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壹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⑶要像烏塔壹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讀烏塔讀後感
課文講了壹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壹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壹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壹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裏面看出了烏塔是壹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壹個活潑孩子,因為她敢獨自壹人遊歷歐洲,歐洲上壹壹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壹直依賴著父母,她不可能獨自遊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遊歷歐洲,因為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壹樣,連見了壹只老鼠或壹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壹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妳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壹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壹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麽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壹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壹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煉,所以他們敢壹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壹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麽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今天我讀了壹篇文章《烏塔》,說的是壹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文章的最後針對德國和中國對孩子愛的方式不同,提出了怎樣才算愛孩子的問題。
我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獨立,現在中國的孩子屬於小公主、小皇帝,但卻整天賴在父母身邊。少有幾個想獨立的,又被家長困禁在那狹小的空間,沒有那壹片自由的天地,只能通過電視、書本理解觀看世界,別說讓孩子出國旅遊,就是在國內,家長也都不讓的。在“傻根”眼裏,天下無賊無強盜;但在家長眼裏,壞人太多了,似乎所有的壞人都瞄上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強迫孩子放棄快樂,讓孩子終日在自己的翅膀下生活。
親愛的家長,我明白妳的良苦用心,更理解妳的偉大的愛,可是我們有翅膀,請不要將它們折掉;我們會站立,請不要總是扶著我們走路;我們會飛翔,請讓我們擁有自己的天空,讓我們振翅高飛、獨資翺翔。
《烏塔》壹課記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壹人遊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識的故事。烏塔才14歲,上小學,可她獨自壹人遊歷歐洲,讓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讓我敬佩。
烏塔勇敢,獨立自主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孩子呢?他們(包括我)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們,會帶我們壹起出去玩,但壹般不放心讓我們壹個人出遠門,那是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太嬌氣,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這些又是為什麽呢?那是因為爸爸媽媽太嬌慣我們了。家長們望子成龍,可家長們的愛心表現為讓孩子免受苦,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壹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
1992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壹起舉行了壹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蕩。4、中國孩子的表現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沈甸甸的問號。
我想:還沒看故事,看看這些小標題,妳可能有些氣憤了吧?難道中國孩子就不如別國孩子強?難道他們就這麽嬌氣嗎?
未來的社會是壹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如果祖國的花朵的根只浮在地表而不深深地、穩穩地紮實紮牢,那我們的中國能不落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