名作家的40余部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是法文翻譯界的泰鬥。
九三年
小說反映了1793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波瀾壯闊的 歷史 畫面,對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展開的生死搏鬥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從某種意義上說,《九三年》是雨果壹生思想的概括和總結,也是雨果藝術性上堪稱完美的作品。
作者:[法]雨果 著,鄭永慧 譯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開頭提到的《帶壹本書去巴黎》,讀壹讀這本書,或許能加深妳對《九三年》的理解。
帶壹本書去巴黎
林達帶著壹本描寫“革命”的文學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蘭西的城堡、廣場、宮殿、教堂、博物館,咀嚼著文化的成果,品味著藝術的盛筵,傾聽著 歷史 的回聲,感悟著前人在血與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於濃厚的法國 歷史 文化氛圍中,用大量的 歷史 細節和場景,豐富了對藝術、文化,對 歷史 、 社會 ,以及對“革命”的理解。
作者:林達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如果妳喜歡雨果的話,這裏還有很多相關作品可以看看:
雨果-世界十大文豪
白色的凱旋門和黑色的艾菲爾鐵塔,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殿群和景色宜人的塞納河風光,歡快熱烈的波爾多舞和芳醇可人的香檳酒,這壹切都在向人們展示著壹個美麗浪漫的國度——法蘭西。美麗的國度絕不僅僅止於浪漫,生活在六邊形國土上的法蘭西民族更不乏英雄的史詩和傳奇的人物。
作者:童壹秋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巴黎聖母院
在雨果的筆下,巴黎聖母院絕不是壹個完備的、定型並能歸類的建築:它不再是羅曼式的,但還不是哥特式教堂,因而成為集萬形於壹身的神奇之體,成為令人景仰的科學和藝術的豐碑。1831年,《巴黎聖母院》壹經出版,它又成為文學的豐碑了。於是,這座大教堂和這部小說就聯結在壹起,兩座豐碑並肩而立,再也分不開了。
作者:[法]雨果 著,李玉民 譯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巴黎聖母院
本書以1482年的法國為背景,以吉普賽姑娘愛絲美拉達與年輕英俊的衛隊長,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醜陋的敲鐘人之間的關系為主線,熱情嘔歌了吉普賽姑娘與敲鐘人高尚的品格,深刻鞭撻了衛隊長與副主教的虛偽與卑下。
作者:[法]雨果 著,陳敬容 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壹部長篇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壹統治時期的 歷史 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
作者:[法]雨果 著,陳敬容 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雨果詩選
精選雨果壹百首不同時期的詩作,包括《頌歌集》《東方集》《秋葉集》《暮歌集》《心聲集》《光影集》《懲罰集》《靜觀集》《歷代傳說集》《林園集》《兇年集》《祖父樂》和《精神四風集》中的代表詩作,全面展示了這位偉大詩人的成就。每首詩後面附有“題解”,對創作背景、詩句意義、藝術特點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幫助讀者加深理解。
作者:[法]雨果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雨果詩歌精選
作者:雨果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悲慘世界(全2冊)
法國著名作家、世界浪漫主義文學代表維克多?雨果 “命運三部曲”之壹。本書通過對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冉阿讓被卞福汝感化後做出的壹系列感人事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 社會 的腐朽,同時也表達了對在封建壓迫下窮苦人民悲慘生活的深切同情。
作者:[法]雨果 著,金孩 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悲慘世界
作者:[法]維克多·雨果 著,李玉民 譯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笑面人(上下冊)
豆瓣8.3分,法國大文豪雨果流亡期間的最後壹部作品,被譽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的又壹部浪漫主義傑作。通過貴族後裔格溫普蘭面容被毀後所經歷的壹系列遭遇,揭示了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 社會 現實和尖銳矛盾,描繪了壹幅人民群眾悲慘生活的畫面。
作者:[法]維克多·雨果 著,李玉民 譯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雨果散文精選
由我國知名學者、翻譯家,中國 社會 科學院終身榮譽學部委員柳鳴九主編,各卷的翻譯者,如馬振騁、蒲隆、楊武能等,也均為我國著名翻譯家,在業界多有影響。
作者:柳鳴九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維多克·雨果回憶錄
記錄了雨果從1823年到1871年近五十年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被《費加羅報》譽為“19世紀法國史的文獻之壹”。在這本史詩般的作品中,維克多·雨果全面記錄、深刻剖析了霧月18日政變、拿破侖戰爭、波旁王朝復辟、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六月起義、普法戰爭、巴黎公社起義等壹系列波瀾壯闊的重大 歷史 事件。
作者:[法]維多克·雨果 著 高穩 譯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主編丨木月
美術編輯丨小柒
文案編輯 | 戎馬未央
圖文來源 | 網絡 中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