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出處《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裏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壹層城樓。
擴展資料
1、《登鸛雀樓》創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壹。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2、《登鸛雀樓》鑒賞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這裏,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裏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壹開。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千裏”“壹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壹“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壹首登樓詩。詩句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裏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首詩在寫法上有壹個特點:它是壹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這首詩,前壹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壹聯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而沒有對仗的痕跡。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