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同,不壹致:歧義。歧視
筆畫數:8;部首:止;筆順編號:21211254
筆畫順序:豎橫豎橫橫豎折捺
詳解
歧qí形同本義〖havingextratoes〗_,《說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集韻》歧趾而臚情。
張衡《思玄賦》叉開,事物錯出〖forked;branching〗物兩為歧。
《爾雅·釋名》歧舌國。
《山海經·海外南經》光歧儼其偕列。
潘嶽《笙賦》無為在歧途。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多歧路。
唐·李白《行路難》又如:歧歧;歧旨;歧言;歧意不同,不壹致,有差別〖divergent;different〗。如:歧雜;歧趨聰穎〖wise〗。如:歧嶷;歧秀歧qí名岔路〖branchroad;forkedroad〗路旁壹歧東上。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亦指走入歧路大道以多歧亡羊。
《列子·說符》又如:歧旁;歧道;歧阻指正式或正當途徑以外的其他途徑〖branch〗。如:歧差;歧誤歧出qíchū〖inconsistancy〗指本文之內文字前後不符
出處
[①][qí][《__》巨支切,平支,_。]岔路。指走入歧途。指正式或正當途徑以外的其它途徑。同壹物分而為兩支,分叉。不同,不壹致,有差別。聰穎。參見“歧嶷”、“歧秀”。見“歧歧”。
辰集下止字部歧;康熙筆畫:8;頁碼:頁576第02__巨支切集__移切,?音祁。集_同_。足多指也。或作枝。又歧路也。_延之·赭白___歧矩步。_歧,歧路也。《_雅》曰:二__之歧。後_·_堪__穗_歧。_壹___,如歧路之二_。又歧歧,_行貌。潘嶽·笙___歧歧。通作岐。又玉篇古文?字。__邑部四_。
說文解字中沒有查到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