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本來就是四大皆空。
出處:初唐·惠能《菩提偈》其三。
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譯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本來清靜,哪裏會染上什麽塵埃。
擴展資料壹、創作背景
第三首偈,見於《六祖法寶·壇經》,流傳甚廣,為《全唐詩外編》所補錄。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壹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壹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二、賞析
在《壇經》第二十節,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凈,萬法在自性。思量壹切惡事,即行於惡;思量壹切善事,使修於善行。”這是惠能“頓悟說”的基礎。在他看來,“愚人”與“智人”,“善人”與“惡人”,他們和“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從“迷”到“悟”,僅在壹念之間。這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僅對中國佛教的演變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對於後來的中國哲學理論也有重大的影響。
三、作者介紹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氏,二十四歲時,惠能辭南華禪寺六祖遺身南華禪寺六祖遺身母出家,往湖北黃梅東山寺參拜五祖弘忍大師。
此後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眾無數。武則天、唐中宗聞其名聲,多次敕書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辭,竟不奉詔。七十六歲時赴新州入滅。其思想核心有二,壹是自有佛性說,壹是頓悟成佛說。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壹個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貫通的思想家。
六祖圓寂於公元713 年夏天,當時正值南方炎熱潮濕天氣,他的肉身未經任何防腐處理,壹直保留至今,將近1300多年的時間裏沒有腐爛。
百度百科-菩提偈
百度百科-惠能