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發生了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
七七事變背景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壹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此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淩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壹個連僅余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歷史意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壹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準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1931年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中、日兩國政府對宣戰問題是十分重視的,各自都進行過充分的醞釀和討論,結果還是考慮到本國的利益而沒有正式宣戰,也沒有正式宣布絕交,雙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駐對方大使召回。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壹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壹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沈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