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
讀音:[chūn sè]
釋義:是壹個名詞,在不同的地方喻意有所不同,有解釋為春天的景色,是為贊美春天;也有比作嬌艷的容顏,多指女子;還有形容喜色,以及臉上的紅暈等。同時也指越劇行話中的面部表情。
詳細解釋
春天的景色。
①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②南朝·齊·謝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遊,春色滿皇州。”
③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④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壹回:“壹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長白山東邊,有壹座布庫裏山,洞壑清幽,別有壹種可人的景致;那時正是春風淡蕩,春日迷離,黃鳥雙飛,綠枝連理,暗藏春色。”
⑤老舍《二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裏身上越難過。”
⑥朱自清《春》:“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1]?
喻嬌艷的容顏。
①宋·柳永《梁州令》詞:“壹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長圓,春色易為老。”
②明·楊珽《龍膏記·開閣》:“小女以蒲柳弱質,幾萎秋霜,得賜龍鳳仙膏,再生春色。”
喻喜色。
①宋·陶谷《清異錄·齒牙春色》:“婁師德位貴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謂師德為齒牙春色。”
②《西遊記》第十二回:“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
指臉上的紅暈。
①《水滸傳》第七二回:“宋江與柴進四人,微飲三杯,少添春色。”
②清·孔尚任《桃花扇·選優》:“看他粉面發紅,像是靦腆;賞他壹柄桃花宮扇,遮掩春色。”
③《紅樓夢》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臉上有些春色,眼圈兒都紅了。”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朱武、楊春、陳達拜謝大恩。酒至數杯,少添春色。
代指楊花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