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16日上午,秦基偉來到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見到秦基偉來了,毛主席從內房走了出來。秦基偉立即敬禮,毛主席握著他的手微笑著說:“秦基偉同誌,歡迎妳啊!”
秦基偉說:“ 主席,我代表十五軍的全體指戰員,向主席匯報來了。 ”“好啊,好啊,請坐下來來談。”毛主席說完坐在沙發上,示意秦基偉也坐下來。
毛主席:“ 上甘嶺打得很好,這就是壹個奇跡。說明壹點,它證明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堅硬,這個奇跡就是妳們創造的。 ”毛主席壹邊說,壹邊拿起茶幾上的香煙。
秦基偉謙虛地說:“ 這都是主席和軍委指揮得好,戰士們打得頑強。 ”毛主席則笑了笑,“妳們打得好,我看我還是要有所表示。我這裏沒什麽好東西,那就請妳吸煙吧。”
秦基偉把手伸向茶幾上的煙盒,他沒有拿煙,而是把煙盒順勢向毛主席那邊推了推,“ 主席,我不會吸煙。 ”事實上,秦基偉是吸煙的,這壹次他在毛主席面前說了“謊”。多年之後,秦基偉回憶時說:
“ 我覺得在毛主席面前吞雲吐霧不大合適。但是,說假話是要嘗苦頭的。當時,我壹天沒有兩包煙解決不了問題,可是已經說過不抽了,再不敢翻案了。心裏暗暗叫苦啊! ”
毛主席和秦基偉交談了壹個多小時,當秦基偉離開時,他親自站起來送到門口。分別時,毛主席又說:“ 朝鮮戰爭是要停下來的,所以調妳到雲南工作。雲南是我國西南大門,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邊防線長,還有殘匪在境外活動,鬥爭情況復雜。妳年輕力壯,到任後要多下去,熟悉地形,了解部屬,把邊防建設好,把大門守好。 ”
不久,秦基偉調任雲南軍區任副司令員,到了1955年4月,因雲南軍區改稱昆明軍區,秦基偉改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9月,秦基偉授銜開國中將,同月他被提拔為昆明軍區司令員。
秦基偉壹度有“神將”的美譽,周恩來高度評價:“ 文化人中的沒文化人,沒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秦基偉的兩個兒子也了不得,長子秦衛江、次子秦天都是中將軍銜。
這壹篇關於開國中將 秦基偉 的文章。如果大家希望了解秦基偉的傳奇故事,不妨用心讀壹讀,壹定會有所收獲。
秦基偉,1914年11月16日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七裏坪鎮秦羅莊。秦基偉小時候比較頑皮,生性好動,喜歡無拘無束,而且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父母將更多的愛給了他。8歲年,秦基偉上學了。
然而,從8歲開始,家中就連遭厄運,秦基偉的母親、父親、伯父、哥哥相繼因病去世。年少的秦基偉飽受了人生冷暖,小小年紀就經歷著孤苦伶仃的生活。當時村莊中惡霸剝削村民,秦基偉決定報復他,深夜在惡霸家大門上放上壹塊大石頭,第二天早上惡霸開門被掉下的石頭砸得頭破血流。
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秦基偉年少時就對貧窮老百姓抱之深深的同情心,正如他對村莊中小夥伴不止壹次地說:“ 我將來壹定要讓那些地主惡霸倒著走路,誰讓他們壹直欺負咱們。 ”黃安縣是中國最為出名的將軍縣,徐向前元帥曾題詞,“兩百個將軍同壹個故鄉。”
資料顯示,紅軍隊伍中曾經每3個人就有壹個黃安縣人,為了革命至少有14萬黃安縣兒女獻出了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下,秦基偉很早就參加了革命,13歲那年就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秦基偉當時是扛著壹根紅纓槍參加革命的,跟著村莊中農會成員參加戰鬥。秦基偉後來回憶說: “這次參加黃麻起義,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鍛煉。外面的世界壹下子打開了。革命,不再是街談巷議,也不再是憑空想象。我不僅親眼看見了,而且親身參加了。回到七裏坪後,我那份熱情再也冷不下來了。 ”
參加黃麻起義後,秦基偉躁動的心再也無法靜下來了。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農民政府主席曹學楷來到七裏坪進行群眾動員演講,秦基偉深受感染。不久,黃麻特委將參加暴動的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編為中國工農革命鄂東軍,秦基偉因年齡太小未能直接參軍,結果留下來加入自衛隊。
1929年,15歲的秦基偉參加紅軍,來到紅壹師第三團機槍連當戰士。秦基偉作戰極其勇敢,在惡戰中他壹馬當先,短短兩年就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營二連連長。作為連長,秦基偉總是在最前線,他很快就遭到了壹次重傷,胳膊動脈被打斷了。
秦基偉回憶說:“ 我負的傷雖然不是要害部位,但很致命,動脈被打斷了。多虧了我的通信員,他好像很有經驗,用白布把我的胳膊捆得完全失去了知覺,到醫院根本解不開,手插不進去,只好用剪刀剪。要不是這麽捆,動脈流血,幾分鐘就沒命了。 ”
秦基偉參軍後,先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壹至第四次反“圍剿”。從1933年開始,秦基偉任中***四川紅江縣委委員和軍事指揮長,負責組建地方工農武裝。再後來,秦基偉後任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團長、紅31軍274團團長,參加保衛川陜蘇區的鬥爭。
1936年10月,黨中央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明確規定紅四方面軍的作戰任務:壹是向西寧、蘭州通道地區,形成扇形運動的防禦,攔阻南敵的進攻;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務,以三個軍渡過黃河,攻打寧夏。11月10日,西路軍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秦基偉當時擔任總部偵察科長。
1937年1月上旬,西路軍接連攻占高臺、臨澤兩地,部隊就地休整。當時總部機關和五軍壹部駐紮在臨澤,馬家軍瘋狂向高臺進攻,不久高臺淪陷。敵人很快又把目標轉向了臨澤,敵眾我寡,總部機關被迫轉移,結果城內最高領導是供給部鄭義齋,壹場殘酷的突圍戰開始了,秦基偉出任守城前線總指揮。
當時敵我雙方兵力的情況如下,敵人是五個團,而鄭義齋率領的後勤、修械、總衛生部醫院及婦女獨立團壹部總***才1200余人,這裏面真正有戰鬥力只有總供給部警衛連。秦基偉接受命令後,把所有人組織起來,幹部戰士們不分男女,都按照戰鬥需要組織起來。馬家軍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們看來駐守在臨澤城的紅軍都是壹群“烏合之眾”,結果猛攻幾天硬是沒有攻下來。
臨澤城保衛戰創造的壹個奇跡,秦基偉率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退了敵人五個多團兵力的多次圍攻,斃傷敵人400多人,成功的突圍出臨澤,成為紅軍西征過程中的壹個特殊案例。西路軍慘敗後,秦基偉九死壹生回到了延安。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秦基偉只身壹人來到山西太谷這壹地區組織隊伍抗日武裝力量。短短壹個月時間,秦基偉就拉起了壹支300多人的遊擊隊伍,還攻下了太谷縣城。不久,八路軍第129師下達命令,將太谷遊擊隊和榆次紗廠遊擊隊合並組成“獨立支隊”,秦基偉擔任司令員,賴際發為政治委員。
據資料,秦基偉率領的這支遊擊隊是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第壹支遊擊隊。在秦基偉和賴際發的努力下,“秦賴支隊”在不到壹年時間裏發展成為5000多人的抗日力量,壹度威震晉中。1938年4月,秦基偉率部參加了粉碎晉東南九路大“掃蕩”戰鬥。
1945年8月20日,晉冀魯豫軍區成立,下轄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秦基偉出任太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有壹個稱號,“秦大膽”。別看秦基偉是司令員,抗戰期間經常穿著便衣,夜闖鬼子炮樓如同回家,根據地村民說:“ 秦司令就像走親戚壹樣去鬼子炮樓,結果炮樓就炸飛了。 ”
1947年7月,黨中央決定將太行軍區部分地方武裝升級組建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九縱下轄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旅,司令員秦基偉、政治委員黃鎮、副司令員黃新友、參謀長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
九縱成立大會上,秦基偉代表全體指戰員接過旗幟,並向全體將士們講話。秦基偉慷慨陳詞,他說:“ 蔣介石想把戰爭放在解放區周圍,達到消耗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有打出去,才能減少解放區人民的負擔,把戰火燒到蔣介石身邊去! ”
九縱南渡黃河後,取得了較大的戰績。時間到了1948年5月,黨中央重建中原軍區,九縱則改稱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次年2月,九縱整編為解放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秦基偉率領十五軍轉戰豫、皖、鄂、閩、贛、粵、桂、雲、貴、川、康等11個省。秦基偉當時沒有意識到,很快他率領十五軍名揚天下,威震上甘嶺。
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正式入朝作戰,由此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1951年3月,第十五軍入朝參戰,當時隸屬誌願軍第三兵團,很快壹場舉世矚目的惡戰打響了,而此戰也讓十五軍和秦基偉壹戰成名,十五軍還獲得了“ 軍”的贊譽。
1952年10月14日,時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發動了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戰鬥打響後,誌願軍陣地每秒落入炮彈至少6發,壹天落彈達到的30多萬發,天空戰機投彈從不停歇。
在43天的激戰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不到3.7平方公裏的誌願軍陣地上,投入了6萬多兵力,戰機出動了3000多架次,坦克170多輛,前後打掉了190多萬發炮彈。這樣的瘋狂投彈量,使得上甘嶺上成為壹片焦土,山頭直接被削掉了2米,而巖石炸碎後在形成了30多厘米厚的粉末。林彪評價說:“上甘嶺是肉磨子!”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則評價:“這是朝鮮戰場的凡爾登!”
在43天浴血戰鬥中,秦基偉率領十五軍死戰不退,湧現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秦基偉晚年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
“ 壹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這壹天,是我壹生中又壹個焦慮如焚的日子。敵人突然發動攻擊,規模之大,火力之猛,手法之狠,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它避我實而就我虛,花招多少有點讓我們意外。但我們沒有驚慌失措。 ”
秦基偉還說:“ 這場惡戰遲早要發生,我們的思想準備還是很充分的。對於全軍部隊,我們都反復做過動員,不論什麽時候,都要打主動仗,敵變我變,不打呆板仗,不打糊塗仗。因而,部隊應變的思想準備充分。突然打起來也能保持陣腳不亂,指揮暢通。壹句話,我們是不怕的。 ”
當時為了應對敵人的強大火力,誌願軍司令部給十五軍配備了壹個“喀秋莎”火箭炮營。作為誌願軍最強大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發射時容易暴露,平時都被誌願軍藏在山洞裏。秦基偉每次下令出動“喀秋莎”火箭炮營時都會充分計算好目標,拉出來直接發射,打完立即轉移陣地。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秦基偉曾七晝夜坐在坑道指揮所裏,沒休息過壹分鐘。當十五軍攻下597.9高地4號、5號陣地後,敵人不甘心失敗又組織反撲,雙方激戰數日,爭奪陣地四十多次。
在戰鬥最激烈時刻,雙眼充血的秦基偉抓起電話,對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說:“ 告訴所有同誌,咱們十五軍的男人流血不流淚,誰也不允許哭。傷亡就是再大,也要打下去。咱們這是為了全局,十五軍打光了也要死戰。國內像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打光了隨便就能拉壹個來,可上甘嶺只有壹個。丟了五聖山,妳可不好回來見我嘍! ”
說到情緒激動時,秦基偉幾乎在電話中吼叫道:“ 陣地不能丟,請妳轉告所有人,打到最後壹個人,我秦基偉會上去守陣地!我說到做到! ”
當年11月28日晚8時,秦基偉以十五軍名義發出《關於兵力部署調整的指示》:“ 我597.9 高地已達到鞏固,537.7 北山除7 、8 號陣地外,其余陣地為我控制。偽九師接替偽二師後,看樣子尚無大進攻企圖,上甘嶺地區之戰鬥,作為戰役性的作戰來說應該結束。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十五軍奉命到朝鮮元山地區負責海岸防禦任務,1954年5月撤回國內。
1961年3月14日,中央軍委從國防大局考慮,將第十五軍改編為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秦基偉在上甘嶺上的卓越表現,壹度被稱為頭等功臣,而十五軍也湧現出湧現出黃繼光、孫占元、邱少雲等壹批戰鬥英雄,“千歲軍”的稱號名不虛傳。
正是在上甘嶺戰役的表現,秦基偉獲得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還對周恩來說:“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在太行山當過司令,現在又是上甘嶺的英雄。”1955年9月,新中國首次授銜,秦基偉授予中將軍銜,之後歷任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兼中***雲南省委書記處書記。
特殊時期,秦基偉遭到打壓,之後被下放到湖南省常德市西湖農場勞改在農場改造期間,秦基偉吃盡了苦頭,下放時他已經54歲,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身體情況不容樂觀。
在《秦基偉回憶錄》中有這樣壹段話,“ 西湖農場的勞動量是很大的,有壹天我挑了三十二擔大糞。農忙搞雙搶,割了稻子又插秧,早晨打著電筒上工,夜晚打著電筒收工。再累再苦,我也堅持下來了。 ”
秦基偉並不在意自己辛苦,他看到年輕戰士幹了壹天活後回來倒頭就睡,非常心疼。秦基偉瞌睡比較少,“就給他們洗衣服,洗好了又補,常常是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壹針壹針地縫。”
時間久了,戰士們知道秦基偉是壹個高級幹部,還跟大家壹樣幹活,就非常尊敬他。有壹次,戰士們勞動間隙悄悄問:“妳當了那麽大的官,現在來挑大糞,心裏難受嗎?”秦基偉哈哈大笑,他說:“ 那有什麽難受的?我當初參加革命,只想著窮人翻身解放,並沒有想到要當官。我本來就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參加勞動,可以說如魚得水。靠自己的汗珠子養活自己,飯香菜美。有什麽值得難過的? ”
1973年4月,秦基偉終於熬出頭,中央派人將他接回北京,不久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76年,秦基偉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第壹書記。在這個職位上,秦基偉壹幹就是8年時間。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大閱兵舉行。這次大閱兵意義非凡,自從開國大典閱兵後,每年國慶都會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但是從1960年開始,國家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對國慶典禮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五年壹小慶,十年壹大慶”,只有逢大慶才會舉行閱兵。
1984年並不是“大慶之年”,選擇在此時舉行大閱兵,是國家慎重考慮的結果。1981年8月10日,鄧小平接見總參謀長楊得誌和副總參謀長張震時說:“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通過演習、閱兵把軍隊的士氣鼓舞壹下,要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
作為改革開放之後的壹次大規模閱兵,國家決定以1984年閱兵為契機,目的是為了促進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而擔任閱兵總指揮的就是秦基偉。僅憑這壹點,就能說明秦基偉在當時軍隊中的重要地位。
1988年4月,秦基偉出任國防部長,9月晉升為上將軍銜。1997年2月2日,秦基偉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3歲。
本文開頭出提到,秦基偉兩個兒子如今都是中將軍銜,可謂壹門三中將。鮮為人知的是,秦基偉的女婿楊東明也是中將,楊東明是父親是開國上將楊成武,他早年跟秦基偉的女兒秦畹江結為夫婦。
在秦基偉的三個孩子中,女兒秦畹江吃得苦最多。特殊時期,秦畹江壹直陪伴在父親身邊,這讓受到秦基偉在勞作之余內心稍微有所慰藉。
秦基偉對子女要求嚴格,次子秦天當年還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對於兒子去參軍,秦基偉有嚴格要求,要從連隊底層幹起。秦天去部隊前,秦基偉跟他說:“ 當兵就要到連隊,到機關幹嗎?而且是作戰連隊。老壹輩幾乎都是這樣要求的,妳必須從戰士做起,要不妳當兵幹什麽?既然妳有誌於這壹行,那我就告訴妳這行的規矩,從連隊當兵開始。 ”
當秦天出發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對父親說:“爸爸,我以後可能就不能盡孝了!”秦基偉直接對他劈頭蓋臉壹頓臭罵,“ 妳去打這個小仗算什麽呀,跟我們過去戰爭年代能比嗎?妳壹個當團長的怎麽能有這種情緒? ”
如今秦基偉子女個個有出息,相信老將軍壹定會含笑九泉了。最後說壹說空降兵第15軍,作為壹支英雄部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參與抗震救災行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空降兵十五勇士”。
當年5月13日淩晨,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李振波受命指揮壹支突擊隊空降震區,參加救援行動。這是壹場無氣象資料、無地面引導、無地面標誌的“三無空降”,其難度可想而知。這十五勇士的驚天壹跳,只為人民,這也是第15軍在上甘嶺戰役湧現出來的不怕犧牲精神的延續,我想著足以告慰這支英雄部隊的先烈們。
謹以此文紀念開國中將秦基偉同誌。其實根本沒有什麽歲月靜好,有的只是他人替妳負重前行。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銘記 歷史 ,不忘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