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意思解釋如下:
戰國時有個人到趙國邯鄲去,看到那裏的人走路的姿勢很美,就跟著別人學,結果不但沒學會,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了。後來用“邯鄲學步”比喻壹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壹、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就決定前去學習。他風塵仆仆地來到邯鄲,果然見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勢十分優雅,走起路來儀態萬千,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翩翩風度。
少年趕緊跟著路上的行人模仿起來,人家邁左腳,他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他也跟著邁右腳。可是學了幾天,他卻怎麽也學不會,而且越走越別扭,姿勢比以前更難看了。
少年心想:肯定是我之前的走路方式太有問題了,我壹定要把它徹底拋棄,才能學會新姿勢。於是他開始從頭學走路,每邁出壹步都要仔細推敲下壹步的動作。
就這樣廢寢忘食地學習了三個月,他每天刻苦練習,卻始終沒有學會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路方式也忘得精光。最後,少年徹底不知道該怎麽走路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二、成語寓意:
燕國人努力向別人學習,應該肯定,但是他依樣畫葫蘆的生搬硬套並不可取,不但沒學到別人的精髓,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丟了。
學習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須先細心觀察別人的優點,研究邯鄲人之所以能夠走得優雅的關鍵之處,除了步法外,那種優雅是否和他們的神態、心境,甚至文化有關?再從自己的實際狀況來檢視,要將步伐調整成邯鄲人的樣子,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人那樣盲目,壹味崇拜別人,結果必然是功夫沒學成,不切實際,自己的長處也丟光了。
不過若從“刻苦學習”的角度來看,燕國人的精神應該受到肯定,雖然他的學習方式不對,但是至少“肯學”,比起很多不肯學習、任由自己安於現狀的人,燕國人更有改變的勇氣。如果有朝壹日他領悟訣竅,要優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