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能力比學歷重要總結陳詞

能力比學歷重要總結陳詞

學歷和能力孰輕孰重

2011年06月24日 14:35 來源:《中國大學生就業》

文/四川天壹學院高級職業指導師 關彤

沒學歷不代表沒學問

學歷與學問之間不成正比,有學歷不壹定有學問,學歷高不壹定學問高;無學歷不壹定無學問,學歷低也不壹定學問低。也就是說,學歷與學問是不能簡單地加以類比的。學歷的高低只能反映出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壹層次學歷的人群中,也同樣存在著學問的差異。同理,人的學問也是要在社會實踐中加以積累和提高的,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身學問。真正的能力就是學問。學問包含專業素養與實踐領悟,缺壹不可。

陳寅恪先生曾遊歷歐洲各國名校,他學了知識就走,但沒拿下壹個學位。梁啟超當年曾向清華校長曹雲祥推薦陳寅恪。曹校長覺得,對方壹沒有什麽名著,二無博士學位,怎麽能信任呢?梁先生怒道:“沒有學銜,沒有著作,就不能當國學院的教授啊?我梁啟超雖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壹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才有了壹個陳寅恪。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什麽學歷?按現在的標準衡量,他只是相當於高中畢業而已,但是,這並不妨礙他24歲時成為北大的哲學教授;國學大師與書法大家啟功先生什麽學歷?按他自己的話講:“中學生,副教授,學不專,藝不透”,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壹代國學泰鬥與宗師讓人仰望;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什麽學歷?初中畢業的他,創造了驕人的成就。

高爾基沒有讀過大學,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登上了文壇,他寫出了《我的大學》等許多不朽的著作,成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玉寶沒進過學校門,他寫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卻家喻戶曉,成了倍受人們歡迎的傳世之作,成為著名的軍隊作家;青島港橋吊司機許振超只有初中文憑,他刻苦鉆研技術,壹年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等等,人稱“許大拿”。沒有經過正規學歷教育而通過社會實踐自學成才,擁有真才實學和不俗能力的人大有人在。

學歷真的無用嗎?這無疑是壹個爭論頗大的話題。自索尼公司創辦人盛田昭夫的《學歷無用論》出版後,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這些質疑,其實更多地是因為大家對學歷所代表的能力有不同的觀點。盛田昭夫的觀點是,學歷並不意味著妳實際的工作能力能夠達到企業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壹個人的學歷來評價其工作能力,則難免會本末倒置。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傑認為:“盛田昭夫揭示了壹個重要原理:不能無限度擴大教育的功能,天賦對人的影響是極大的,因而企業更應註重實踐能力,而並非學歷。”

為官壹定要高學歷?

學歷與能力到底是壹種什麽關系,這個很難界定,因為許多有高學歷的人,能力卻極其壹般,是典型的高分低能;而某些能力很強的人,學歷卻不見得很高。本來,學歷與能力、文憑與水平,既有對應關系,但絕對不是那種“水漲船高”式的絕對的對應關系,必須因人而異,具體分析,在實踐中檢驗和衡量壹個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們壹方面推崇“英雄不問出處”,另壹方面卻對某些低學歷人而取得成功的人大加詬病,這實在是壹種自相矛盾的悖論。

2008年3月上任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其學歷是“中專”。在第十壹屆全國人大壹次會議公布的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簡歷中,張平的中專學歷意外地成為公眾和媒體熱議的熱點話題。當時媒體評論說,“壹紙中專學歷,顯現出無可替代的含金量;壹紙中專學歷,羞煞多少‘權力文憑’!”其實張平的中專學歷並不代表他就是中專水平,他的工作經歷與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2009年原南京市市長蔣宏坤被提拔任命為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蔣宏坤1954年1月生,漢族,江蘇張家港人。大專學歷。他當過知青、做過工人,在張家港工作了28年,有豐富的基層工作履歷。江蘇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王國生對蔣宏坤的評價是“政治堅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態度堅決,熟悉經濟工作,熟悉蘇州情況,事業心強,領導經驗豐富。”王國生說,由蔣宏坤擔任蘇州市委書記是省委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的。

作為官至副廳級以上的蔣宏坤,仍然保持著大專的學歷文憑,這壹份本色與誠信,在今天浮躁而潛規則盛行的時代,實屬難能可貴,滿眼望去,在官員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尤其是高官中太少太少卻又奪目。

對於這兩位“低學歷”高官,他們敢於以“本色文憑”示人,正是其為官誠信的最好詮釋。看來“為官者不在於學歷有多高,而在於是否能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址。“為人民服務”不能成為壹句空話。

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如果妳受過良好的教育,那就結合實踐、腳踏實地充分利用它。如果妳沒有大學文憑,也別泄氣,雖說高學歷有助妳的事業成功,但人生很多成功與高學歷之間並不能完全劃等號。不要以為有了豐富的書本知識,便擁有了成功。更別把“沒受過正規教育”當借口,絕不要在高學歷者面前感覺低人壹等。有太多事例可證明,即使沒讀過大學,甚至中學。只要妳針對目標,勤奮努力,任何工作壹樣可以幹得很出色。

真正的能力來自於社會,真正的水平靠實踐來證明。

巧克力之父弗斯?貝裏幾乎沒進過學校,然而憑著靈活的頭腦、誠信和智慧,憑著勤奮、堅持的精神和毅力,他的喬治王巧克力公司資產達98億美元,在同行業名列世界第壹。

2003年公司將登陸中國,收到400多份自薦信,大多是剛畢業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要求進入中國公司工作。弗斯?貝裏非常高興,可是他閱讀了這些履歷後卻猶豫了。因為這些大學生近80%是成績優秀的高材生,70%當過學生幹部。評語也都是盡善盡美。他並不懷疑這些自薦信的真實性。但僅憑這些並不能確定誰適合進公司,必須測試點其它東西。於是400多份問卷發出。

問題:用最簡潔的話,回答這四位著名人物到底在說什麽?

1、愛因斯坦在母校100周年校慶演講中有壹段話“我學習成績中等,按學校的標準,我算不上好學生。不過後來我發現,忘掉在學校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丁肇中回清華大學演講,回答提問時有壹句話“據我所知,在獲得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沒有誰在學校經常考第壹,常考倒數第壹的,倒有幾位。”

3、比爾?蓋茨回母校哈佛大學參加募捐活動。有人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的畢業證書時,他搖搖頭笑了笑,沒回答。

4、美國總統布什回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因他當年成績平平,有人問他有何感想。他說,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我說“幹得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我說“妳可以去當總統”。

不久,所有答案寄回。2003年3月10日,壹位學生被通知去北京參加公司開業慶典。他的答案是:學校裏有高低優劣之分,校門外沒有。社會總是把校門裏的壹切打亂重排。

在學校學習成績好,並不代表走上社會後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強。在職場上主要看的不是學歷,而是實際能力。

學歷與能力相輔相成

學歷是壹個人接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壹個標誌,反映出壹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反映了個人的自身素質和潛力高度。學歷上的欠缺在求職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機會的獲得,能力的展現是需要通過時間和機會來證明的;能力的欠缺,只能表明職場競爭力相對較弱,但只要具備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良好的求職心態,同樣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中先行就業,然後在專業領域裏多下功夫來彌補,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歷和能力,進壹步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學歷是能力的充分條件,而能力則是學歷的充分必要條件。沒有壹個恰當合適的學歷,妳的能力也不容易被他人所發現。而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相應的工作經歷,有再高的學歷最終仍逃脫不掉被社會淘汰的命運。妳的學歷高度往往決定了妳的擇業高度,妳的工作經歷及在工作中培養的職業能力又決定了妳的下壹份工作的內容和高度。如果妳的學歷和能力二者兼備,那麽妳在職場中,就會更加遊刃有余。

據2011年4月13日新華網報道,同濟大學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周森鋒,2009年6月出任湖北省宜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時年29歲。這個“最年輕市長”壹上任,即引起公眾質疑,人們普遍懷疑周森鋒“有背景”。事實上,其父母都在農村,沒有什麽特殊的家庭背景。當然,周森鋒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並非偶然,是其年輕、高學歷、基層鍛煉和機遇等綜合因素的結果。

當然,我們強調選人用人不能唯學歷,並不是否定學歷教育的作用,更不是貶低知識的力量。社會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其中有知識型、研究型的,也有創業型、技能型的。而人才成長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並非學歷教育壹條路可走。寒窗苦讀、高校深造,可以成才;發奮自學、博覽群書,可以成才;立足崗位、鉆研業務,也可以成才。人才的類型不同,成才的途徑不同,衡量人才的標準自然也不能是單壹的。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不拘壹格,廣納群賢,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鍛煉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學歷是敲門磚,可以讓妳“脫穎而出”;能力是試金石可以使妳“壹枝獨秀”。兩者都很重要。若未遇伯樂,學歷很重要;否則,能力更重要。伯樂相馬,主要是看馬能否跑千裏而不是看馬的出身。令人欣慰的是,有些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取向已更加務實,選才標準正在由“學歷型”向“能力型”轉變。畢竟,千裏馬是跑出來的,人才是幹出來的。創造業績主要不是靠職前的學歷,而是靠任職後的實踐經歷和創造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