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即便權力再大也不可以直接當皇帝。所謂?攝政王?,簡而言之就是代替皇帝處理政務的人。因為代為行使的是處理國政這壹權利,所以攝政王的權勢是非常大的,其地位自然也非常高。但是既然是?代替?,那麽攝政王的權勢再大也是不可以直接當皇帝的。壹旦攝政王試圖自己去當皇帝,那麽勢必會被冠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雖然攝政王不好當真正名義上的皇帝,但是歷史上有些攝政王的權力其實是大於皇帝的,也就是實際掌權者。
就清朝來說,這壹王朝曾出現過兩位非常著名的攝政王,分別是清初的多爾袞以及清末的載灃。其中就多爾袞來說,此人在皇太極去世之後曾試圖爭奪過大清皇位。但是礙於另壹競爭者的實力也不可小覷,所以他始終沒能占得太多優勢。為了在這場爭奪戰中獲取盡可能多的利益,多爾袞最後選擇放棄自己,轉而擁立年幼的福臨登基。福臨登基之後,多爾袞順利鏟除競爭者及其勢力。與此同時,多爾袞還憑借擁立之功當上了攝政王。
福臨在位早期,在其身旁輔政的攝政王除了多爾袞之外,其實另外還有壹人。這個人便就是濟爾哈朗。相比起多爾袞,濟爾哈朗相對沒那麽有名。但是後來壹步步晉升為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便就是因他的告發而從榮寵頂峰跌落下來的。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生前可謂是權勢煊赫,就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璽印都曾被他拿至自己府中。但是即便權勢滔天,但是多爾袞也不曾自己去當皇帝,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待多爾袞去世之後,濟爾哈朗與人聯合告發其生前罪狀,多爾袞因此被毀墓掘屍。
再看清末時期的攝政王載灃,此人在溥儀即位之後開始擔任監國攝政王。既是攝政王又是溥儀生父的載灃,其實他的話語權要比溥儀更大,當時清廷諸多政務的決策均是出自於載灃之口。雖說載灃是那個時期清廷真正的掌權人,但是他也不敢輕易將溥儀拉下皇位。由此可見,攝政王的權力再大也是不可以直接當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