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統治時期,為對付天下起義軍,招募了壹個名叫“巨毋霸”的巨人。這個巨人在戰場作戰的情況怎樣?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新朝終結了西漢的統治,但社會矛盾卻沒有因新朝的建立而有所緩解。在這種情況下,王莽推行新政,大刀闊斧地進行土地、幣制、商業等改革。照理,改革都會有起色,但王莽的改革壹味仿古,不切實際,觸及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反而使得各地民怨沸騰,社會更加動蕩不安。為緩解和轉移國內矛盾,王莽對外又挑起邊境戰爭,勞民傷財地討伐匈奴,這便進壹步加重了百姓負擔。同時,王莽運氣又很不好,天災頻發,瘟疫流行,致使餓殍千裏,百姓易子而食。
終於,走投無路的百姓揭竿而起,此起彼伏反抗王莽的浪潮席卷全國,造成了天下劇烈的動蕩。這些起義隊伍中,以綠林軍和赤眉軍實力最為強大。此時的新朝政權,已是茍延殘喘,風雨飄搖。急需提振士氣的王莽,想出了壹個奇招。他詔告天下,公開招募具備特殊才幹的各種“奇士”,參與到鎮壓各地的大規模起義中。
夙夜太守韓博積極相應號召,找來了壹位奇人,人稱“巨毋霸”。《漢書》中對巨毋霸是這樣描述的:“有奇士,長丈,大十圍。”古代的“壹丈”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3米之間,具體到漢代時期,“壹丈”就相當於2.31米,也就是說,巨毋霸身高2.31米。在古代,“壹圍”相當於五寸,十圍相當於五尺。五尺的闊腰,也實在是可以。當然了,這裏的“十圍”,也可能是個虛數。總之,他的腰是夠大的。
這樣的巨人,放到現在也算鳳毛麟角。登陸美國NBA的姚明,身高也只有2.26米。更何況是在平均身高較低的新朝時期,當時確實應該是壹個“奇士”。關於這個人的來歷,《漢書》中記載較為簡略:“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瀕”。意思是說,這個巨毋霸來自於蓬萊山東南方向,“五城”應該不是具體的地名,是傳說中的神仙住所。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巨毋霸的來歷十分神秘。
巨毋霸還有壹些異於常人的特征:“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以大車四馬。”壹般的馬車都無法載下他,三匹馬拉車都非常吃力,四匹馬的大車才可以。更為奇特的是,巨毋霸“臥則枕鼓,以鐵箸食”。也就是說,這個“奇士”吃飯時用鐵筷子,睡覺用鼓做枕頭。當時韓博對王莽建議說:“願陛下作大甲、高車,賁、育之衣,遣大將壹人與虎賁百人迎之於道,京師門戶不容者,開高大之。”不但要用大車承載他,還要賞賜他虎豹皮做成的衣服,派遣壹名大將帶領100名精銳士兵,親自迎接。
如果城門不夠寬大,希望陛下為他改建。為何韓博希望王莽如此禮遇巨毋霸呢?因為他具備兩項異能。其壹是他身強力壯高大威猛,在戰場上能以壹當百,勇猛無比。其二是他還能馴服諸如虎豹犀象等野獸,可以在戰場上驅趕這些野獸,參與作戰。那麽,這個巨毋霸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呢?最終的結局是什麽呢?
巨毋霸參與的唯壹壹場戰爭,就是昆陽之戰。這壹戰發生在新朝末年,當時綠林軍占據昆陽城。王莽調集40多萬大軍,以大司空王邑為統帥,圍攻不到2萬人的劉秀所在的綠林軍。新朝軍隊不但人數眾多,而且士氣高漲,“選練武韂,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裏不絕”。巨毋霸就在這支大軍中。面對強敵,劉秀等人沒有放棄,決定和新朝軍隊殊死壹搏。就在即將被新軍合圍之際,劉秀率13騎成功突圍,前往郾城和定陵搬取救兵。劉秀帶著1萬精兵回援昆陽,伺機直撲王邑的中軍大營。
王邑自恃兵多將廣,軍中又不乏巨毋霸等能人異士,對劉秀的區區萬人,根本沒放在心上。親自帶領新朝軍隊,迎戰劉秀。沒想到,劉秀身先士卒,壹馬當先,壹連斬殺了數十名新軍士兵,大大激發了綠林軍的士氣。縱然新軍有巨毋霸等人,放出了馴養的虎豹犀象等野獸,但仍然擋不住綠林軍的進攻,王邑大敗而逃。
昆陽城裏的綠林守軍看到援軍大勝,於是打開城門,傾巢而出,對新軍裏外夾擊,殺聲震天。王邑所部隨即潰散,“走者相騰踐,伏屍百余裏”。也是王莽氣數當盡,恰好此時暴雨如註,狂風大作。新朝軍隊的野獸在風雨中瑟瑟發抖,驚慌逃竄,反而踩死了不少新朝自己的士兵。
死傷士兵的屍體甚至堵塞了滍水河,致使河水暴漲,淹死新軍無數。在這場戰爭中,巨毋霸並沒有親自上陣。只是負責修建營房,馴養和指揮野獸,起到了壹個支援和震懾綠林軍的作用。此戰過後,巨毋霸音訊全無。或許死於戰爭,或許明白新朝氣數已盡,返回了老家,從此失蹤了。說起來,這個巨毋霸其實並沒有發揮什麽作用,可為什麽史書還專門把他寫出來呢?我覺得,按照史書“春秋筆法”的寫法,這個巨人應該是壹個隱喻,暗指王莽新朝這樣壹個看起來嚇人,實際上不堪壹擊的的朝代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