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吳王執意要攻打楚國,於是有個大臣的兒子帶吳王去花園。花園裏的螳螂在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和螳螂差不多,便取消計劃了。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
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吳王曰:“善哉⒂。”乃罷其兵。
譯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壹個年輕侍從官員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著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妳為什麽要像這樣打濕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裏有壹棵樹,樹上有壹只蟬。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壹邊放聲地叫著壹邊吸飲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著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著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家夥,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