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 褲子孝順文言文

*** 褲子孝順文言文

1. 關於孝順的文言文

原文:吳郡陳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鐺②底焦飯,陳作郡主簿③,恒④裝壹囊,每煮食,輒⑤佇錄⑥焦飯,歸以遺⑦母。後值⑧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陳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⑨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⑩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⑾山澤,皆⑿多饑死,陳獨以焦飯得活。

註釋。①好::喜歡、愛好。②鐺:鐵鍋。③主簿:掌管文書機要、主辦事務的官吏。④恒:經常、常常。⑤輒:就。⑥佇錄:貯藏。⑦遺:贈送。⑧值:時值。⑨未展:來不及。⑩於:在。⑾走:跑。⑿皆:都。

譯文:吳郡人陳某,在家裏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某在郡裏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壹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正值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主簿已經積攢到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鍋巴)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主薄靠鍋巴活了下來。

2. 關於孝順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釋 (有分加喔

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臥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3. 善應孝母文言文的答案

趙善應孝母

原文

趙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居饒之余幹縣。父善應,字彥遠,官終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性純孝,親病,嘗刺血和藥以進。母畏雷,每聞雷則披衣走其所。嘗寒夜遠歸,從者將扣門,遽止之曰:“無恐吾母。”露坐達明,門啟而後入。家貧,諸弟未制衣不敢制,已制未服不敢服,壹瓜果之微必相待***嘗之。母喪,哭泣嘔血,毀瘠骨立,終日俯首柩傍,聞雷猶起,側立垂涕。既終喪,言及其親,未嘗不揮涕,生朝必哭於廟。父終肺疾,每膳不忍以諸肺為羞。母生歲值卯,謂卯兔神也,終其身不食兔。聞四方水旱,輒憂形於色。江、淮警報至,為之流涕,不食累日;同僚會宴,善應悵然曰:“此寧諸君樂飲時耶!”眾為失色而罷。故人之孤女,貧無所歸,善應聘以為己子婦。有嘗同僚者死不克葬,子傭食他所,善應馳往哭之,歸其子而予之貲,使葬焉。道見病者必收恤之,躬為煮藥。歲饑,旦夕率其家人輟食之半,以飼饑者。夏不去草,冬不破壞,懼百蟲之遊且蟄者失其所也。晉陵尤袤稱之曰:“古君子也。”既卒,丞相陳俊卿題其墓碣曰:“宋篤行趙公彥遠之墓。”(《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傳第壹百五十壹·趙汝愚傳》)

譯文

趙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居住在饒州余幹縣。趙汝愚的父親趙善應,字彥遠,官職至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他性格純樸孝順,父親生病時,曾刺出自己的血和藥給父親吃。母親害怕雷鳴,他每次聽到雷聲就披衣到母親房間陪母親。曾經在壹個寒冷的夜晚他從遠處回家,隨從們將要扣門,趙善應於是阻止說:“不要嚇著我母親。”他露天坐在門外到天亮,門開後才進家。家裏貧窮,幾個弟弟沒做新衣服他就不敢制新衣,弟弟們有新衣但未穿他也不敢穿,壹個瓜果這樣的小東西必定大家***同品嘗。母親死後,趙善應哭得吐血,身體瘦骨伶仃,終日伏在靈柩旁,壹聽到雷聲就起來,側立在靈柩旁流淚。喪事已經結束了,壹講到他的母親,未曾不流淚的,母親生日那天,他必定在廟中大哭壹場。趙善應的父親死於肺病,他每次吃飯不忍心以各種肺為食物。母親的生辰正值卯時,視卯兔為神,趙善應終生不吃兔子。他聽說四方水旱災害,就會憂形於色。江淮地區傳來敵人入侵的警報,他就為這流淚,數日不吃東西;同僚宴會,趙善應不悅地說:“這難道是各位娛樂、飲酒之時!”大家深感不妥而罷除了酒宴。故人的孤女,貧困無家可歸,趙善應把她聘為自己的兒媳婦。有個曾與他是同僚的人死了家人無力埋葬,其子到另處受雇求食,趙善應跑去哭奠,並把他的兒子帶回家又給他錢,讓他葬父。趙善應在路上看見生病的人必定帶回家救濟,親自為他煮藥。遇到饑年,每天早晚帶領全家人省下食物的壹半,給饑餓的人吃。趙善應夏天不除去庭院的草,冬天不挖土,怕百蟲遊蕩及蟄身者失去其所。晉陵尤袤稱贊他:“是古代的君子。”趙善應死後,丞相陳俊卿在其墓碑上題字為“宋篤行趙公彥遠之墓”。

4. 《假孝子》文言文

原文:

孝子無姓名,人以其啞而孝也,謂之啞孝子,亦不悉為何裏人,昆明人以其為孝子也,謂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啞,不能言;與人處,以手指畫,若告語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饑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無食,乞人余以養,有所得,必持歸陳母前,俟母食,然後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則嬉戲拜舞母前,母歡娛如初,然後已。母無他子,只壹啞孝子。見孝子啞,始亦悲傷,繼而且安之;久之,且以為勝不啞子也。有食瓜者,見孝子立於側,與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聞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躡其後,驗之。信然,乃大駭服。

已而母死,鄉人方議醵錢斂,孝子蹶然起,牽鄉人衣,至壹井邊,數數指水中。眾訝之,姑引繩下視,則得錢累累;凡母之衾若與夫埋葬之費皆具,不知錢之所自來也,或曰:「孝子日乞歸,必投壹錢於中,積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賜孝子也。」既葬母,即遠遊不歸,人遂無有見之者。

譯文:

(所說的這個)孝子沒有姓名,人們因為他啞而且孝順,(所以)叫他啞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裏人.昆明人因為他是孝子,(所以)說他是昆明人.(這個)孝子天生啞巴,不能說話.與人相處,(總是)用手指指畫畫來告訴別人,人們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順,(他)有個母親已經老了,饑餓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來推測母親(的感受),不用母親說明。家裏沒有吃的,乞討別人吃剩的來養活自己。只要乞討到(食物),必定捧著跪在母親面前,等母親吃。然後(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親有次生病,(他)在母親面前嬉戲跳舞,直到母親高興像原來(沒生病時)壹樣,才停下來。母親沒有其他兒子,只有這個啞孝子。(她)看見孝子啞,開始時很悲傷,後來心安了。久了之後,(她)認為(兒子的啞)勝過(別人)不啞的兒子。有個人吃瓜,看見啞孝子在旁邊站著,(於是)把多余的瓜給他吃。(啞孝子)拿著瓜離開。吃瓜的人曾經聽說過啞孝子吃東西先必定先給母親吃,(於是)悄悄地跟隨啞孝子之後,查看。果然是這樣。於是非常吃驚佩服。

後來母親死了,鄉裏人正要商量湊錢收斂安葬(他的母親)。啞孝子突然跳起,扯著鄉人的衣服到壹個井邊,頻頻指水中。眾人都很驚訝,引壹繩子下井中壹看,得到錢很多(那兩個繁體字不認得,姑且這麽翻譯)。母親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費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錢為什麽會自己來。有的人說:孝子每天乞討回來,必定投壹文錢到井中,積累很久了。有的人說:不是,這是上天賜給孝子的。埋葬了母親以後,(啞孝子)遠遊不再回來,於是再也沒有人看見他。

5. 求《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原文: 閔子騫兄弟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生二子。

子騫為其父禦,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

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壹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壹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

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

就對妻子說:“我娶妳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妳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妳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壹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

他的父親壹句話也不說,沈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6. 孝敬公婆用古文怎麽描述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壹》。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誌·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麽,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妳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麽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壹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

壹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壹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麽冷的天氣,爸爸壹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壹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

想到這裏,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裏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壹直沒有在這裏。 “香兒,香兒。”

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

滿頭的汗,手裏還拿著壹把大蒲扇。 “妳幹什麽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裏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壹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

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妳自己卻出了壹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壹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壹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7. 阮孝緒傳(古文翻譯)

譯文

阮孝緒,字士宗,是陳留尉氏人。孝緒七歲時,過繼給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親周氏死後,有遺產壹百多萬應該屬於孝緒,孝緒壹點也沒要,全部給了胤之的姐姐瑯邪王晏的母親。聽說此事的人,都對孝緒既嘆服又驚異。 孝緒年幼時就非常孝順,性格沈靜。雖然也與小孩遊耍,(但)經常以穿水池、築山峰為樂。十三歲的時候就讀完了《五經》。十五歲時帶著舉行成年儀式的帽子去見父親,說:“我願意效法松子隱遁到瀛海裏,追仿許由幽居在山谷中。這樣或許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從此獨居壹室,不是向父母問安就不出門,家裏的人也見不到他的面。親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孝緒十六歲時,父親死了,孝緒 *** 布衣,即使蔬菜有味道也吐了。表哥王晏富貴顯赫,常常到他房內去。孝緒估計他必然會闖禍倒黴,總是避開或躲起來不跟他見面。他曾吃醬,覺得很好吃,問醬從哪兒來,說是從王家弄來的,他便嘔吐出來。等到王晏被殺死,他的親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緒說:“雖是親戚,但不結黨,不會牽連到我們的。”竟然獲得赦免。起義軍包圍了京城,孝緒家中窮困,無法燒火煮飯,仆人偷了鄰居的柴來點火,孝緒知道後不吃飯,還命令拆除房屋來燒飯。所住的屋子裏只有壹張粗陋的坐臥之具,竹子和樹木環繞房屋四周。天監初年,禦史中丞任昉尋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訪他而不敢,望而嘆曰:“他居住的屋雖然近,但他人離我們塵世中的人太遙遠了。”孝緒被當時的名流欽佩和崇尚到這種程度。天監十二年,孝緒與吳郡範元琰壹起被征召,都不 *** 。陳郡袁峻對他說:“古時候,天地閉合,賢良的人隱藏不露。現在世道清明,而妳還躲避起來,可以這樣嗎?”孝緒回答說:“古時候周代的朝政雖然清明,伯夷、叔齊還是不厭棄采摘野菜;漢代的世道雖然興盛,黃石公與綺裏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悶。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裏在乎什麽人世?何況我也不是古時候賢哲壹類的人?”後來在鐘山聽人講學,母親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親說:“孝緒深至的性情與我是相通的,他壹定會自己到來。”孝緒果然心裏驚懼而折回來,鄰居都感嘆驚異。配藥需要壹種藥草叫生人參,舊時傳說是鐘山中生長的。孝緒親自跑遍了幽暗險絕之地,好幾天也碰不到。後來找到這種草,母親服用後病便好了。當時人都贊嘆這是孝緒孝心感動所致。撰寫有《高隱傳》,上自炎、黃時代,下到天監末年,反復考慮,分為三品,***有若幹卷。又在文章中寫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貴之處在於無為。如果能體會這道的根本和行為的蹤跡,領悟那或隱抑或顯露的道理何在,那麽,孔子、莊子的思想就能明白壹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