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壹。
海明威的壹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壹書獲得普利策獎 ;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海明威壹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壹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仿徨。
他壹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
海明威的創作特點
直觀
文學藝術要表現情感,但情感卻是依靠事物的外觀透視出來的,越是對事物外觀的直接描摹,越能產生強烈的視覺真實性,越能拉近讀者與作家的距離。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視覺化語言,將視覺、嗅覺、聽覺等感官印象付諸語言,寫出了事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
以直接的物象表現宇宙與生命。如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中海明威曾這樣寫道,男人躺在帆布床上,他越過含羞樹的濃蔭向陽光炫目的平原望去,有三只碩大的鳥討厭地蹲著,還有許多在展翅翺翔。海明威用這種簡單、質樸的語言就是為了突出物象的清晰度與可視可感度。
這種語言風格的形成與印象派大師塞尚密切相關,從塞尚那裏海明威學會了怎樣控制讀者的目光,如在早期小說《在密執安北部》中海明威就將視點集中於年輕姑娘莉芝·科茨身上,隨著她的眼光描寫景物,以此來暗示其純潔無邪、樂觀天真,對未來充滿憧憬。
復合句與分句短語的使用比較符合正式文體,但句子過長使人看起來比較費勁,因而,海明威在對話中就力求克服這壹缺陷,用簡潔、流暢、有鮮明節奏感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意識流動,這種文字表述常能產生視覺化的效果,
給讀者帶來了視覺沖擊。如《老人與海》中,大馬林魚拖著老人桑提亞哥遊了壹天壹夜,老人幾乎暈倒,但仍堅持不放棄,這時作者用極為簡潔的幾個字“拉呀,手啊,他想。站穩了,腿兒”,準確表達出老人的疲勞感,從而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與心理感受。
在短篇小說《白象似的群山》的結尾,作者就用不厭其煩地重復“那就請妳,請妳,求妳,求妳,求求妳,求求妳,千萬求求妳”,形象表達了姑娘的心煩意亂,並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百度百科-海明威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