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期:約定 不:通“否” 不,沒有 委:舍棄、拋棄 顧:回頭看(各1分)
小題1:(1)過了中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就先離開了,等到他離開後朋友才到。
(2)那個朋友感到十分慚愧,便下車拉元方(表示歉意)。(各2分)
小題1:當客人問父親是否在時,元方的回答表現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當客人大怒罵父時,元方據理反駁指出客人的無信和無理,表現了他年紀雖小卻懂理識儀,聰慧過人,機智勇敢。當客人慚愧時,想拉元方以示親近,元方卻入門不顧,表現了他的個性率真,正直不阿。
小題1:(1)言而無信,待人無禮。為人處理(2)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麽回答此題就很容易。註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壹般以直譯為主,註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如:(友人)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友人)乃至。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後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回答即可。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結合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2.文言文閱讀(15分)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小題1:南朝宋 劉義慶小題1:(1)約定 (2)才 (3)回頭看 (4)拉小題1:(1)義無反顧(2)怒不可遏(3) 信誓旦旦小題1:(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親)就已走了。
(我父親)等了妳好久(妳)都不來,他已經離開了。(2)在空中撒鹽大約可以比擬吧!小題1:(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小題1:(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
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小題1:(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壹) 小題1: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重點的文學常識和作家作品。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明確文言詞語的含義,學會積累成語。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小題1: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題1: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闡述的哲理。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3.陳太丘與友期行文學常識是什麽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
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
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
漢末政治黑暗,壹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壹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壹部名士底教科書。”
4.閱讀《陳太丘與友期》,完成下列問題
小題1:《世說新語箋疏》劉義慶南朝
小題1:元 方 / 入 門 /不 顧
小題1:期:約定 不:通“否” 委:丟下,舍棄 顧:回頭看
小題1:過了中午,朋友沒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朋友才到。
小題1:君,對對方的尊稱;尊君,對對方父親的尊稱;家君,對自己父親的尊稱。
小題1:三個人。陳太丘:正直,守信。友人:無信、無義、無禮,但能接受批評,知錯就改。元方:聰明,識禮,有智,有節。
小題1:對話的背景;對下文起鋪墊作用。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平時多積累,回答此題並不難,註意不要寫錯別字。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朗讀停頓的劃分,要根據意義來劃分停頓,不要把詞義劃破。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麽回答此題就很容易。註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壹般以直譯為主,註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如:過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後(友)乃至。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化常識,平時多積累,結合文章內容回答此題並不難。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要根據人物的言行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讀懂原文內容,根據要求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