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柳永詞評價略述

柳永詞評價略述

壹 柳詞的地位

柳永是宋代第壹位專業詞人,是宋詞昌盛的奠基人。宋初詞人張先、晏殊都有詩文集百卷不傳,歐陽修詩、文、詞都負盛名,今尚傳有壹百零三卷全集,他們都非專業詞人。惟有柳永,文壹首都沒有,詩僅有《煮海歌》壹首及散在方誌裏的零章斷句。他的詞集名《樂章集》,今傳二百多首,可見他平生精力都集中在詞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詞論》雲:“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從此,可知柳詞是始出,張詞是繼出;柳在先,張在後;柳是主,張是輔。

二 柳詞的來源

柳永壹面繼承唐代民間詞通俗、質樸的風格,壹面吸取前代文人詩歌的優良傳統,因而改變舊曲、創制新聲、發展慢詞。唐代民間詞,我們從前是不知道的。自從敦煌資料的發見,我們才知道唐代民間詞現有壹百六十多首,並且其中《傾杯樂》和《內家嬌》詞都在百字以上,可見當時民間音樂、民間歌詞流行的盛況。宋太宗滅了北漢,全國才完全統壹,他本人就知律制曲。《宋史·樂誌》第壹百四十二雲:“太宗洞曉音律,前後親制大小曲及因舊曲創新聲者,總三百九十。”柳永以其很深的文學素養,習於唐樂、唐詩,又習於本朝的新樂、新詞,經常流連坊曲裏巷,與樂工、歌伎往來,創制大量慢詞,開有宋壹代風氣。

三 柳詞流傳情況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雲:“余仕丹徒,嘗見壹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這裏說明柳詞流傳之廣,也說明柳永身後蕭條情況。明鄭麟趾《高麗史·樂誌》中也有柳詞,這是宋徽宗賜給高麗的宋樂,可見柳詞也傳到高麗的。柳詞西北傳到西夏,東北傳到高麗,更為中原民間廣大市民所喜愛。宋陳師道在《後山詩話》裏,說他的詞“天下詠之”,吳曾在《能改齋漫錄》卷十六裏,說他的詞“傳播四方”,也可證實柳詞普遍流傳的情況。宋徐度《卻掃編》還記載這樣壹段故事:在宣和年間,劉季高侍郎力詆柳詞,忽有壹老宦者,拿出紙筆,跪在季高面前,請他也作壹首,季高無言可答,這也說明受到人民普遍喜愛的柳詞是不容抹煞的。

四 柳詞的影響

北宋詞壇著名作家如張先、晏殊、歐陽修直到晏幾道,他們作詞,都是沿襲西蜀、南唐的詞風,致力於小令;張先的《子野詞》中,歐陽修的《六壹詞》中雖也有慢詞,但並不太多。惟有柳永創制慢詞最多,因而影響了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這些令、慢兼長的作家。尤其他們的慢詞,吸取眾長,轉益多師,各具特色,各放異彩,形成詞學空前的盛況。即如南宋辛棄疾的《水龍吟》開頭“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吳文英的《八聲甘州》開頭“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又何嘗不與柳詞《八聲甘州》開頭“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的開闊氣象相似。另外,在市民階層喜愛的基礎上,也影響了宋元小說和戲劇的興起。宋無名氏《醉翁談錄》裏寫的《花衢實錄》和元代著名戲劇家關漢卿寫的《謝天香》雜劇,也都是柳永的故事。

五 柳詞的思想內容

壹、反映都市繁榮

汴京(今開封)是北宋的帝都。宋自統壹天下後,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汴京更富庶了,商業的發展,人煙的稠密,建築的壯麗,花木的明秀,物質的充實,歌舞的盛行,都表現了承平盛世的景色,這在柳詞《傾杯樂》、《透碧霄》中都有具體的描繪。宋祝穆《方輿勝覽》卷十引範鎮語雲:“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鎮在翰苑十餘載,不能出壹語詠歌,乃於耆卿詞見之。”這對柳詞正是高度的評價。此外如杭州是東南財賦名都,全國著名的湖山勝區,柳永的《望海潮》詞,也寫足了杭州豪華美麗。詞中的“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甚至引起金人侵略的野心。

二、描寫青樓生活

在宋仁宗“務本向道”的統治下,柳永卻流連坊曲裏巷,與樂工、歌伎來往,創制新詞,自然受到統治者的斥責。他在《鶴沖天》詞裏寫道:“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可見他對當時社會現實極端的不滿。他又說:“奉聖旨填詞。”(見《苕溪漁隱叢話》引《藝苑雌黃》)也可見他對當時達官貴人的蔑視。在對待 *** 方面,柳永也有表現出真摯情感的,如《蝶戀花》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還有同情 *** 不幸遭遇的,如《迷仙引》雲:“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就是希望她們能夠早日脫離火坑,獲得自由。不過,需要特別提出的,就是柳永為迎合市民階層的需要,也寫了不少低級趣味的冶遊詞,卻都是糟粕,必須批判摒棄的。

三、抒寫羈旅行役

柳永功名失意,飄泊四方,懷鄉、懷人、懷帝都之感,壹時紛集,所寫詞多淒涼沈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就指出柳詞“尤工於羈旅行役”。的確,柳詞在經行役地時,不僅描畫出山村水驛、奇峰突出的動人景色,並且在山光水影中凝聚著他個人的離愁別恨和身世之感。這些內容多少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在羈旅行役中,柳永寫了壹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四季之中,又以秋景最多而又最淒涼。《戚氏》壹詞,就是以宋玉自比,唱出悲秋的聲音。王灼《碧雞漫誌》卷二引前輩詩雲:“《離騷》寂寞千載後,《戚氏》淒涼壹曲終。”他認為這首柳詞,就是在《離騷》的影響下,繼承《楚辭》餘緒,以宋玉悲秋的筆調,抒發出個人天涯淪落的不遇之感。

六 柳詞的藝術

壹、語言通俗

從宋人陳師道、胡仔、黃升、沈伯時直到清代《四庫提要》,無不以柳詞俚俗為病,以為是下裏巴人。其實語言通俗是唐代民間詞的本色,也是柳詞的本色。柳永不用秾麗的辭藻,不走雕琢的老路,而以明白如話的語言寫景、抒情,廣大人民是喜愛的。如《夜半樂》:“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語言何等明白!刻畫人物,何等生動!

二、音節響亮

我們今天不知柳詞的唱法,但從他詞中運用四聲陰陽、去聲字、入聲字、去上連用、句中用韻以及雙聲、疊韻,還可以感到音節極其響亮。如《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壹句,就是平、上、去、入四聲兼用,並且是陰陽聲交錯運用。又如《夜半樂》“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句句都有去聲字,末了壹句八個字就用了四個去聲字。去聲字遠揚發調,最響亮,最警動。柳詞不單領字多用,句中句末都慣用。再如雙聲、疊韻,也是我國詩詞中常用的。柳詞在這方面也特別用得多。如《竹馬子》開頭:“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其中“荒涼”、“曠望”、“靜臨”都是疊韻。最後“極目霽靄霏微,瞑鴉零亂,蕭索江城暮。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這裏“霽靄”、“霏微”四個字都是疊韻,下面“零亂”、“蕭索”、“送殘”都是雙聲,可見每句中都有疊韻或雙聲。在蘇軾所稱道達到唐人高處的“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見趙令畤《侯鯖錄》),每句也都有雙聲。柳詞《雨霖鈴》壹開頭“寒蟬淒切”四字,“寒蟬”是疊韻,“淒切”是雙聲。柳詞多用雙聲疊韻,也顯出他創制新詞的抑揚頓挫、鏗鏘悅耳。詞中“對”、“晚”、“驟雨”、“帳飲”、“淚眼”、“竟”、“語”、“暮靄”、“自古”、“縱有”、“待與”等字去、上連用,都不是偶然的。又如《采蓮令》上片“客”、“軋”與下片“色”、“脈”都用入聲,也不是偶然的。至於《木蘭花慢》中的“傾城”、“盈盈”、“歡情”,句中葉韻,元吳師道也以為“得音調之正”(見《吳禮部詩話》)。

三、氣魄雄偉

宋初以氣魄雄偉著稱的詞,有範仲淹的“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和“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禦街行》)。但都還是小令。至於宋初慢詞寫出開闊的境界,顯得氣勢雄偉的,那就不得不數柳永了。如:“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雨霖鈴》)“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夜半樂》)“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采蓮令》)都是壹氣貫註、力透紙背的出色詞作。宋俞文豹《吹劍錄》以為柳詞只適宜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唱他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婉約詞,這還是片面的看法。可以說,柳詞實兼有婉約與豪放之長。

四、結構完整

宋王灼說柳詞“序事閑暇,有首有尾”(《碧雞漫誌》),已說明柳詞的結構是完整的。清周濟《宋四家詞選》論柳詞雲:“柳詞總以平敘見長,或發端,或結尾,或換頭,以壹二語勾勒、提掇,有千鈞之力。”這裏既說明柳詞全篇的層次井然,也說明柳詞的骨力挺勁。柳永慢詞有兩段的,有三段的。大體兩段的,是前段寫景,後段抒情。三段的是前兩段寫景,最後壹段抒情,如《夜半樂》壹首三段,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第壹段寫千巖萬壑的遠景,第二段寫舟行兩岸的近景,最後壹段寫遠離家鄉悵惘的心情,大開大合,情景交融。清馮煦《六十壹家詞選·例言》論柳詞雲:“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奡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這確是公允而精到的評論。

(選自唐圭璋著《詞學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