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的拼音為wéi。
漢字解釋:
韋是漢語二級通用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其古字形中部像城邑,周圍是“止”,意為圍在城四周攻城或守城,本義為包圍;壹說本義為守衛,是“衛”的異體字。“韋”也有違背的意思,是“違”的古字。“韋”在春秋時期還指熟過的皮子。韋也是姓氏用字。
字體演變:
1、商代金文的“韋”壹般是從四“止”、從“囗”,簡化形壹般從二“止”,偶從三“止”(按:從三“止”的字形原本可能從四“止”,空缺位置是拓片不清楚無法識別的)。
2、春秋戰國文字多有省變。《說文解字》古文與三體石經字形相同。漢字簡化時根據草書形體簡化作“韋”。
3、“韋”字後來被借去表示“皮韋”的意義,即去毛鞣制過的熟皮,這是它在古漢語中主要的用法。許慎《說文解字》認為獸皮做成的繩子可以用來捆綁彎曲相違背的東西,故而“韋”有皮革之義。也有人說,熟皮革柔軟,可以環繞纏束,故“韋”有熟皮之義。
引證解釋:
壹、說文解字:
卷五韋部宇非切。
相背也。從舛囗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為皮韋。凡韋之屬皆從韋。?,古文韋。
註釋韋:熟皮。“可以”句:可以束枉戾而違背的物體。?:徐灝《說文段註箋》:“上下皆象革縷束物之形,中從者,圍繞之意。”
二、康熙字典:
1、又《前漢·郊祀歌》:依韋響昭。註師古曰:依韋諧和,不相乖離也。
2、又國名。《詩·商頌》:韋顧既伐。箋:韋,豕韋,彭姓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在商為豕韋氏。註豕韋,國名。《壹統誌》:直隸大名府滑縣,古豕韋氏之國。
3、又豨韋氏,古帝王號。《莊子·外物篇》: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
4、又不韋,縣名,屬益州郡,見《前漢·地理誌》。
5、又姓。《姓苑》: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以國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