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李連傑 成龍 劉亦菲壹起演的電影叫什麽呢

李連傑 成龍 劉亦菲壹起演的電影叫什麽呢

《功夫之王》

中文名: 功夫之王

外文名: The Forbidden Kingdom

其它譯名: 雙J計劃

出品公司: Blue Sky Media

導演: 羅伯·明可夫

編劇: 約翰·福斯克

主演: 李連傑 ,成龍,劉亦菲 ,李冰冰等

類型: 動作

片長: 94分鐘25秒

上映時間: 2008年4月4日(美國)

影片主要講述了醉心功夫的美國小子傑森(邁克爾·安格拉諾 飾)偶然在古董店找到壹支如意金箍棒,穿越時空返回古代中國,並在成龍和李連傑飾演的兩大功夫高手呂巖和默僧護送下歷險,最後戰勝邪惡勢力。電視劇則描述了風流瀟灑卻性格桀驁不馴的孟良在習武中成長的過程。

劇情介紹

壹個夏日,這個十七歲的男孩騎著腳踏車,到波士頓唐人街的壹家當鋪尋找具有收藏價值的中國功夫《功夫之王》劇照(20張)片,但他總是在穿過自己家附近的巷子時遇到麻煩,因為傑森經常被壹群混混盯上,並且常受到他們的欺負。傑森精通電子遊戲,對於功夫片也是如數家珍,他總是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壹名功夫高手,然而當鋪的老板老霍卻認為,傑森根本不是這塊料,他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功夫。 這天,傑森偶然在當鋪裏面發現了壹根神秘的金箍棒,竟然因此穿越“無門之門”來到了古代的中國!他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壹個驚世預言中:壹個使者要將傳說中的武器交還給它的主人,從而解救被困在石頭中五百年的齊天大聖(李連傑飾)。 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國,傑森開始了充滿艱險的旅途。他壹路遇到許多來自武俠世界或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號稱是八仙之壹及醉拳大師的吟遊詩人呂巖(字洞賓)(成龍飾),報仇心切的俠女金燕子(劉亦菲飾)與沈默寡言又神秘強悍的默僧(李連傑飾)等。壹行四人***同前往五行山,傳說中的齊天大聖就被邪惡的玉帝督軍玉疆戰神(鄒兆龍飾)禁錮在那裏。玉帝督軍派出麾下第壹殺手壹壹惡名昭著的白發魔女霓裳(李冰冰飾),霓裳率領壹眾殺手多番追殺傑森等人,令傑森在苦心領會中國功夫的同時還要面對內心的恐懼。到底傑森的這壹趟旅程是因為太過著迷功夫所作的壹場幻夢,還是他真真切切的穿越時空去實現古老的預言?

壹句話評論

《功夫之王》有非常棒的娛樂性。電影的計算機特效和真人武打平衡得很好。最棒的部分是能再次看到成龍重新詮釋醉拳,和李連傑利落又猛烈地過招。想想他們的動作生涯,《功夫之王》的壹招壹勢都像是對觀眾們的巨大寵愛。 ——紐約雜誌

TOP幕後制作

成龍、李連傑每人分飾兩角 影片講述了壹個酷愛中國功夫的美國少年,在壹次意外的時空穿梭中回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據王中軍介紹,這個美國少年只是壹個將故事串聯起來的人物,片中的真正主角是由成龍和李連傑扮演的中國古代人物。而制片人此次請來兩大在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功夫巨星,自然是要將展現兩人的中國功夫特點作為影片最大的看點,所以兩大主演在角色的分配上也各自分飾兩角,李連傑壹人分飾孫悟空和默僧,而成龍也將分飾“八仙”中的兩個人物。 為了讓兩位功夫巨星在影片中將動作部分盡情展示,編劇約翰·福斯克把他能聯想到的所有武俠電影的經典場景都融入了劇本中。據悉,成龍將在影片中展示成名作《醉拳》中醉八仙功夫,除此之外《蛇型刁手》、《白發魔女傳》等經典武俠電影中的場景都將出現在影片中,可謂是壹個經典武俠電影的大雜燴。 奧斯卡班底保駕護航 為了配合兩大功夫巨星首次出現在同壹部影片中的創舉,影片召集了好萊塢以及華人電影高手***同加盟。影片的制片人之壹瑞恩制作的《速度與激情》系列已經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系列電影之壹,導演羅伯·明可夫曾執導了膾炙人口的《獅子王》,藝攝影則是奧斯卡獎得主鮑德熹,再加上武術指導袁和平,《雙J計劃》幕後的班底絲毫不遜色於臺前的演員班底。 白發魔女原本是男性角色 作為《功夫之王》的武術指導,袁和平(八爺)稱李冰冰“在武打上是很有悟性的”,他表示影片中許多動作都是需要用替身完成的,但李冰冰都希望自己完成這些動作,而要完成這些動作並不容易,因為原本都是按照男性的身體體能來設計的,但是八爺還是稱贊李冰冰打得不錯。

相比起袁和平,奧斯卡最佳攝影指導鮑德熹對白發魔女這個形象情有獨鐘。因為十五年前於仁泰導演的電影《白發魔女傳》鮑德熹就是參與者之壹。他還透露最初李冰冰出演的“白發魔女”是壹位白眉道人,想用壹個男性來飾演,但後來因為電影中缺少了女性的柔美所以才改成了“白發魔女”。“十五年了,白發魔女在我心中也有了另外壹個感覺,她心中的恨已逐漸褪去,更多的是對人性中美麗的追求。鮑德熹表示李冰冰讓他圓了十幾年的白發魔女夢:“李冰冰的眼睛裏能看到壹股來自內心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頂起白發魔女,可以說這次在造型上白發魔女是很成功的,很多人看了都感覺很驚艷,或許,這個角色能始於林青霞,止於李冰冰。”

兩場重頭戲被刪

影片為了力保孫悟空這條主線的絕對清晰,忍痛刪減了兩場重頭戲。首先被刪減的是“玉疆戰神和白發魔女焚燒村莊尋找遺失在民間的金箍棒”,這場戲除了交待金燕子與玉疆戰神不***戴天的殺父之仇外,更重要的是交待了白發魔女是如何壹夜白了頭。 第二段被刪減的重場戲是“白發魔女率八大高手騎馬追殺默僧、魯彥四人的片斷”,在功能性上,該場戲並沒有上面刪掉的戲重要,但從武打的節奏和畫面的養眼程度上看,絕對算是影片的壹個小亮點。據了解,這場戲原本被放在四人逃難經流沙河後,在進入沙漠之前,講述白發魔女用長鞭纏住了落在最後的魯彥的馬腿,魯彥在同伴的幫助下順利逃脫,該片斷的耗資在三百萬左右。這麽算來,被刪減的這兩段重場戲耗資竟上千萬。 發布者:Mtime (2007-03-06 09:53:07)

TOP花絮

·劇組為成龍、李連傑、李冰冰投保了***計8000萬人民幣的高額保險。 ·李冰冰所用的長發及小腿的白色長發,是劇組花費了3萬港幣專門定制的。由於頭發太長,每次化妝需要用2至3個小時,由至少十名工作人員同時為她服務,因為頭發太重,需要有專門人員在身後托住長發,才能成功造型。 ·圈裏人都叫成龍“大哥”,但李連傑叫他“大嫂”。在沙漠拍戲時,成龍喜歡送劇組成員傘、帽子、水壺、衣服、牙簽、坐長途車用的背墊、特制太陽眼鏡……壹部戲拍完,李連傑戲稱他收到的禮物不下50 件,他形容成龍,“細心得像個大嫂”。 ·《功夫之王》片尾字幕中,出現了J&J 電影公司的名字。成龍對記者確認,這就是他和李連傑成立的公司。 ·成龍飾演“當鋪老板”化老年妝,每天清晨5時便要抵達化妝間,再花上7小時完成妝容,令他苦不堪言。 ·劉亦菲在本片中獻出了自己的銀幕“初吻”

影評

《功夫之王》不失為壹部有趣好玩的片子,而且可以看出,幕後的那些洋人確實對香港的功夫片歷史有著熟悉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鑒於華人世界兩大巨星終於碰撞,以及這部電影的充分誠意,它可以打到75分。 但《功夫之王》同樣充滿了缺點。相當淩亂的臺詞,缺少新意和想象力,讓它在很痛快地雜糅了東方神話和香港功夫片樣板之外,沒有更多可以稱道的東西。假如雙J可以在15年前聯手,假如徐克有心拍此片,是不是壹切都會上壹個層次呢? 對於我來說,是抱著壹邊期待和感動、壹邊又遺憾和惋惜的心情來看《功夫之王》的。他們的臉上都皺紋深深,身手也不再利落,甚至連袁八爺的設計也乏善可陳。說實話,當我看到即便是雙J之間的對話都要借助鋼絲,不免有些不滿和抱怨。所有的功夫片、武俠片粉絲們,等這壹場已經等了多少年。 《功夫之王》的故事構架本身是完全西方的,通過壹次歷險來完成壹個男孩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有怪人,有導師,有美女,還有臉譜化的大反派。可以說這是很平面的想象,是對照著電子遊戲和兒童故事描繪出來的模板。眾人尋寶的過程和五指山的存在,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指環王,魔幻色彩大於神話意識,時刻標榜著它的異族印記。 成龍和李連傑,在文戲中承擔了不同的角色。成龍是外國小孩的身體導師,或者說更像是朋友,並肩作戰,相互開玩笑,沒有架子,也實際上成為本片的線索;李連傑這個默僧從頭到尾基本都很嚴肅,胸懷寬大,出塵脫俗,在精神上是壹個引領者。論戲份,成龍更多;論位置,李連傑更高。 有些核心的東西挽救了《功夫之王》。在整體架構的內部齒輪上,有趣的模仿和致敬隨處可見,肆無忌憚的東拼西湊,雖然有些無序,但讓功夫迷們處處找到往日印記。成龍壹出場,就是壹套醉拳,幽默和瀟灑的派頭都還在;李連傑在竹林中追逐外國小男孩,讓人聯想到酷愛竹林背景的胡金銓。最好玩的是少林寺十三棍僧,又上演了壹番“救唐王”的故事,想當年李連傑以《少林寺》成名,故事便由此而起。 成龍與那個小孩第壹次深入交流,就是在壹個酒肆。不論布景還是服裝,處處都體現出唐風。再聯想到此片的重要角色李連傑、成龍、劉亦菲( 聽歌 blog)的身份,分別是和尚、落魄秀才、歌女,恰恰是中國古代傳奇中最常見、最有故事的人。很符號化,也很有蘊意,讓人擊節稱贊。 實際上,這部電影很像香港八十年代大部分從流水線上走出來的半成品壹樣,有佳句無佳章。走出電影院還是有許多可以琢磨的閃光點,可惜不論從全篇節奏還是整體故事上看,都屬於平庸的作品。洋鬼子沒怎麽看過功夫片,大驚小怪是肯定的,但華語圈觀眾這麽挑剔,想必不會有太驚喜的地方。 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功夫”是西方人的叫法,我們更喜歡講“武俠”,但西方人不管這些。在他們眼中,如果中國還有電影的話,“功夫”是唯壹主題。1994至2004的10年間,在美國取得票房前10名的亞洲電影中,排名第壹的是2000年的《臥虎藏龍》,逼近1.2810億美元;第二是2004年的《英雄》,票房為5000萬美元;第三是1996年的《紅番區》,3240萬美元。3部都是功夫電影。2004年之前,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全部是買斷發行,以片易片,幾乎沒有收入,《英雄》是首部進入美國主流電影院線放映的中國電影。 如果說這成績單就讓中國人滿足了,會小看了在好萊塢奮戰的中國團隊。事實上,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西方人會像香港和內地觀眾壹樣,厭倦那些古裝打片,竹林、九寨溝、用濫的橋段與動作。今年《江山美人》1800萬元的內地票房,宣告它成為6年來最不賣座武俠片,而它的導演是三大武術指導之壹的程小東。盡管美國大片壹直重復著同樣的套路——披上特異功能戰袍的平凡人變英雄,地球末日總是輕易來臨,救世主越來越低齡——緣於美國人對上天過於眷顧他們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承受力,但技術先進總讓別國觀眾原諒故事的蒼白愚蠢。 在《功夫之王》宣傳期間,永遠不忘拿著扇子的成龍,在北京四月楊花天裏,常常大汗淋漓,需要用上這個道具。李連傑開玩笑說,他倆總是從電影開講,以愛國主義和慈善結束。怎麽都不肯承認中國功夫走到末路的成龍,早在2005年“中國功夫對世界的影響”論壇上,就發出過憂慮的聲音:“美國的特技很厲害,他可以把我學了30年的功夫,只花3個小時用電腦特技做出來,人家拍《黑客帝國》、《蜘蛛俠》比我們省事,也聰明,人壹飛就沒有了。我們拍《臥虎藏龍》還是得把周潤發弄到40英尺以上吊威亞,多危險。” 外電稱贊他和李連傑比施瓦辛格、尚格雲頓更熱愛功夫,視其為榮譽之徽,藝術生命是美國打星的好幾倍。可這種人為延長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人可以接替他們。最受外國人歡迎的武術指導袁和平說:“李連傑等之後已經有點斷層了,需要有人接班。”“有點”是“袁八爺”含蓄的說法,功夫導演們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徐克在1994年的片場發掘趙文卓,張鑫炎在1995年起用吳京,但他們並沒有達到接棒要求。成龍也不是現在才開始尋找“龍的傳人”,他在1998年就收了樊少皇為徒,但正如李連傑所說:“觀眾看不順眼,世界冠軍也沒用。”和李連傑壹起出道的那麽多武術運動員,不是沒有比他更經得起摔打的,但觀眾只認他。 李連傑在總結電影圈的鱷魚生存法則時,講到自己在香港和好萊塢的心得。他在香港地區基本不交際應酬,堅持不講粵語,也不打算融入香港電影圈,可他的電影壹開工就意味著已經回本賺錢。很多人還記得,蔡子明正是因為做了李連傑的經紀人,使這棵搖錢樹不能誰都來搖,引來殺身之禍,也導致李連傑離開香港地區。到美國後,他更體驗到“數據”的厲害。他接拍好萊塢的第壹部電影《致命武器4》時,制片方出價100萬美元,他猶豫了,後來答應,對方說:“75萬美元。”他遲疑後又答應了,人家降到50萬美元。這部戲當晚數據出來,影評人給主角梅爾·吉布森的打分是8.8,給他7.5,而他只有三場戲,第二天就有公司捧著錢來找他,最輝煌時有老板下跪求他。 如果數字壹旦掉下來,無論成龍或李連傑積累下多少人脈,也不會再有人理會他們。而不可逆轉的事實是,他們年齡大了,體力早就滑坡。成龍說:“現在再請我跳樓,我已經完成不了了。至於功夫片下壹步怎麽走我真的不知道,能拍的都拍過了,沒有什麽新的了。現在真有點拍不下去的感覺了。” 15年前,只是泛泛之交的成龍和李連傑就醞釀合作,也許最危險的時刻還未到來,也許本子太過亞洲化,本土影片支付不了兩個大明星的片酬,於是推遲到此刻。美國片商對中國古裝片已經很警惕,但成龍和李連傑還掌握著壹定的話語權。這個權力當然要靠數字說話,李連傑的《霍元甲》是美國歷年來9月份票房第二名,成龍的《尖鋒時刻3》仍然卷了2億多美元,成為最賣座的華人演員。但他還是很不快樂,這部影片根本沒有在內地上映。成龍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表示他恨《尖鋒時刻》系列,到現在也恨,“我不知道美國觀眾喜歡什麽,所以對這部電影的美國票房沒有信心”。 不過,成龍和李連傑對《功夫之王》的美國票房壹點也不擔心,他們15分鐘的對打戲足以吸引觀眾進入影院,他倆祈禱的是華語地區票房可以占到該片的三成。因為《功夫之王》把孫悟空、白發魔女、金燕子、醉拳、太極混為壹爐,中國觀眾可能會很瞧不上。它的英文片名叫做《The Forbidden Kingdom》,而不是攝影師鮑德熹建議的《Kings of Kungfu》,充滿了西方式的主觀臆想。他們希望能慢慢地搞“文化滲透”,讓不願意了解別人的美國人也知道孫悟空的由來、性格、兵器,讓我們的題材被別人接受,而不只是幾個演員、“武指”混得好。好萊塢根本不會為他們量身訂制劇本,因為統***就這幾個人,萬壹哪個演不成就黃了。成龍非常赤裸地表現出這種野心,李連傑就圓柔得多,總以陰陽、循環觀點解釋壹切。如果用這個觀點,功夫電影也不存在高潮低谷,更不會消亡。袁和平的經歷可以證明:上世紀80年代初功夫片拍煩了,他改做幻術電影。之後他又轉拍時裝動作片。90年代初,清裝功夫片成為主流。香港地區武打片退潮後,他還有美國的《黑客帝國》等著,總不會沒事做。成龍自己都相信能演到80歲,就像當年的“黃飛鴻”代言人關德興壹樣。 《功夫之王》正在全球熱映,影片中成龍、李連傑兩位華人功夫巨星華麗的武打讓功夫迷們欲罷不能,電影票房在全球壹路飄紅,影片成為《臥虎藏龍》、《英雄》後在全球刮起“中國旋風”的又壹華語力作。《功夫之王》編劇約翰?福斯科是壹個地道的功夫迷,他在影片中向中國武俠電影致敬的同時也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大力展示和融合。《功夫之王》中出現了很多中國的諺語和功夫迷們耳熟能詳的功夫專有名詞,比如螳螂拳,水上漂等。這些中國本土文化符號,經過老外們的西化,改造成了西方人能夠理解的詞句,讀來別有壹番獨特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