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美術教學資源應該怎樣更好地和課堂融合

美術教學資源應該怎樣更好地和課堂融合

壹、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壹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壹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才能有激情。壹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是停留在“說教”這壹層次,手段單壹,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壹種學習的內驅力。語文本來是最開放的學科,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但是,應試教育卻使學生感到語文索然無味,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於壹體,動靜結合、圖文並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活潑的教學氣氛,令學生耳目壹新,更具吸引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生動高效,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我在教學《望洞庭》壹課時,首先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導入:同學們,在壹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劉禹錫行經洞庭湖,被這樣壹幅美景迷住了。此時,電腦屏幕上相機展現如下畫面,音箱裏同時傳出優美動聽的配樂朗誦:“洞庭湖裏的水清清的,綠綠的,湖面平靜得像鏡子壹樣,天空中壹輪明月灑下壹片銀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閃爍著銀色,這是多美的壹幅秋月照鏡圖,更妙的是,遠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這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麽像那銀盆裏放著壹個小小的青螺呀,這簡直是壹件精美的藝術品……”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的畫面,舒緩流暢的音樂、滿懷激情的解說相互揉合在壹起,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洞庭湖的美景。詩中蘊含的美,變得那麽鮮明、具體。接著,教者請學生把書合上,在頭腦中畫畫,把洞庭湖的美景畫出來。學生爭著發言,有的說:“我在藍藍的天空中畫了壹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說:“我在湖中央畫了壹座山,山上長滿了青青的草……”有的說:“我還在水面加了壹點銀光。”學生多種感官並用,不知不覺進入了詩的意境,煥發出愉悅的情感……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重點和難點進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將抽象概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壹文時,我設計了以下動態畫面:夜空中,壹只蝙蝠邊飛嘴裏邊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壹棵大樹,“((((”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屏幕出現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天線,耳朵變成熒光屏,大樹變成壹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便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才發明出來的。蝙蝠和雷達兩者這壹勾連,文本內容壹下子成為生活中可見可摸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減輕學生在課文難點處理解的坡度對突出重點有益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蘊含著豐富的文、情、景等審美因素,利用信息技術PPT課件科學的、藝術的進行審美教育,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賞美和自我展現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優美的環境和景物描寫,在教學中利用PPT效果讓美的情境感染學生。從而積累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跨越時空限制;把難以見到的事物適時有效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大量的多樣化的信息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樣感官;讓創設的特定環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攝取較多的審美體驗,進而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享受語文的審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優化過程,提高效果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壹直以來都比較單調、枯燥。老師厭教,學生厭學。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化厭為喜”了。我時常或下載或設計壹些識字遊戲,如“摘蘋果”“找朋友”等應用於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也牢。還有寫字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們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運用信息技術,模擬課文內容,啟迪學生思維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兒童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並不說明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形象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材料,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向深層次發展。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信息技術對課文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幫助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對課文的理解。因為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不豐富,對於有些課文所涉及的背景資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儲備。對課文的理解則可能出現障礙,而教師適時的背景介紹就是有效的解決途徑。

六、註重拓展,深化學生體驗。

想象力的基礎首先是豐富的感性知識。其次還要有對具體形象的生動語言描繪的能力和對感性知識重新組合的能力。電教媒體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教師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語言的描繪能力和組合某種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裏翺翔,決不可滿足於僅僅利用感性材料達到教授知識的階段.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壹文,這是壹篇介紹我國最南端景色的課文,有海灘、海底、海島許多美麗的地方。課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動性為壹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島的圖片及錄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滿生機的島嶼,從而歌頌我們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借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從文本到多媒體再到課外知識,無形中,讓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引導他們探求新知的欲望。從而也更透徹的讓他們理解了課本知識。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它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是因為介入了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含義。只有有機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征,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