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寒露腳部露”。寒露節氣壹過,應註重足部保暖。晚上最好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中醫認為人體足部分布著許多穴位和經絡,通過泡腳,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2、不能讓腰腹部、肩膀受寒
寒露節氣,天氣變冷,這個時候不能再“秋凍”了。要及時添衣保暖。註意肩部、腰腹部的保暖,防止冷氣侵襲。
3、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沈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4、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幹、鼻燥、皮膚幹燥等。蘇所長表示,寒露時節養生跟秋分不壹樣,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5、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註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註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註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註意蓋好棉被。
6、適量運動
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7、掃除抑郁
秋季臨床上抑郁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淒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泄積郁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