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私自與他的部屬乘船渡海而去。
(2)齊國人聽說他很有才能,讓他做卿相。
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能力。解答本題時,要註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解釋以及句式的準確表述,特別要註意現代漢語的規範表述,壹般采用直譯。如(1)中,要註意準確把握“徒屬”“行”的解釋;(2)中,要註意“賢”的解釋以及把省略句“以為相”補全。
參考譯文:
範蠡侍奉越王勾踐,與勾踐運籌謀劃二十多年,終於滅了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越軍向北進軍淮河,兵臨齊、晉邊境,號令中原各國,來尊崇周室。勾踐稱霸,範蠡做了上將軍。回國後,範蠡以為盛名之下,難以長久,況且勾踐的為人,可與之同患難,難與之同安樂,於是他打點包裝了細軟珠寶,私自與他的部屬乘船渡海而去,始終未再返回越國。
範蠡乘船飄海到了齊國,更名改姓,在海邊耕作,父子合力治理產業。住了不久,積累財產達幾十萬。齊國人聽說他很有才能,讓他做卿相。範蠡嘆息道:“住在家裏就積累千金財產,做官就達到卿相高位,這是平民百姓能達到的最高地位了。長久享受尊貴的名號,不吉祥。”於是歸還了相印,全部發散了自己的家產,送給知音好友同鄉鄰裏,秘密離去,到陶地住下來,自稱陶朱公。
2. 名人炫富之恥的故事1.石崇和王愷比闊鬥富,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
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壹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這棵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當的。
王愷把珊瑚樹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拿鐵如意敲它,馬上就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寶物,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厲。
石崇說:“不值得發怒,現在就賠給妳。”於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裏的珊瑚樹全都拿出來,三尺、四尺高的,樹幹、枝條舉世無雙,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
王愷看了,自感失落。-----2.石崇與綠珠的故事;綠珠(?~ 300)今廣西博白縣雙鳳鎮綠羅村人,生雙角山下,西晉石崇寵妾。
綠珠 西晉太康年間,石崇為交趾采訪使,途經博白地,驚慕綠珠美貌,用三斛(壹說為十斛)明珠聘她為妾,並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內築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她思鄉之愁。綠珠美而艷,善吹笛,亦善舞石崇創作的《明君》(即《王明君辭並序》,是最早歌詠王昭君的文獻),因而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別有寵愛。
石崇在金谷園每次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見者都忘魂失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於天下。 石崇在朝廷裏投靠的是賈謐,後來賈謐被誅,石崇受牽連被免官。
當時趙王司馬倫專權,依附於趙王倫的孫秀暗慕綠珠,現在石崇被免職,他明目張膽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綠珠。石崇把身邊的歌妓數十人叫出,任由使者挑選。
這使者就說,妳身邊的這些歌妓確實非常美麗,但我是點名來要綠珠的。石崇勃然大怒:“綠珠是我所愛,斷然不能給妳。”
由於石崇堅持不給,孫秀大怒,勸趙王倫誅石崇。趙王倫於是派兵前往誅殺石崇。
當來抓石崇的士兵出現在金谷園門口的時候,石崇對綠珠說:“我現在因為妳而獲罪啊。”綠珠流淚說:“願效死於君前,不令賊人得逞!”,隨即墜樓自盡。
石崇被亂兵殺於東市。
3. 古文PPT〈〈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裏指誌同道合的人。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壹起探討問題,是壹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壹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裏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妳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麽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裏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壹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裏,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壹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麽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壹起走路,其中壹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註意改正。”這裏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壹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4. 初三語文文言文全部ppt課件初三下冊詩文篇目:17 公輸18 《孟子》兩章19 魚我所欲也20 《莊子》故事兩則21 曹劌論戰22 鄒忌諷齊王納諫23 愚公移山24 《詩經》兩首公輸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現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編輯本段1、譯文 公輸盤替楚國制造雲梯這種器械,制成後,準備用它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件事後,從魯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您有什麽見教嗎?” 墨子說:“北方有個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殺了他。”公輸盤很不高興。
墨子說:“請允許我奉送給妳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決不殺人。”
墨子站起身來,拜了兩拜,說:“請允許我說明我的來意。我在北方聽說您制造了雲梯,要用它攻打宋國。
請問宋國有什麽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卻沒有足夠的人民,發動戰爭去殺害缺少的人民,卻去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算這是明智;宋國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這是仁愛;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不向楚王諫諍,不能說這是盡忠;去諫諍了然而沒有成功,不能說這是能力;妳遵守道義不殺少數人卻殺多數人,不能說這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理屈辭窮,心裏不服。)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停止攻宋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把造雲梯的事對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為什麽不向王引進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拜見楚王,說:“假如現在有這麽壹個人,拋掉自己華麗的車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拋掉自己錦繡衣裳 *** ,卻想去偷鄰居的粗布衣服;放著自己的好飯好菜不吃,卻想去偷吃鄰居粗劣的食物。
大王認為這是什麽樣的人呢?” 楚王說:“這個人壹定是患有偷盜的毛病了。”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裏。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雲夢澤,犀兕(si四聲)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裏的魚鱉黿(yuan二聲)鼉(yuo二聲)多的天下無比,宋國就像人們所說的沒有野雞兔子鮒魚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國有高大的松樹梓樹楩樹楠樹樟樹(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這種做法就和這個患偷盜病的人的情況壹樣。”
楚王說:“妳說得對呀!雖然如此,不過公輸盤給我制造雲梯,我壹定要攻下宋國。” 於是,召見公輸盤。
先生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墻,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壹連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先生墨子壹次又壹次的抵禦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衛方法還有綽綽有余。 公輸盤屈服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什麽方法來對付妳了,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妳用什麽方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 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了,於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u三聲)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的軍隊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孟子》兩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5. 古文《論語》PPT學而第壹『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為政第二『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2』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7』子遊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8』子張學幹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11』或問□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