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頸部的變化,我們可以窺知許多疾病,如、大粗脖、慢性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結炎、鼻咽癌、淋巴瘤、淋巴結核、甲狀腺癌、甲狀舌骨囊腫等。
(1)如果頸過粗,就要考慮到是否患有克汀病。克汀病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粗脖”,這種病是由於攝入碘不足,影響了甲狀腺素的合成從而引起病變。
(2)如果發現頸項較硬,頭顱不能向前、向下屈曲,當防乙型腦炎的侵染。
(3)如果發現頸部由鎖骨向上延伸至耳垂方向出現壹條青筋,如小指粗細,這是頸靜脈怒張,原因有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4)頸、枕伴肩部隱痛或劇痛,沿受累脊神經的走行方向有燒灼樣、刀割樣、針刺樣串麻、酸脹痛感。有可能是脊神經根型頸椎病。
(5)關於頸部疾病,更應該註意的是頸部腫塊。
當妳摸到頜下、額下或頸側,呈扁圓形,質中等,表面光滑,可活動,時大時小,有輕度壓痛或不痛(同時在口腔、咽、喉等處往往有炎癥)的腫塊時,常為急性淋巴結炎。當原發病竈消失後,淋巴結也會自行恢復正常。
當在頸側上方的胸鎖乳突肌下方觸摸到無痛性質硬塊,位置固定且隨著時間的推延而迅速增長,應警惕鼻咽癌。
如起初是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漸漸破潰,形成累累瘢痕,並不斷向周圍蔓延,這就是淋巴結核。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比較易患此病,30歲以上者很少發生。
如位於頸前下方氣管兩側,大多為單個、邊界清楚、表面光滑(其特點是能隨吞咽而上下活動)的腫塊時,極有可能是患上了甲狀腺腺瘤。
如壹側甲狀腺增大、變硬,表面高低不平,附近還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時,就要警惕甲狀腺癌的可能性。
如位於頸部正中,喉結上方,多呈圓形、光滑(主要特點是伸舌時常隨之上移)的腫塊時,這多為甲狀舌骨囊腫。
如位於頜下圓形、光滑而柔軟(特點是用手壓迫能使變形,但放松壓迫後會逐漸恢復原狀)的腫塊時,多半是發生了頜下皮樣囊腫。
如位於耳垂下部,界線清楚,大小不等的堅韌腫塊時,這常為腮腺混合瘤,這雖是壹種良性腫瘤,但也有可能惡變。
如頸部有多組腫大的無痛性淋巴結,而且表面皮膚正常時,就要警惕淋巴瘤的可能性。如頸部有無痛性的淋巴結腫大,而且合並有發熱、肝脾腫大、皮膚有出血點、牙齦出血等,就要考慮到是否患有白血病。
如頸側上方、鎖骨上窩,腫塊質地堅硬,開始為單個,無壓痛,可活動,隨著腫塊進行性增大,可多個腫塊成團、成串、固定,腫塊表面摸不到確切的血管搏動時,應警惕惡性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腫大的可能性。
(6)正常情況下,人的頸部柔韌而富有彈性,活動度也大。如果頸部肌肉活動失常,可導致頭顱姿態改變,或頭部俯仰、旋轉不利,甚則發生頭部震搖或偏斜。
頸項牽強頸項強硬,突然轉動不靈,主要由於睡覺姿勢不好或感受冷風而引起。但高熱嘔吐、劇烈頭痛而見頸項牽強,就要警惕是否患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項部牽強,頭向後仰,甚則背脊反折如弓,稱為角弓反張,多見於破傷風或外感熱病的熱盛傷陰而動風。此外,肝陽上亢上高血奪也可出現項部牽強不舒,並伴見頭暈、面紅。
斜頸俗稱“歪脖子”,有先天性和非先天性之分。嬰幼兒的斜頸多為小兒先天性斜頸(又稱肌性斜頸),孩子的頭顱始終歪向壹側,或略向前傾並旋向壹側,父母仔細觸摸孩子的頸部,會發現患側有梭形或條索狀的硬化,這是由於患側胸鎖乳突肌前緣的動脈栓塞不通,肌肉發生纖維化攣縮。晚期病例,患側的斜方肌、深筋膜等軟組織也發生攣縮,並可導致面部發育畸形。本病的形成原因目前有多種說法:有認為是小兒先天畸形造成;有認為是胎兒在宮內頭部偏向壹側,阻礙了該側胸鎖乳突肌的血液循環,引起該肌缺血性改變;也有人認為,可能在分娩時壹側胸鎖乳突肌因受產道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局部血腫機化而造成攣縮。小兒先天性斜頸可以進行推拿治療。
非先天性頸項歪斜則多由於頸部燒傷後引起痙攣,或患齲齒時頸深處淋巴結發炎而引起。還有壹種斜頸是由於眼睛斜視而致,稱為眼性斜頸,可見於麻痹性斜視病人,是由於支配眼肌的神經核、神經以及眼外肌肉發生病變而引起,伴有明顯的復視。這種病人習慣於將頭傾向於斜視壹側以減輕癥狀,縮小斜視角。對於這類斜項,首先要治療眼睛的疾患。
頸部不停地震顫抖動是因為神經異常緊張而致,主要發生於小兒麻痹和震顫麻痹癥。高血壓病人也可出現頸部顫動。
頸部無力支撐頭顱,稱為頸部萎軟。久病、重病者常表現為頸部軟弱,頭重倚傾,目陷無光,是精氣衰敗的征兆,預後不佳。嬰兒4個月以後,頸項軟弱仍不能擡頭者,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或缺鈣引起的骨骼軟弱。此外,頭頸軟弱無力,伴吞咽功能障礙,眼瞼下垂,面部表性呆板,勞累後癥狀加重,此為重癥肌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